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氏满语穆麟德轉寫Aisin Gioro),是清朝国姓。清朝皇室以《愛新覺羅宗譜》來記錄宗族成員。

爱新觉罗
中國皇室
母王朝后金(觉罗氏)
明朝(中原王朝)
国家
民族渊源滿族
创立1616年2月17日1616-02-17
努爾哈赤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
创立者努爾哈赤
末代君主溥儀
头衔
尊称陛下、殿下
地产頤和園 (北京)
圓明園 (北京)
瀋陽故宮 (瀋陽)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
被推翻清朝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退位詔書》)
滿洲國1945年8月18日(《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
爱新觉罗氏
汉语名称
简化字
满语名称
满文 ᠠᡳᠰᡳᠨ
ᡤᡳᠣᡵᠣ

概論

愛新覺羅雖是清朝國姓,但是在滿文資料中很少使用這個名稱,如《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中,一共只出現過三次。文獻上對於其姓氏起源有各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該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不過由於各項說法經常自相衝突,目前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爱新觉罗在女真姓氏中,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姓,直到历史上清朝建立成為國姓地位才逐漸提高。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清朝灭亡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加上無數個王公。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因為公族地位,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使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今姓爱新觉罗的人估計已高达30至40万。

含意

爱新觉罗在满语含义為「黃金」,原先在满族姓氏結構中,“爱新”其實是穆昆(族名,满语穆麟德轉寫mukūn),满语“”之意;“觉罗”是哈拉,直到皇太极建国清朝,決定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才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整體姓氏。根据女真文学家兼满学家,清朝宗室後裔金启孮考证,觉罗氏源于金朝时期的「交鲁氏」。但关于“爱新”为“金”姓的解释,有认为其意源自清皇族与金代女真统治者源于同一部族之说,然而清太宗皇太极对此予以否认:“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满文老档》(太宗朝)第七函。《清太宗实录》卷9)

清亡以後族人為防止身份遭到危險大多改姓,現今發展大致分為以下情況:

  • 漢姓:按照清帝退位时的规定条款(《清室優待條件》),嫡系後裔主要都采用其满语中的“黄金”之意改姓“”,如金友之及其子金毓嶂。
    • 也有其他選擇、艾、等。
  • 直接棄用:表示对皇族后裔身份避而不谈,如大书法啟功,直接以名字中的「啟」為姓。
  • 保留或恢復原姓者:表示对皇族后裔的身份为荣:如爱新觉罗·毓嶦、爱新觉罗·启骧、演員愛新覺羅·啟星等。
  • 直接恢复採用入關前老姓觉罗:如努爾哈赤五弟後代改姓為巴雅喇覺羅,漢姓,棄用爱新觉罗姓氏,避谈皇族后裔身份。

行辈

按《滿洲氏族通譜》,努爾哈赤原本姓覺羅。清兵入關統治中原初期,皇家子孫並未按照輩分命名,亦有相當多人使用滿文姓名,康熙年間才開始採用漢人按字輩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幾名皇子曾先後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劃一採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帝名為胤禛,康熙孫輩用「弘」字。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祺」。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諱上亦沒有劃一方法。雍正帝胤禛登基後,命其兄弟改名為「允」字輩,但其子乾隆帝弘曆即位後,並不要求兄弟避諱。當乾隆禪位嘉慶帝永琰後,「永」字为常用字,反而自己將永琰改名為「顒琰」,不仅扰民程度降低,而且避免兄弟改名。道光帝綿寧繼位後,由於嘉慶帝的遺詔之緣故,也把自己名字改為旻寧。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誴、奕訢奕譞等,他們的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嘉慶帝姪子綿億,就因替長子命名「奕銘」,被嘉慶帝斥責,更以「不似近支,自同疏遠」為由,被革除職務。慶親王奕劻,因其不是道光之子,則是「力」部。家族世系屬於登基皇帝輩份,譜份越高。

 順序輩份用字部首
1雍正帝胤/允
  • 胤禛(雍正帝)
  • 胤祥(怡賢親王)
  • 允礽(理密親王)
  • 允祉(誠隱郡王)
  • 允祹(履懿親王)
2乾隆帝
  • 弘曆(乾隆帝)
  • 弘晝(和恭親王)
  • 弘曉(怡僖親王)
  • 弘皙(已革理親王)
  • 弘㬙(理恪郡王)
  • 弘曕(果恭郡王)
  • 弘旺(允禩之子)
3嘉慶帝永/顒
  • 永璜(定安親王)
  • 永琪(榮純親王)
  • 顒琰(嘉慶帝)
  • 永璇(儀慎親王)
  • 永瑆(成哲親王)
  • 永璘(慶僖親王)
  • 永璂(繼皇后烏拉那拉氏之子)
4道光帝綿/旻
  • 綿億(榮恪郡王)
  • 綿恩(定恭親王)
  • 綿志(儀順郡王)
  • 綿愍(慶良郡王)
  • 綿愷(惇恪親王)
  • 綿忻(瑞懷親王)
  • 旻寧(道光帝)
5咸豐帝糸/言
  • 奕詝(咸豐帝)
  • 奕誴(惇勤親王)
  • 奕訢(恭忠親王)
  • 奕譞(醇賢親王)
  • 奕緯(隱志郡王)
  • 奕誌(瑞敏郡王)
  • 奕詳(惠敬郡王)
6
  • 載淳(同治帝)
  • 載湉(光緒帝)
  • 載洵(洵貝勒)
  • 載濤(濤貝勒)
  • 載灃(醇親王)
7宣統帝
  • 溥儁(原大阿哥)
  • 溥儀(宣統帝)
8毓嵒(宣統帝嗣子)
9恆鎮(毓嵒長子)
10啟瑆(恆鎮長子)

咸豐帝只有兩子,長子同治帝無嗣,次子未命名夭折;而光緒帝和宣統帝均無子嗣,因此將道光帝的直系子孫當作近支。道光帝是「綿」字輩,近支至「恆」字輩已為六世,「啟」字輩以下行輩的第二字偏旁已無統一。

现代基因检测

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薛雅丽發現有一個Y染色體單倍羣C2b1a2-M48(旧作C3c-M48)下的STR簇包含了中國東北及蒙古約3.3%的男性,稱其爲“滿洲單倍型”。該單倍型在鄂倫春、鄂溫克、赫哲以及內外蒙古的比例均遠高於其在滿族和錫伯族中的比例[1]

根據复旦大学征集採樣自稱愛新覺羅後裔的基因,研究推測愛新覺羅父系Y染色體單倍羣或为C2b1a3a2a-F14749[2]

参考文献

引用
  1. (英文)薛雅丽 等. . Am J Hum Genet. 2005 [2019-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2. (英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jhg201614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链接

  • 何溥滢. . [2011-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3).

参见

  • 觉罗氏
  • 玉牒
  • 黄带子、红带子、紫带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