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量

物理學中,物理量英語:)是指物質、物體、系統、現象、過程等,能用嚴謹的操作型(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定義來度量,進而可量化的“性質”。

藉由度量出來的結果,稱為測量值[1][2](measured value)或测得值[3];測量值必須以數值和單位(通常偏好國際單位制單位)的來表達;此外,用測量值表示物理量时,依其性质可再賦予方向性

成分

根據ISO 80000-1[4], 物理量的任何值或大小均可表示為與該量的單位的比較。 物理量 Z 的值表示為數值 {Z}(純數)和單位 [Z] 的乘積:

例如:設為“2米”,那麼,就是該物理量的數值,而就是該物理量的單位。

反之,以任意單位表示的數值可得:

如同在公式的科學記數法中變數之間一樣,乘號通常被省略。按照慣例,表達量被稱為數量微積分。在該公式中,單位可以被視為一種物理尺寸的特定量值,對於此方法,可以查閱量綱分析。

符號與術語

ISO/IEC 80000、IUPAP 紅皮書和IUPAC 綠皮書中列出了使用數量符號的國際建議。 例如,物理量「質量」的建議符號為m,物理量「電荷」的建議符號為Q。

版式

物理量通常以斜體字排版。 而純數字量通常以直立羅馬字體印刷,儘管有時也以斜體形式印刷。初等函數的符號(圓三角、雙曲、對數等)、量的變化(如 Δy 中的 Δ)或運算子(如 dx 中的 d)也建議以羅馬字體列印。

例如:

  • 1或等實數
  • 自然對數的基數e
  • 虛數
  • 圓的周長與其直徑的比率π
  • x, y and z數值上的差異δx, Δy, dz
  • sin α, sinh γ, log x

代數對象

標量

標量是有大小但沒有方向的物理量。 其符號通常為拉丁或希臘字母,並以斜體印刷。

向量

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其運算遵循向量空間的公理。 作為向量的物理量的符號採用粗體、底線或上方帶有箭頭。 例如,如果 u 是粒子的速度,則其速度的直接符號為 u, u, 或.

張量

標量和向量為最簡單的張量,可以用來描述更普遍的物理量。 例如,柯西應力張量的大小、方向和定向性質。

国际单位系统中的物理量

1971年,在第十四屆國際度量衡大會(英語:)中,選擇了以 7 個物理量作為基本量的國際單位系統,其七個“基本物理量”如下:

大陸地區
用的单位名称
台灣
用的單位名稱
单位符号 曾用定義[lower-alpha 1]
长度m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之時間間隔內所經過的路徑長。
质量公斤公斤kg 合金制成、底面直径为39毫米、高为39毫米的国际千克原器圆柱体)的质量定義为1。目前它保存在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裡。
时间s 銫-133原子基態的一特定輻射光波震動9,192,631,770次所需要的時間。
电流安[培]安培A 電流流過自由空間中兩條相距1,其截面積可忽略的細長直導線,若两导线间單位長度之互作用力大小為2x10-7N,此電流為標準的1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水三相點之热力学温度的 1/273.16
摩[尔] mol 一系統物質的量,其系統所包含的基本單元數和0.012 kg碳-12的原子數目相等。
坎[德拉] cd 光源發出頻率為540x1012Hz的單色輻射,在某給定方向上的發光強度,而此方向上每一個球面的輻射強度為1/683(w/sr.)

参见

注释

  1. 在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中,物理量的定义被修正,因此此处的定义已经过时,更多信息见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参考资料

来源

  • Cook, Alan H. The observational foundations of physics, Cambridge, 1994. ISBN 0-521-45597-9
  • Essential Principles of Physics, P.M. Whelan, M.J. Hodgson, 2nd Edition, 1978, John Murray, ISBN 0-7195-3382-1
  • Encyclopedia of Physics, R.G. Lerner, G.L. Trigg, 2nd Edition, VHC Publishers, Hans Warlimont, Springer, 2005, pp 12–13
  •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 (6th Edition), P.A. Tipler, G. Mosca, W.H. Freeman and Co, 2008, ISBN 9-781429-202657

引用

  1. .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2. .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9).
  3. .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4.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