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长江北岸,位于奉节城东8公里,是长江三峡重要旅游景点。2006年5月25日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白帝城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面對瞿塘峡口,气势十分雄伟壮观。从山脚经过高而陡峭的石阶,到达白帝城入口,大门额匾上有郭沫若书写的“白帝城”三个大字,左右一付对联,出自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白帝城 | |||||
---|---|---|---|---|---|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重庆市奉节县 | ||||
坐标 | 31°2′36.564″N 109°34′13.948″E | ||||
分类 | 古建筑 | ||||
时代 | 明至清 | ||||
编号 | 6-692 | ||||
认定时间 | 2006年5月25日 | ||||
|
白帝城除去明清的「白帝廟」外,还有石器时代到明清的各个时代遗址。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被抬高,使白帝城變成四面环水,游船可直达城中。
历史


公孙述据蜀后在此筑城,因城中有井冒白气如白龙,自号白帝,城也因此得名。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给他修造了白帝庙。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在此托孤。唐代以前这里曾修造过先主庙(祭祀刘备)和武侯祠(祭祀诸葛亮)。[4]
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拆除公孙述像,改立三功祠,祭祀江神、土地神和马援。嘉靖十二年(1533年),四川安抚司副使张俭拆除三功祠,改立义正祠,祭祀刘备、诸葛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巡抚段锦加祀关羽、张飞,改义正祠为明良殿。同治十年(1871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4]
1999年,白帝城成为奉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白帝城遗址”在2019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白帝山

白帝山毗鄰夔門,為奉節古城內的一座山脈。2003年三峽大壩正式蓄水後白帝山與奉節古城徹底沒入135米水位下。至此白帝城形成一座江心島。
文人记述

《水经注》是最早描写白帝城的文献,后世诗人对其风景赞不绝口,有“诗城”之称。[7]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註 1]、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陆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註釋
- 杜甫以白帝城为题的诗篇包括《暂住白帝复还东屯》、《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白帝》、《白帝楼》、《移居夔州郭》、《晓望白帝城盐山》、《夔州歌十绝句》等
参考文献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维基文库. 1980-07-07 (中文).
- 重庆市人民政府.
. 维基文库. 2000-09-07 (中文).
- . 中国政府网. 200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3).
- .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2022-07-15 [202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 刘原合,张勇.浅谈奉节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以白帝城大遗址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2,13(10):124-127.DOI:10.19897/j.cnki.scytz.2022.10.043.
- . 中国考古转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8-02-02 [2023-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 吴春怡.唐诗中白帝城文学景观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9(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