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满语转写Usuri Ula俄语:羅馬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的界河。乌苏里江发源在现属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内兴安岭)主峰北坡的石人沟地方,西北流向,与三道沟汇流后,改为东北流向,曲曲弯弯穿过山和草原,至抚远三角洲下端与黑龙江汇流,全长905公里,流域面积共有187,000余平方公里。乌苏里江鱼产丰富,而且因江面宽阔,水流平稳,便于航运,也是消夏避暑、江畔垂钓、旅游观光的胜地。

乌苏里江流域图
乌苏里江
Река Уссури
Usuri Ula
戈尔内耶克柳奇附近的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流域
乌苏里江在黑龙江的位置
乌苏里江
河口的位置
流域
源頭雪山
 - 位置滨海边疆区奥莉加区
 - 坐標43.7339°N 134.4249°E / 43.7339; 134.4249
 - 海拔975(3,199英尺)
河口黑龙江
 - 位置
黑瞎子岛
黑龙江省抚远市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区
 - 座標
48.2738°N 134.7205°E / 48.2738; 134.7205
 - 海拔
41(135英尺)
面積187,000平方(72,000平方英里)
位置 中国黑龙江省
 俄羅斯滨海边疆区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本貌
長度890(550英里)
流量
  • 平均速率:
    1,150立方每秒(41,000立方英尺每秒)
特徵
支流
  • 左:
    刀兵河
    松阿察河
    穆棱河
    七虎林河
    挠力河
  • 右:
    伊曼河
    瓦库河
    三道瓦库
    毕歆河
    和罗河

名称

名称来源于满语,一说意为“水裏的江”或“东方日出之江”[1][2],一说意为“天王”,一说有“顺流而下”的意义[3][4][5],一说是“下游”的意思[6],一说是“黑如烟灰”[7],又作「烏子江」和「戊子江」。唐称“安居骨水”,金称“阿里门河”[8],元称“忽吕古江”[9],明称“阿速江”和“速里河”[8]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前,在俄境内的上游部分有不同的名称;1972年起,为了消除中国的影响,苏修当局大规模篡改远东地区的地名[10]阿尔希波夫卡村上游称杨木沟子(俄語:),丘古耶夫卡区境内称三道沟(俄語:),到刀兵河口以上的部分称乌拉河(俄語:[11][12][13]

地理

1962年 乌苏里江上捕鱼

乌苏里江起源于奥莉加区境内内兴安岭的雪山,总体上河穿行在平坦的地面上,河道蜿蜒,经常分叉,河中多岛屿,中游穿过蓝岭处形成陡峭的岩岸。在卡扎克维切沃村附近汇入黑龙江的卡扎克维切夫水道[lower-alpha 1],水道在伯力市区西岸汇入黑龙江主航道。松阿察河起源于兴凯湖,在左岸注入乌苏里江,将兴凯湖的水排入乌苏里江。河道中最大的岛是大西通岛

水源的60%来自降雨,30%-35%来自融雪,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地下水。3月到8月水位高,由融雪和洪水造成。流量上下游差异大,在上游143立方米每秒,中游230立方米每秒,在下游距河口147公里处是1150立方米每秒;最大值上,中游10300立方米每秒,下游10520立方米每秒,河水经常溢出堤岸[14][15][16]。11月上冻,4月化冻。

左主要支流有刀兵河、德拉古奇纳河、松阿察河、穆棱河和挠力河;右主要支流有能图河、伊曼河、毕歆河、小清河、大清河、阿万河、和罗河、钦河七里空河和库尔布新河。其他支流还有四道沟、额衣虎河(二道沟)、法尔图河(大把河子)、卡缅卡河和富锦河。

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处 左侧是俄罗斯 右侧是中国

历史

1858年和1860年割讓的土地

早在五千年前,这里便是古民族肃慎人居住的地方,到了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四世纪,肃慎改称[17]挹娄。三世纪八十年代北魏拓跋圭,挹娄又勿吉。六世纪至九世纪的唐朝五代时期,勿吉又靺鞨,乌苏里江流域,分别为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所管领,一度权渤海国的属地。宋、辽、金时,勿吉又形成女真族。元朝在乌苏里江沿岸建立水达达路和阿速骨儿千户所。明朝在今虎头对岸建有亦麻河卫,在今虎林县城一带建有失里绵卫,在今饶河县马架子林场以北建失儿兀赤卫;大楞以东建穆噜河卫,在今抚远县境江东岸建有阿万卫、伏里其卫和喜申卫等。清朝初,乌苏里江一带地方,初归宁古塔副都统领属。雍正以后,改归三姓副都统管领。直至光绪末年宣统年间,这一带才分别建立了府、州、县、厅等行政机构[8]

原先整个乌苏里江是中国内河。俄罗斯不断侵犯满洲地区,1655年,第一个俄罗斯人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率船队顺乌苏里江逆流而上。1858年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恐吓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署《璦琿條約》割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歸俄國遠東聯邦管區所屬,1860年满清中央政府在《中俄北京條約》確認瑷珲条约的内容。1969年,苏联侵犯珍宝岛,发生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导致中苏关系恶化。

注释

  1. 彼得·卡扎克维奇命名

参考文献

  1.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6-05.
  2. . 去哪儿.
  3. 曹淑杰. . 中国吉林网. 中国吉林网. 2016-05-03.
  4. . sohu. 长白馆. 2023-10-02.
  5. . 知乎. 佟佳斡啜. 2021-03-01.
  6. 于明. . 鸡西新闻网. 2007-07-19.
  7. Шавкунов Э.В. . Книги и статьи по топонимике.
  8. 谭其骧. . 中国地图出版社.
  9. 宋应星. .
  10. (PDF). www.vladcity.com.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7).
  11. . www.libussr.ru.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俄语).
  12. (PDF). www.vladcity.com. [2019-05-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7) (俄语).
  13. Арсеньев В. К.; Предисл. авт. и П. В. Шкуркин. . Владивосток: Типография «Эхо». 1921: 280.
  14. С. Д. Шабалина. . 1966: 487 (俄语).
  15. А. П. Муранова. . 1970: 592 (俄语).
  16. . Verumwiki (俄语).
  17. . 魏晉南北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