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或稱生態觀光(英語:)一詞最早出現可追溯至1965年,學者赫茲特建議對文化、教育以及旅遊再省思,並倡導所謂的生態旅遊,發展至今生態旅遊已成國際保育和永續發展之基礎概念。[1]

巴西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群島

位於尼泊爾的奇特旺国家公园
定义
1983年,學者赫克特提出「生態旅遊」一詞,成為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語彙。其將生態旅遊歸結出三大特點:
- 生態旅遊是一種仰賴當地資源的旅遊;
- 生態旅遊是一種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的旅遊;
- 生態旅遊是一種維護當地社區概念的旅遊。
最後,學者赫克特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到相對未受干擾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區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題,且體驗或欣賞其中的野生動植物景象,並且關心區內的文化特色」。 生態旅遊學會 (The Ecotourism Society) 在1991年為生態旅遊下了一個廣為各界接受的註解:「生態旅遊是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住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
無污染旅行者
參考
- . www.globalecotourismnetwork.org. [202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8).
外部連結
- 「護環境教育短片」之生態旅遊及生態導賞守記 - 龍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日本生態旅遊推薦景點與體驗活動攻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