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美国第七舰队(英語:)是美國海軍旗下的遠洋艦隊之一,隶属于美國印太司令部属下的太平洋舰队。第七艦隊司令部设在日本的橫須賀市横须贺港,驻地包括日本佐世保基地、冲绳和韩国釜山、浦项、镇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地,是目前美国最大的海外前線投送部队。第七艦隊的主要任務自然災害或軍事行動中提供聯合指揮,以及對該地區所有美國海軍部隊的作戰指揮。[1]
美国第七舰队 United States Seventh Fleet | |
---|---|
第七舰队 | |
存在時期 | 1943年-现在 |
國家或地區 | 美国 |
部門 | 美國海軍 |
種類 | 舰队 |
功能 | 直接艦隊運作 |
直屬 | 美国太平洋舰队 |
駐軍/總部 | 日本横须贺海軍設施 |
別稱 | 「東京灣遊艇會」(得名自越戰) |
指挥官 | |
司令 | 卡爾·湯瑪斯中將 |
著名指揮官 | 托马斯·金凯德 海軍上將 |
历史
1941年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1943年3月美國將西南太平洋的艦隊改編為第七艦隊。第七艦隊在1944年秋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歸屬於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方面軍,當時的艦隊司令是托馬斯·金凱德中將。1947年1月,這支部隊又被改稱為西太平洋海軍部隊,1949年8月被稱為第七特遣艦隊,直到1950年2月才又正式恢復第七艦隊的舊稱至今,參加過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和1965年至1975年的越南戰爭,1991年參加波斯灣戰爭等。
台海活動
1950年6月底韓戰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告臺灣海峽中立化,下令第七艦隊通過台海,嚇阻共軍。1950年8月4日,第七艦隊成立了第77.3特遣支隊(Task Group 77.3),作為「台灣巡防隊」(Formosa Patrol),8月24日改編為第72特遣隊,並更名為「福爾摩沙海峽艦隊」(Formosa Strait Force),托馬斯·豪威爾·賓福德海軍少將是這支部隊的第一任指揮官,以聖保羅號重巡洋艦作為旗艦。[2]
1955年的大陳島撤退中,第七艦隊和國軍合力進行軍民的撤退行動,主要為大陳島的居民撤退護航,冷戰時期,隨著《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在華盛頓正式簽字,中美軍事協調會議確認第七艦隊在台北設立「台灣聯絡中心」,並於1955年成立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第一任駐台美軍司令由時任第七艦隊司令蒲賴德中將擔任,1955年底「福爾摩沙海峽艦隊」改名「台灣巡防水面艦隊」(Taiwan Patrol Surface Force),編號第72.1特遣支隊(TG 72.1)。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中曾為中華民國海軍補給船護航,1959年11月1日改名「台灣巡防艦隊」(Taiwan Patrol Force),利用左營海軍基地作為駐點,並透過高雄港運補物提供物資[2][3],直至1970年代後期斷交為止。
1996年,中華民國舉行首次總統民選,中国大陆方面對台灣本島基隆、高雄的外海發射短程彈道飛彈,台湾均陷入戰爭爆發的恐慌中,導致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下令第七艦隊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及從波斯灣調來的獨立號航空母艦兩艘航艦打擊群開進台灣周邊海域,為越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在東亞地區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結。往後,台灣每屆總統大選,美國為了防止中国大陆以武力干涉台灣選舉,會在每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到就職典禮那一段期間,常態性的巡弋台灣海峽;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台灣海峽情勢較往年緩和,美軍第七艦隊並未在台灣沿海有大規模活動,仍以日韓兩地當作主基地,但一部分兵力改於菲律賓和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駐紮。
編制
第七舰队大约拥有50至60艘军舰、350架战机,舰队满员编制6万人,其中包括38,000名海军官兵和2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平时总兵力约2万人。一般由CVN-76隆納·雷根號航空母舰组成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为主要作战部队,辅以陆基航空兵、两栖部队。必要时可以从第三舰队或其他部队抽调舰艇补充。现辖旗舰一艘(蓝岭号)、核动力航空母艦一艘(隆納·雷根號),3至4艘配备导弹的巡洋舰、18至20艘导弹驱逐舰及护卫舰、5至6艘攻击型潜艇以及5至8艘登陆舰、18艘后勤保障船和若干汽垫船、辅助船只等。现任艦隊司令為卡爾·湯瑪斯中將[4]。
- 第七舰队战斗指揮部/第70特遣隊(Commander, Battle Force, 7th Fleet / CTF-70):第七艦隊的主幹,其組成包含兩部分,分別是以隆納·雷根號為中心的第五航空母艦打擊群(CSG 5)與其所搭載的第五艦載機聯隊(CVW-5),以及由驅逐艦組成的第15驅逐艦戰隊(CDS-15)。驻地日本横须贺[7]。
- 第一海軍特戰單位指揮部/第71特遣隊(Commander, Navy Special Warfare Unit One / CTF-71):CTF-71主要是由第一海軍特戰部隊(Commander, Navy Special Warfare, Unit One,NSWU-1)與第5海軍爆破物處理機動隊(EODMU 5)所組成,駐地關島。
- 第七舰队巡邏偵察指揮部/第72特遣隊(Commander, Patrol & Reconnaissance Force, 7th Fleet / CTF-72):由數支陸基的反潛與偵察部隊所組成,駐地包括日本沖繩的嘉手納與青森縣三澤海軍基地,司令部設於神奈川县厚木海軍基地。
- 西太平洋後勤群指揮部/第73特遣隊(Commander, Logistics Group, Western Pacific, Singapore Area Coordinator / CTF-73)
- 第七艦隊潛艇指揮部/第74特遣隊(Commander, Submarine Force, 7th Fleet / CTF-74):驻地日本横须贺。
- 海軍遠征部隊太平洋指揮部/第75特遣隊(Commander, Navy Expeditionary Forces Command Pacific, 7th Fleet / CTF-75)
- 第七艦隊兩棲作戰指揮部/第76特遣隊(Commander, Amphibious Force, 7th Fleet / CTF-76):驻地日本沖繩
- 美國海軍駐韓指揮部/第78特遣隊(Commander, U.S. Naval Forces, Korea / CTF-78):又常縮寫為CNFK,CTF-78是美國海軍在大韓民國的駐紮代表,其總部設於首爾市郊的龍山基地,並以慶尚南道的鎮海海軍基地作為主要駐地。
- 第七艦隊登陸部隊指揮部/第79特遣隊(Commander, Landing Force, 7th Fleet / CTF-79):驻地日本冲绳。
第七艦隊另有數艘濱海戰鬥艦、數量不明的機動飛彈快艇等,駐紮於關島、中途島等美軍基地,用以平時巡衛用,如遇到盟國或友軍船隻、軍艦會協航甚至保護之。
辖区范围
第七舰队的作战区域东起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印度洋,西至非洲东岸红海(不包括波斯湾),南达印度洋及南极,北至白令海峡。整个作战区域1.3468億平方公里,比美国本土大14倍。这一区域内居住着全世界大约一半的人口,而这其中的80%又都居住在离海岸线800公里以内的陆地上。
其他
雖然是美國海軍麾下戰力最強大的艦隊之一,但第七艦隊卻是美國最後一個只有配備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的艦隊。之所以如此配置,主要的原因是艦隊主要駐紮地日本,乃是世界上唯一曾遭受美國核子武器攻擊的國家,日本人民普遍反對核子動力的武器,為了防止引起日本民眾反對,美方暫時配置了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作為第七艦隊的核心。然而,由於小鷹號已在2008年時除役,因此接任小鷹號除役後空缺的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也順勢成為第一艘駐紮於日本本土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8]。喬治·華盛頓號於2008年至2015年駐紮於日本,之後返回美國歲修,由隆納·雷根號航空母艦接替。
船艦名單
現役船艦
- 橫須賀海軍基地
- 藍嶺號兩棲登陸指揮艦(USS Blue Ridge LCC-19):艦隊旗艦
- 隆納·雷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 CVN-76)
- 安提坦號飛彈巡洋艦(USS Antietam CG-54)
- 希洛號飛彈巡洋艦(USS Shiloh CG-67)
- 第15驅逐艦戰隊指揮部(COMDESRON 15)
- 貝瑞號驅逐艦(USS Barry DDG-52)
- 柯蒂斯·威爾伯號飛彈驅逐艦(USS Curtis Wilbur DDG-54)
- 约翰·S·麦凯恩号飛彈驱逐舰(USS John S. McCain DDG-56)
- 班福特號飛彈驅逐艦(USS Benfold DDG-65)
- 米利厄斯號飛彈驅逐艦(USS Milius DDG-69)
- 麥坎貝爾號飛彈驅逐艦(USS McCampbell DDG-85)
- 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USS Mustin DDG-89)
- 拉斐爾·比拉達號飛彈驅逐艦(USS Rafael Peralta DDG-115)
- 佐世保海軍基地
- 第11兩棲戰隊指揮部(COMPHIBRON 11)
- 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USS America LHA-6)
- 丹佛號兩棲船塢運輸艦(USS Denver LPD-9)
- 托圖加號船塢登陸艦(USS Tortuga LSD-46)
- 日耳曼城號船塢登陸艦(USS Germantown LSD-42)
- 第7掃雷艦戰隊指揮部(COMCMRON 7)
- 復仇者號掃雷艦(USS Avenger MCM-1)
- 防衛者號掃雷艦(USS Defender MCM-2)
- 戰士號掃雷艦(USS Warrior MCM-10)
- 愛國者號掃雷艦(USS Patriot MCM-7)
- 守衛號救援船(USNS Safeguard T-ARS-50)
- 關島海軍基地
- 法蘭克·凱伯號潛水艇母艦(USS Frank Cable AS-40)
- 第15潛艦戰隊指揮部(COMSUBRON 15)
- 奧克拉荷馬市號核子攻擊潛艇(USS Oklahoma City SSN-723)
- 芝加哥號核子攻擊潛艇(USS Chicago SSN-721)
- 水牛城號核子攻擊潛艇(USS Buffalo SSN-715)
已退役船艦
- 二戰時代
- 馬里蘭號戰艦(USS Maryland BB-46)
- 田納西號戰艦(USS Tennessee BB-43)
- 西維吉尼亞號戰艦(USS West Virginia BB-48)
- 加利福尼亞號戰艦(USS California BB-44)
- 賓夕法尼亞號戰艦(USS Pennsylvania BB-38)
- 密西西比號戰艦(USS Mississippi BB-41)
- 華盛頓號戰艦(USS Washington BB-56)
- 戰後
航空部隊與配屬機種
隆納·雷根號上所搭載的第五艦載機聯隊(CVW-5)使用了下列機隊:
- 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由VFA-27、VFA-115、VFA-195等部隊操作[9]
- F/A-18F雙座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由VFA-102操作[9]
- EA-18G咆哮者式電子作戰機:由VAQ-141操作[9]
- E-2C鷹眼2000(Hawkeye 2000)空中預警機:由VAW-115操作[9]
- C-2灰狗式運輸機灰狗式運輸機:由VRC-30第5分隊操作[9]
- MH-60S夜鷹式(Nighthawk)直昇機:由HSC-12操作[9]
- MH-60R海鷹式(Seahawk)直昇機:由HSM-77操作[9]
除此之外,第七艦隊內也有數個部隊,配備有海基或陸基的定翼與旋翼機武裝:
- 第七艦隊巡邏偵察部隊(Commander, Patrol and Reconnaissance Forces, 7th Fleet,CTF-72)
- MH-60S夜鷹式直昇機:由HSC-25操作[12]
歷任指揮官
指揮官 | 軍階 | 在任期間 |
---|---|---|
亞瑟·卡本特(Arthur S. Carpender) | 中將 | 1943年3月15日-1943年11月26日 |
托馬斯·金凱德(Thomas C. Kinkaid) | 中將 | 1943年11月26日-1945年11月20日 |
丹尼爾·巴貝(Daniel E. Barbey) | 中將 | 1945年11月20日-1946年10月2日 |
小查理·庫克(Charles M. Cooke, Jr.) | 中將 | 1946年10月2日-1948年2月28日 |
白吉尔(Oscar C. Badger II) | 中將 | 1948年2月28日-1949年8月28日 |
魯塞爾·史丹利·伯奇 | 中將 | (1949.8.28-1950.4.5) |
瓦特·布內 | 少將 | (1950.4.5-1950.5.20) |
亞瑟·杜威·史圖博 | 中將 | (1950.5.20-1951.3.28) |
哈洛·馬丁 | 中將 | (1951.3.28-1952.3.3) |
羅伯特·皮爾斯·布里斯奎 | 中將 | (1952.3.3-1952.5.20) |
約瑟夫·詹姆·克拉克 | 中將 | (1952.5.20-1953.12.1) |
亞佛雷德·梅爾維勒·普萊德 | 中將 | (1953.12.1-1955.12.9) |
史圖亞特·英格索爾 | 中將 | (1955.12.19-1957.1.28) |
華勒斯·畢克雷 | 中將 | (1957.1.28-1958.12.30) |
福爾德里克·契維特 | 中將 | (1958.9.30-1960.3.7) |
查理·葛力分 | 中將 | (1960.3.7-1961.10.28) |
威廉·史維西 | 中將 | (1961.10.28-1962.10.13) |
湯姆·欣門·穆勒 | 中將 | (1962.10.13-1964.6.15) |
羅伊·李·詹森 | 中將 | (15 June 1964 – 1 March 1965) |
保羅·布雷克本 | 中將 | (1 March 1965 – 9 October 1965) |
約瑟夫·威廉,二世 | 少將 | (9 October 1965 – 13 December 1965) |
約翰·希蘭德 | 中將 | (13 December 1965 – 6 November 1967) |
威廉·布林格爾 | 中將 | (6 November 1967 – 10 March 1970) |
毛里斯·維斯納爾 | 中將 | (10 March 1970 – 18 June 1971) |
威廉·馬克 | 中將 | (18 June 1971 – 23 May 1972) |
詹姆士·赫爾威,三世 | 中將 | (23 May 1972 – 28 July 1973) |
喬治·史提爾 | 中將 | (28 July 1973 – 14 June 1975) |
湯姆·畢博·海沃德 | 中將 | (14 June 1975 – 24 July 1976) |
羅伯特·鮑爾溫 | 中將 | (24 July 1976 – 31 May 1978) |
史維斯特·羅伯特·富力,二世 | 中將 | (31 May 1978 – 14 February 1980) |
卡利斯雷·阿爾伯特·赫曼·托洛斯特 | 中將 | (14 February 1980 – 15 September 1981) |
史塔瑟·赫爾空博 | 中將 | (15 September 1981 – 9 May 1983) |
詹姆士·霍格 | 中將 | (9 May 1983 – 4 March 1985) |
保羅·馬卡西,二世 | 中將 | (4 March 1985 – 9 December 1986) |
保羅·大偉·米勒 | 中將 | (9 December 1986 – 21 October 1988) |
亨利·毛斯,二世 | 中將 | (21 October 1988 – 1 December 1990) |
史丹利·亞瑟 | 中將 | (1 December 1990 – 3 July 1992) |
提姆西·瑞特 | 中將 | (3 July 1992 – 28 July 1994) |
亞齊·雷·克雷明 | 中將 | (28 July 1994 – 13 September 1996) |
羅伯特·約瑟夫·納特 | 中將 | (13 September 1996 – 12 August 1998) |
瓦特·道南 | 中將 | (12 August 1998 – 12 July 2000) |
詹姆士·梅茲格 | 中將 | (12 July 2000 – 18 July 2002) |
羅伯特·威勒德 | 中將 | (2002.7.18-2004.8.6) |
詹納森·格林納 | 中將 | (2004.8.6-2006.12.12) |
威廉·道格拉斯·克羅德 | 中將 | (2006.9.12-2008.7.12) |
約翰·博德 | 中將 | (2008.7.12-2010.12.10) |
史考特·泛·布斯其克 | 中將 | (2010.12.10-2011.9.7) |
斯科特·斯威夫特 | 中將 | (2011.9.7 - 2013.7.31) |
事件
參考文獻
- 施孝瑋. . 台灣 (中文(繁體)).
- Bruce A. Elleman. . . Naval War College Newport Papers 38. April 2012: 2, 20–21 [2021-06-04]. ISBN 978-1-884733-9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中譯本布魯斯‧艾里曼(Bruce A. Elleman). . 由吳潤璿翻译. 八旗文化. 2017-01-24. ISBN 9789869356282.
- 可在高雄港港史館查閱到當時的照片紀錄。
- . U.S. Navy. 2021-07-06 [202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 . Int'l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00年: 288頁.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6).
- . 第七艦隊官方網站.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6) (英语).
- . 美國海軍.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英语).
- . BBC. 2005年10月28日 [2013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6日) (英语).
- . 美國海軍設施司令部(CNIC).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英语).
- . CTF-72.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英语).
- . GlobalSecurity.org.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8) (英语).
- . 第25直昇機海上作戰中隊(HSC-25).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英语).
- Edward J. Marolda. . (PDF).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12: 171–172 [2021-11-24]. ISBN 978-0-945274-67-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11).
- . [2017-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 . 新华网. [2017-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