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路易絲 (帕爾馬女公爵)

奧地利的瑪麗·路易莎德語:1791年12月12日—1847年12月17日),原為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莎(德語:),婚後成為法國皇后瑪麗·路易莎 (法語:)。1817年,受封為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拉女公爵。她是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第二位妻子,並因此是法蘭西帝國皇后。她是瑪麗·安東妮之姪孫女、羅馬王拿破崙二世之母。

瑪麗·路易莎
法蘭西帝國皇后
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拉女公爵
統治1814年–1847年
出生(1791-12-12)1791年12月12日
 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維也納霍夫堡皇宮
逝世1847年12月17日(1847歲—12—17)(56歲)
帕爾馬公國帕爾馬(位於今義大利
安葬
 奥地利维也纳皇家墓穴
配偶拿破崙一世
1810年结婚—1821年结束)

奈佩格伯爵
1821年结婚—1829年结束)

邦貝爾伯爵
1834年结婚—1847年结束)
子嗣拿破崙二世
蒙特諾佛女伯爵阿爾貝汀
蒙特諾佛王子威廉阿布雷契
蒙特諾佛女伯爵瑪蒂爾德
全名
Maria Ludovica Leopoldina Franziska Therese Josepha Lucia
王朝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父親弗朗茨二世
母親两西西里的瑪麗亞·特蕾莎公主

早年

瑪麗·路易莎(洗禮名 Maria Ludovica Leopoldina Francisca Theresa Josepha Lucia)生於維也納,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和第二任妻子兩西西里王國的瑪麗亞·特麗莎之女。她是瑪麗亞·特蕾西亞曾孫女、外曾孫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姪孫女、外姪孫女,利奧波德二世的孫女,瑪麗亞·卡羅萊娜的外孫女。

為了路易莎的婚事,路易莎的父母從小教導她多種語言,除了她的母語德語外,她還精通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西班牙語。[1]

法蘭西帝國皇后

瑪麗·路易莎,法蘭西帝國皇后
Georges Rouget,拿破崙與路易莎的婚禮(1811)

1810年3月11日,18歲的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莎嫁給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這是一宗權宜婚姻,婚禮於1810年4月1日羅浮宮舉行。新娘的父親弗朗茨希望藉此加強奧地利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的連繫。拿破崙則希望通過與歐洲最爲顯赫的哈布斯堡王朝聯婚確立他的合法性,並盼望有一位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拿破崙本來打算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安娜·帕芙洛娜公主結婚,不過被她的長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

1811年3月20日,瑪麗·路易莎為拿破崙誕下皇子——弗朗索瓦·夏爾·約瑟夫·波拿巴(羅馬王、萊希斯塔德公爵)。當拿破崙離開法國作戰時,瑪麗·路易莎曾二度擔任法國攝政王,分別是1812年4月-12月的俄國戰役和1813年4月-1814年1月的德國戰役。1814年,拿破崙被迫退位,流放到厄爾巴島。瑪麗·路易莎回到奧地利,兩人從此沒再見面。

拿破崙曾指出一點,比起第一任妻子約瑟芬,拿破崙更喜歡瑪麗·路易莎。拿破崙聲稱雖然他曾愛過約瑟芬,但他不尊重約瑟芬,與瑪麗·路易莎不同——大概是指約瑟芬的婚外情傳聞和名聲敗壞。[2]況且瑪麗·路易莎在政治上的能力也完全不是約瑟芬能夠相比的。

瑪麗·路易莎和拿破崙二世

在1814年4月,拿破崙皇位被廢,瑪麗·路易莎帶同兒子從巴黎布洛瓦逃到維也納。1814的楓丹白露條約允許她保留其皇族身份和稱號(瑪麗·路易莎皇后陛下)、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女公爵頭銜和封地,並保證她兒子的繼承權。然而,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修訂了這一安排,瑪麗·路易莎只留下帕爾馬女公爵的頭銜,也不指定帕爾馬公爵的繼承者。1817年,條約規定將從女大公法國皇室中除名。1844年確定瓜斯塔拉大公國將由摩德納公爵所繼承。

1821年,拿破崙死後4個月,瑪麗·路易莎下嫁她的情人奈佩格伯爵(Adam Albert von Neipperg,1775-1829)。這對夫婦有三個孩子,頭兩個孩子出生之後,瑪麗·路易莎才結婚:

  • 阿爾貝汀(Albertine, Countess of Montenuovo,1817-1867年)
  • 威廉·阿布雷契(Wilhelm Albrecht, Count of Montenuovo,1819-1895年),蒙特諾佛王子
  • 瑪蒂爾德(Mathilde, Countess of Montenuovo,1822年出生)

1834年2月17日,瑪麗·路易莎再次結婚,下嫁邦貝爾伯爵(Charles-René, Count of Bombelles,1785-1856年)。[3]

不少人認為瑪麗·路易莎是一個有能力和智慧的帕爾馬統治者,她曾作出多項改革。1847年,瑪麗·路易莎死於帕爾馬。

頭銜

  • 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公主殿下(1791-1810)
  • 法蘭西帝國皇后陛下(1810-1815)
  • 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拉女公爵、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公主殿下(1815-1847)

路易莎其後的兩段婚姻又使她獲得奈佩格伯爵夫人(1821-1834)和邦貝爾伯爵夫人(1834-1847)的頭銜。此外,因為1814年巴黎條約,路易莎得以保留皇族身份。

佚聞

路易莎從奧地利帶來了很多食譜到法國,她做的洛克福釀碎牛肉後來成為很受歡迎的料理。

祖先

瑪麗·路易絲 (帕爾馬女公爵)家族
 
 
 
 
 
 
 
 
 
 
 
 
 
 
 
 
 
 
16. 洛林公爵利奧波德
 
 
 
 
 
 
 
8.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弗朗茨一世
 
 
 
 
 
 
 
 
 
 
 
17. 伊莉莎白·夏洛特
 
 
 
 
 
 
 
4.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利奧波德二世
 
 
 
 
 
 
 
 
 
 
 
 
 
 
18.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查理六世
 
 
 
 
 
 
 
9. 奧地利的瑪麗-泰蕾莎
 
 
 
 
 
 
 
 
 
 
 
19. 伊莉莎白·克里斯丁
 
 
 
 
 
 
 
2.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弗朗茨二世
 
 
 
 
 
 
 
 
 
 
 
 
 
 
 
 
 
20. 西班牙國王菲利五世
 
 
 
 
 
 
 
10.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
 
 
 
 
 
 
 
 
 
 
 
21. 埃麗莎貝塔·法爾內塞
 
 
 
 
 
 
 
5. 西班牙的瑪麗·路易莎
 
 
 
 
 
 
 
 
 
 
 
 
 
 
22. 奧古斯特三世
 
 
 
 
 
 
 
11. 薩克森的瑪麗·阿梅麗
 
 
 
 
 
 
 
 
 
 
 
23. 瑪利亞·約瑟法
 
 
 
 
 
 
 
1. 帕爾馬女女公爵
瑪麗·路易莎
 
 
 
 
 
 
 
 
 
 
 
 
 
 
 
 
 
 
 
 
24. 西班牙國王菲利五世 (= #20)
 
 
 
 
 
 
 
12.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 (= #10)
 
 
 
 
 
 
 
 
 
 
 
25. 埃麗莎貝塔·法爾內塞 (= #21)
 
 
 
 
 
 
 
6. 兩西西里國王
费迪南多一世
 
 
 
 
 
 
 
 
 
 
 
 
 
 
26. 奧古斯特三世 (= #22)
 
 
 
 
 
 
 
13. 薩克森的瑪麗·阿梅麗 (= #11)
 
 
 
 
 
 
 
 
 
 
 
27. 瑪利亞·約瑟法 (= #23)
 
 
 
 
 
 
 
3. 兩西西里的瑪麗亞·特麗莎
 
 
 
 
 
 
 
 
 
 
 
 
 
 
 
 
 
28. 洛林公爵利奧波德 (= #16)
 
 
 
 
 
 
 
14.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弗朗茨一世
(= #8)
 
 
 
 
 
 
 
 
 
 
 
29. 伊莉莎白·夏洛特 (= #17)
 
 
 
 
 
 
 
7. 奧地利的瑪麗亞·卡羅萊娜
 
 
 
 
 
 
 
 
 
 
 
 
 
 
30.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查理六世
(= #18)
 
 
 
 
 
 
 
15. 奧地利的瑪麗-泰蕾莎 (= #9)
 
 
 
 
 
 
 
 
 
 
 
31. 伊莉莎白·克里斯丁 (= #19)
 
 
 
 
 
 

參考

  1. Schom, Alan. Napoleon Bonaparte. p. 548
  2. Markham, Felix, Napoleon, p.245
  3. . [2009-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參見

  • Potocka-Wąsowiczowa, Anna z Tyszkiewiczów. Wspomnienia naocznego świadka. Warszawa: Państwowy Instytut Wydawniczy, 1965.
瑪麗·路易絲 (帕爾馬女公爵)
洛林王室的分支
出生于:1791年12月12日逝世於:1847年12月17日
前任者:
約瑟芬·德·博阿爾內
法國皇后
1810年3月11日–1815年7月22日
繼任者:
瑪麗-泰瑞絲(Marie-Thérèse-Charlotte)
法國佔領 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拉女公爵
1814年–1847年
繼任者:
卡洛二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