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细菌
病原細菌(英語:)是指能导致傳染病的细菌病原體。本條目主要針對會造成人類傳染病的病原細菌。
细菌感染 | |
---|---|
破傷風梭菌 | |
类型 | 病原體、细菌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MeSH | D001424 |
大部份的細菌是無害,甚至是有益的,不過有些細菌是病原体。像結核就是疾病总量最高的細菌性疾病之一,是由結核桿菌所傳染,每年死亡人數約二百萬人,大部份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許多重要的疾病也是由病原細菌造成的,像肺炎就是由鏈球菌屬及假單胞菌造成,而食物中毒可能是由志賀氏菌屬及沙門氏菌屬引起。像破傷風、伤寒、白喉、梅毒及麻风病都是由病原細菌引起的疾病。病原細菌也是開發中國家高婴儿死亡率的原因之一[1]。
疾病和微生物之間的因果关系可以用柯霍氏法則來判斷。
疾病
每種病原細菌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會使感染的人出現特定的症狀,不過也有些人在感染後不會出現症狀。免疫受損的人比較容易因致病菌而罹患疾病。
對病原細菌的耐受程度
有些病原細菌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导致疾病,例如由皮膚上的傷口或性活動進入體內,或是在抵抗力較差的情形下進入人體。
鏈球菌屬及葡萄球菌屬屬於常見的人類微生物群系,一般會在人體的皮膚或鼻咽部位,不過這些細菌也可能造成皮膚的感染,這些病菌也可能造成敗血症、肺炎及脑膜炎,若嚴重的話,會導致系統性的發炎反應,造成大规模的血管舒张,休克和死亡[2]。
其他病原細菌是机会性感染,一般會在免疫抑制或是囊腫性纖維化的人身上發病。這類的病原細菌有綠膿桿菌、洋蔥伯克氏菌及鳥型結核菌等[3][4]。
細胞內寄生物
專性細胞內寄生物(如披衣菌、埃利希体属及立克次体)可以只在其他的細胞內生長及複製,這類的細胞內感染可能無症狀,有一段疾病潜伏期,像造成斑疹傷寒及落磯山斑點熱的立克次体就是這種例子。
衣原體屬也是細胞內寄生物,會造成肺炎、泌尿道感染,也可能造成及冠狀動脈疾病[5]。
其他細胞內寄生物有沙門氏菌屬、奈瑟菌屬、分枝桿菌屬、軍團菌屬及鼠疫桿菌等,這些細菌可以在細胞內生存,也可以在宿主細胞以外生存。
特定組織的感染
以下是一些病原細菌所造成,特定組織的疾病。
機制
營養
鐵是人類需要的營養素之一,大多數細菌成長也需要鐵。為了可以獲得鐵質,有些細菌會分泌稱為嗜铁体的蛋白質,其和鐵的結合力比輸鐵蛋白更強,以便奪取輸鐵蛋白上的鐵。只要嗜铁体和铁的錯合物形成後,細菌表面會有嗜铁体的受體,因此可以將鐵帶進細菌細胞內[13]。
治療
细菌感染會用抗细菌药來治療,若藥物可以傷死細菌,則會分類為杀菌剂,若只是抑制細菌的成長,則算是抑菌劑。抗细菌药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每一類會抑制一種會細菌和宿主不同的生物作用。例如氯霉素和四環黴素會抑制细菌的核糖体,但不會抑制結構不同的真核细胞核糖体,因此只對細菌有毒性[14]。抗细菌药除了用在治療人類疾病外,也可以用在精耕细作以促進動物的成長,不過兩種用法都會增加細菌繁殖過程的抗生素抗藥性,使細菌快速成長[15]。噬菌體療法也可以處理特定的細菌感染[16]。感染也可以藉由消毒剂的方式避免,例如在注射器的針頭刺入皮膚之前,先將皮膚清毒,並且適當的處理料留置导管。像外科及牙科的器械也會經過殺菌處理以減少感染。像漂白水等消毒劑可以去除物體表面的細菌或其他致病源,防止物體表面的污染,也避免造成感染。食物在加熱到超過73 °C (163 °F),可以去除大部份的細菌。
病原細菌對應的屬及其微觀特徵
細菌中有許多属都含有病原細菌,其中有一些特徵有助於病原細菌的分類,以下的是部份的列表。
屬 | 種 | 革蘭氏染色 | 外形 | 是否需要氧氣 | 細胞內/細胞外 |
---|---|---|---|---|---|
芽孢桿菌屬[17] |
|
陽性 | 桿菌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外 |
巴尔通氏体属[17] |
|
陰性 | 桿菌 | 好氧菌 | 兼內 |
博德特菌属[17] | 陰性 | 小的球桿菌 | 好氧菌 | 細胞外 | |
疏螺旋体属[17] |
|
陰性,不容易染色 | 螺旋體門 | 厭氧菌 | 細胞外 |
布鲁氏菌属[17] |
|
陰性 | 球桿菌 | 好氧菌 | 細胞內 |
弯曲菌属[17] |
|
陰性 | 螺旋體 | 微需氧微生物 | 細胞外 |
衣原體屬及披衣菌[17] |
|
不會被染色 | 小的圓形或卵形 | 兼性需氧或嚴格需氧菌 | 專性細胞內 |
梭菌屬[17] |
|
陽性 | 較大的杆形,兩端較鈍 | 專性厭氧菌 | 細胞外 |
棒狀桿菌屬[17] | 陽性(不均勻) | 芽孢桿菌 | 大部份是兼性厭氧菌 | 細胞外 | |
腸球菌[19][21] |
|
陽性 | 球菌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外 |
埃希氏杆菌属[19][22][1] | 陰性 | 芽孢桿菌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外或細胞內 | |
弗朗西斯氏菌属[17] |
|
陰性 | 球桿菌 | 嚴格的好氧菌 | 兼性細胞內 |
嗜血桿菌屬 | 陰性 | 從球桿菌到細長形的长丝 | 細胞外 | ||
螺桿菌屬 | 陰性 | 螺旋體 | 微厭氧菌 | 細胞外 | |
軍團菌屬[17] |
|
陰性,不易染色 | 球桿菌 | 好氧菌 | 兼性細胞內 |
鉤端螺旋體[19][25] |
|
陰性,不易染色 | 螺旋體 | 嚴格好氧菌 | 細胞外 |
李斯特菌屬[17] | 陽性,深色 | 細的小型桿菌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內 | |
分枝桿菌屬[17] |
|
(無) | 細長的桿菌 | 好氧菌 | 細胞外 |
支原體屬[17] |
|
(無) | 煎蛋一様的外貌,無細胞壁 | 大部份是兼性厭氧菌,肺炎支原體為嚴格好氧菌 | 細胞外 |
奈瑟菌屬[19][26] | 陰性 | 菜豆形 | 好氧菌 | 淋球菌:兼性細胞內 腦膜炎雙球菌:細胞外 | |
假單胞菌屬[19][27] | 陰性 | 桿菌 | 專性好氧菌 | 細胞外 | |
立克次體[17] |
|
陰性,不易染色 | 小的球杆菌 | 好氧菌 | 專性細胞內 |
沙門氏菌屬[17] |
|
陰性 | 芽孢桿菌 | 兼性厭氧菌 | 兼性細胞內 |
志賀氏菌屬[19][28] |
|
陰性 | 桿菌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外 |
葡萄球菌屬[1] |
|
陽性,深色 | 圓形球菌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外,兼性細胞內 |
鏈球菌屬[17] |
|
陽性 | 卵形至圓形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外 |
密螺旋體[17] |
|
陰性,不易染色 | 螺旋體 | 好氧菌 | 細胞外 |
脲原体属[1] |
|
不易染色[29] | 不明顯,類似煎蛋的外形,無細胞壁 | 厭氧菌 | 細胞外 |
弧菌屬[19][19] [30] | 陰性 | 一側有鞭毛的弧菌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外 | |
耶爾辛氏菌屬[19][31] |
|
陰性(bipolarly) | 小的桿菌 | 兼性厭氧菌 | 細胞內 |
病原細菌及其臨床特徵
以下是一些病原細菌的臨床特徵及治療方式。
屬 | 種 | 感染途徑 | 疾病 | 診斷 | 預防方式 |
---|---|---|---|---|---|
芽孢桿菌屬 |
感染初期:[34] |
||||
博德特菌屬 |
百日咳桿菌 |
接觸到受感染者的飛浨 |
百日咳 |
巨環內酯抗细菌药 |
百日咳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 |
疏螺旋體屬 |
伯氏疏螺旋體 |
被在寄生在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上的硬蜱属感染 |
穿衣服減少皮膚的暴露 | ||
布魯氏菌屬 |
流產布魯氏菌 |
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動物 |
|||
弯曲菌属 |
空肠弯曲菌 |
接觸動物(哺乳动物和家禽)的糞便 |
急性肠炎 |
處理症狀 |
良好衛生習慣 |
衣原體屬 |
肺炎性披衣菌 |
飛沬 |
社区型呼吸道感染 |
無 | |
衣原體屬 |
砂眼衣原體 |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
|||
披衣菌 | 猫衣原体 | 吸入含有鳥類糞便的灰塵 | 鸚鵡熱 | ||
梭菌屬 | 肉毒桿菌 | 土中的孢子[19][33],罐裝食物、薰魚及蜂蜜[33] |
正確的食物保存方式 | ||
梭菌屬 | 艱難梭菌 | ||||
梭菌屬 | 產氣莢膜梭菌 | 氣性壞疽:
清創或截肢[19][33] |
適當的食物處理[19] | ||
梭菌屬 | 破傷風梭菌 |
|
参阅
- 人类微生物菌落项目 (HMP)
- 抗生素列表
参考文献
- Santosham, Mathuram; Chan, Grace J.; Lee, Anne CC; Baqui, Abdullah H.; Tan, Jingwen; Black, Robert E. . PLoS Medicine. 2013, 10 (8): e1001502. ISSN 1549-1676. doi:10.1371/journal.pmed.1001502.
- Fish DN. . Am J Health Syst Pharm. February 2002, 59 (Suppl 1): S13–9 [2015-06-15]. PMID 11885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 Heise E. .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982, 43: 9–19. JSTOR 3429162. PMC 1568899 . PMID 7037390. doi:10.2307/3429162.
- Saiman L. . Paediatr Respir Rev. 2004, 5 (Suppl A): S367–9 [2015-06-15]. PMID 14980298. doi:10.1016/S1526-0542(04)9006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 Belland R, Ouellette S, Gieffers J, Byrne G. . Cell Microbiol. 2004, 6 (2): 117–27. PMID 14706098. doi:10.1046/j.1462-5822.2003.00352.x.
- Terri Warren, RN. . 2010 [2011-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5).
- Ferris DG, Nyirjesy P, Sobel JD, Soper D, Pavletic A, Litaker MS. .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arch 2002, 99 (3): 419–425. PMID 11864668. doi:10.1016/S0029-7844(01)01759-8.
- . [201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1).
- . [200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2).
- .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5).
- Kumar, Vinay; Abbas, Abul K.; Fausto, Nelson; & Mitchell, Richard N. (2007).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8th ed.). Saunders Elsevier. pp. 843 ISBN 978-1-4160-2973-1
- 道兰氏医学词典中的cellulitis
- Tortota, Gerard. . 2013. ISBN 978-0-321-73360-3.
- Yonath A, Bashan A. . Annu Rev Microbiol. 2004, 58: 233–51. PMID 15487937. doi:10.1146/annurev.micro.58.030603.123822.
- Khachatourians GG. . CMAJ. November 1998, 159 (9): 1129–36. PMC 1229782 . PMID 9835883.
- Eric Christopher Keen. .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2, 3 [2018-04-02]. ISSN 1664-302X. doi:10.3389/fmicb.2012.00238 (英语).
- Unless else specified in boxes then ref is: Fisher, Bruce; Harvey, Richard P.; Champe, Pamela C. . Hagerstown,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7: 332–353. ISBN 0-7817-8215-5.
- Kurzynski TA, Boehm DM, Rott-Petri JA, Schell RF, Allison PE. . J. Clin. Microbiol. 1988, 26 (12): 2661–3. PMC 266968 . PMID 2906642.
- Fisher, Bruce; Harvey, Richard P.; Champe, Pamela C. . Hagerstown,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7: 332–353. ISBN 0-7817-8215-5.
- Baron, Samuel. .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at Galveston, Galveston, Texas. 1996. ISBN 0-9631172-1-1.
- Rollins, David M.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0 [2008-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2).
- Cain, Donna. . Collin College. January 14, 2015 [2015-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6).
- Gunn, B.A. . PubMed. [28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 Stevenson TH, Castillo A, Lucia LM, Acuff GR. . Lett. Appl. Microbiol. 2000, 30 (3): 192–6. PMID 10747249.
- Johnson RC, Harris VG. . J. Bacteriol. 1967, 94 (1): 27–31. PMC 251866 . PMID 6027998.
- (PDF). University of Nebraska-Medical Center,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Program. [2015-05-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20).
- Allen, Mary E. .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Created: 30 September 2005. Last update: 01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7日).
- . Austin Community College District. [2015-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
- Cassell GH, Waites KB, Crouse DT, Rudd PT, Canupp KC, Stagno S, Cutter GR. . Lancet. 1988, 2 (8605): 240–5. PMID 2899235.
- Pfeffer, C.; Oliver, J.D. .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3, 36 (3): 150–151. PMID 12581373. doi:10.1046/j.1472-765X.2003.01280.x.
- (PDF). Wadsworth Center. 2006 [2015-06-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2).
-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3).
- (PDF). Creigh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2015-05-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5-01).
- . [4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5).
- . [14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7).
外部链接
- Bacterial Pathogen Pronunci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Neal R. Chamberlain, Ph.D at A.T. Still University
- Pathogenic bacter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genom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at PATR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 Bioinformatics Resource Center funded by NIAI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