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属
类金属[1][2][註 1](英語:)是兼有一定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元素;此术语是用来分类化学元素的化学名词。
类金属 | ||||||
---|---|---|---|---|---|---|
13 | 14 | 15 | 16 | 17 | ||
2 | B 硼 |
C 碳 |
N 氮 |
O 氧 |
F 氟 | |
3 | Al 鋁 |
Si 硅 |
P 磷 |
S 硫 |
Cl 氯 | |
4 | Ga 鎵 |
Ge 鍺 |
As 砷 |
Se 硒 |
Br 溴 | |
5 | In 銦 |
Sn 錫 |
Sb 銻 |
Te 碲 |
I 碘 | |
6 | Tl 铊 |
Pb 鉛 |
Bi 鉍 |
Po 釙 |
At 砈 | |
一般會分類為类金属 | ||||||
依資料的不同,有時分類為类金属 | ||||||
偶爾分類為类金属 |
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幾乎都可以依據其物理與化学特性被分类为金属或非金属;但也有一些特性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元素,即类金属。一般將硼、矽、锗、砷、锑、碲等6種位於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左右的元素视为类金属,釙和砈有時亦被歸於此類。這些類金屬已為現代高科技電子產業的主要半導體材料。
「类金属」一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這些元素外觀具有銀灰或灰色金屬光澤,和金屬化合形成合金(如AsCu、TeFe)類似金屬;然其化學性質則較接近於非金屬,它們的化合物多為共價化合物,少數為離子化合物。
类金属一般被认为拥有以下特性:
大部份类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化學特性都介於金属和非金属之間。类金属的外觀多半類似金屬,虽具有金属光泽,但只是弱的電導體,且延展性差,容易脆裂,不適合應用在結構上。在化學特性上,類金屬比較像弱的非金屬,可以和金屬形成互化物。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常用在合金、塑膠阻燃劑、玻璃、光儲存設備及半導體。硅和鍺的電子特性帶來了1950年代半導體產業以及1960年代固态电子器件的發展[6]。
备注
参考文献
- .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 .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 .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 .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 .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 Chedd 1969, pp. 58, 78;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84, p. 43
参见
类金属列表
参考资料
- Chedd G 1969, Half-Way Elements: The Technology of Metalloids, Doubleday, New York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84, The Competitive Status of the U.S. Electronics Industry: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Technology in Determin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ISBN 030903397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