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拉威爾

約瑟夫·莫里斯·拉威爾法語:法语发音:[ʒɔzɛf mɔʁis ʁavɛl]1875年3月7日—1937年12月28日),法國巴斯克人作曲家和鋼琴家。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錫布爾,1937年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樂壇中与克勞德·德彪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莫里斯·拉威爾
1925年的拉威爾
原文名
出生(1875-03-07)1875年3月7日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國比利牛斯-大西洋省錫布爾
逝世1937年12月28日(1937歲—12—28)(62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國巴黎
国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國
知名作品芭蕾《达夫尼与克罗埃》《波莱罗》,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圆舞曲》,两部钢琴协奏曲,钢琴《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镜》《库普兰之墓》《鹅妈妈》(四手联弹)《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均有管弦乐版本),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声乐套曲《马达加斯加歌曲》,《自然史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20世纪印象乐派
擅长类型芭蕾,管弦乐,钢琴独奏曲,室内乐艺术歌曲
学生/受影响人物

他的音樂以纖細、豐富的情感和尖銳著稱,同時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樂曲、室內樂以及管絃樂音樂史上不容忽視。鋼琴曲諸如《鏡》(Miroirs)和《夜之幽灵》是經典的作品;管絃樂例如《達夫尼與克羅伊》,還有为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展覽會之畫》做的管弦乐编曲出色地展示了他以音樂表現光影色彩的技巧。對於大眾而言,最熟悉的應是他的《波麗露》。

职业生涯

早年

拉威尔出生在法国比亚里茨小镇锡布尔北巴斯克,那里距西班牙边境18公里。他的父亲皮埃尔-约瑟夫·拉威尔是一位博学而成功的工程师、发明家和制造商,他有一些很成功的发明。[1]他的母亲玛丽(Marie,1840-1917)是在马德里长大的巴斯克人

拉威尔的父母都是罗马天主教徒;玛丽也是一个思想自由的人,这项特质被莫里斯·拉威尔继承。[2]莫里斯出生三个月后,他全家搬到了巴黎,他的弟弟爱德华(Edward,1878-1960)在那里出生,爱德华后来追随父亲成为了一名工程师。[3]莫里斯与其母亲尤为亲密;她的巴斯克-西班牙血统对他的生活和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他最早的记忆中便有母亲给他唱民歌。[4]他们虽算不上家境殷实,但也生活安逸,两个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5]

莫里斯·拉威尔的父亲很喜欢带他儿子们去看工厂最新的机械装置,但他也对音乐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6]后来拉威尔回忆说:“在我整个童年时期,我对音乐很敏感。我的父亲受到的音乐教育比大多数业余爱好者要好得多,他知道如何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培养我的品味并激发我的热情。”[7]没有记录表明拉威尔早年接受过正规的普通教育;他的传记作者罗杰·尼科尔斯认为他所受的教育多半来自他的父亲。[8]

七岁时,拉威尔开始跟随埃马纽埃尔·夏布里埃的朋友亨利·吉斯学习钢琴。五年后(1887年),他开始随莱奥·德利布的学生查尔斯-勒内(Charles-René)学习和声对位和作曲。[9]他虽算不上神童,但也很有音乐才华。[10]查尔斯-勒内发现拉威尔有天生的对音乐的感知,“而不是像其他许多人那样,是努力的结果”。[11]已知的拉威尔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这段时期:舒曼合唱变奏曲,格里格主题变奏曲,以及一首钢琴奏鸣曲的单个乐章。[12]它们现在仅存零散的片段。[13]

1888年,拉威尔结识了年轻的钢琴家里卡多·维涅斯,他不仅成为拉威尔的终生朋友,而且成为他作品最重要的诠释者之一,也是拉威尔与西班牙音乐之间的重要纽带。[14]两人共同欣赏瓦格纳、俄罗斯音乐,以及爱伦·坡波德莱尔和马拉梅的作品。[15]在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拉威尔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指挥的俄罗斯新作品深深震撼。[16]这种音乐对拉威尔和他同时代的克劳德·德彪西产生了持久的影响。[17]

埃米尔·德科姆于1889年接任成为拉威尔的钢琴老师。同年14岁时,拉威尔在埃拉尔厅与德科姆的其他学生(包括雷纳尔多·哈恩和阿尔弗雷德·科尔托)举办音乐会[18],进行了他的首次公开演出[19]

巴黎音乐学院

1899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创作《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1901年创作钢琴曲《水之嬉戲》(Jeux d'eau

1901年-1903年三次参加罗马大奖比赛,全部无功而返。创作《F大调弦乐四重奏

1905年申請第四次参加羅馬大獎遭拒绝。引起巴黎的艺术界和出版界极大不满,当时的艺术家甚至平民爱乐人士站出来声援,行动导致音乐学院的改组,作曲家福莱出任院长。

1907年创作《西班牙狂想曲》(Rapsodie espagnole

1908年创作钢琴四手联弹《鹅妈妈》(Ma mère l'Oye)(后改编为管弦乐版本)

1911年创作《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和《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1917年创作《库普兰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

1922年完成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的配器

1924年创作《茨冈

1928年创作《波莱罗舞曲》(Boléro

1932年在一次车祸中头部受到猛烈撞击,患上失语症并失去作曲能力。

1937年同意进行开颅手术。手术后昏迷,于12月28日在巴黎逝世,终年62岁。

作品风格

早年的拉威尔,追求着别具一格的音乐表现,标新立异的音乐。拉威尔和德彪西有着密切的交往,德彪西的印象派作曲手法很自然就深入到拉威尔初期的创作中。到了后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拉威尔更倾向于明确的音乐语言,与无调性划清界限。他还从西班牙的民族音乐中取材,借以丰富自己音乐的表现力。

虽然和德彪西一样是印象派作曲家,但拉威尔的音乐整体来说与前者迥然不同。德彪西的音乐有一种朦胧的意境,诗意的想像。而拉威尔的作品节奏鲜明。他的作品恪守着古典主义传统,但乐思自由奔放。他的代表作《波麗露舞曲》,全曲14分钟,但是主旋律只有一个,在小鼓无休止的三拍子节奏背景上,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两个17小节的旋律不断反复,通过在不同的乐器中过渡,由弱渐强,最后音乐突然滑进了E大调(旋律大调),达到高潮。乐曲造成了和单纯的手法全不相称的独特效果,让人毫不感到单调沉闷,反而有一种乐曲分秒不断在变化的感觉。

拉威爾自評:“嚴格的說,我不是一個『現代作曲家』,因為我的音樂遠不是一場『革命』,而是『演化』。雖然我對音樂中的新思潮一向是开明的(我的一部小提琴奏鸣曲里还有爵士乐章),但我從未企圖屏棄已為人們公認的和聲作曲規則。相反,我經常廣泛地從一些大師身上吸取靈感(我從未中止研究莫扎特!),我的音樂大部分根植于過去的傳統,在此基础上自然延伸。我不是一個擅長寫那種過激的、脱节的對位的『現代作曲家』,因為我從來不是任何一種風格的奴隸。也從未與任何特定的樂派結盟。我一直认为,作曲家就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落在纸面上——这和外面流行什么作曲风格没有关系。我向来觉得,好的音乐总是发自内心的。任何光靠运用技巧和动动脑筋构筑的音乐,不值得被写下来。”[20]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评价拉威尔是“瑞士钟表匠”,指出了拉威尔音乐的精密、精致的风格(另一方面,拉威尔的父亲汽车工程师、发明家Pierre-Joseph Ravel是瑞士人)。

影響來源

表面上,拉威爾受到眾多樂派的影響:德彪西的印象派、來自俄國和西班牙的國民樂派、以及來自美國的爵士樂——他有一名為Blues(藍調)的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而他自己曾說,他沒有一首樂曲不受到葛利格(Edvard Grieg)的影響。

拉威爾在1928年寫道:作曲者必須同時注意個人意識和國家意識的兩個層面。那一年,拉威爾到了美國及加拿大,以火車巡迴的方式在25個城市舉辦鋼琴獨奏會。在不情願地把爵士樂當作一種國家主義音樂的情況下,拉威爾促進了美國作曲家的覺醒:“最大的恐懼在於他們發現自己被神秘的力量催促,他們發現必須要停止自己學院教條式的欺瞞自我意識。因此這些小資產階級(布爾喬亞)作曲家開始以歐洲式的風格寫作自己的音樂”。當喬治·蓋希文遇見拉威爾時,他希望可以追隨拉威爾學習。這位法國人說了:“為什麼要當個二流的拉威爾,卻不當一個一流的蓋希文?”。

拉威爾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在許多方面表現了蓋希文的風格。在G大調的那一首中,拉威爾說莫扎特聖桑是他材料的來源。

他先前嘗試要寫作一首協奏曲:Zazpiak Bat,但從未完成。這首樂曲的標題反映他的巴斯克血統(他母亲是西班牙巴斯克族人),意義是“The Seven Are One”,七表示七個巴斯克省,而此也常被用作巴斯克民族的象徵。現今仍留下的殘篇顯示他受巴斯克音樂的影響很大。然而拉威爾放棄了這個作品,而把裡面的旋律和節奏使用在他的其他作品中。

拉威爾認為他的對位法教授安得烈·佘達惹,在他作為作曲家的技巧上有很大幫助。而作為管絃編曲者,他學習了各種樂器的音色,為了要使作曲時能夠使用不同的效果。這對於他的管絃技法的幫助可以從自己的鋼琴作品和替其他作曲家編曲的作品,例如穆索斯基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

代表作品

鋼琴作品

  • 奇異的小夜曲(Sérénade grotesque,1893年左右)
    原譜的標題上僅寫「小夜曲」。
  • 聽的風景(Les sites auriculaires
    • 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
    曾有德布西的「格拉納達的黃昏」是否抄襲此作品之爭議。後被改編為交響樂「西班牙狂想曲」的第三首
  • 鐘聲之間(Entre cloches
  • 扉頁卷首(Frontispice
  • 古風小步舞曲(Menuet antique,1895年)
  •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1899年)
  • 水之嬉戲(Jeux d'eau,1901年)
  • 小奏鳴曲(Sonatine,1903年-1905年)
    • 中板(Modéré
    • 小步舞曲般的速度(Mouvement de menuet
    • 生動活潑地(Animé
  • 鏡(組曲)(Miroirs,1904年-1905年)
    • 夜蛾(Noctuelles
    • 悲鳥(Oiseaux tristes
    • 海上孤舟(Une barque sur l'ocean
    • 丑角的晨歌(Alborada del gracioso
    • 鐘谷(La vallée des cloches
  • 夜之魔/夜之幽靈Gaspard de la Nuit,1908年)
    • 水之精靈(Ondine
    • 絞刑架(Le Gibet
    • 小魔鬼(Scarbo
  • 鵝媽媽(組曲)(Ma Mère l'Oye,1908年-1910年)(四手联弹)
    • 睡美人的帕凡舞曲(Pavane de 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 拇指仙童(Petit Poucet
    • 瓷娃娃的女皇(Laideronette, Impératrice des Pagodes
    • 美女與野獸的對話(Les Entretiens de la Belle et de la Bête
    • 精靈花園(Le Jardin Féerique
  • 海頓之名的小步舞曲(Menuet sur le nom d'Haydn,1909年)
  • 高貴而感傷的圓舞曲(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1911年)
  • 戲仿鮑羅亭(A la manière de Borodine,1913年)
  • 戲仿夏布里埃(A la manière de Emannuel Chabrier,1913年)
  • A小調前奏曲 (Prélude,1913年)
  • 庫普蘭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1914年-1917年)
  • 圓舞曲(La Valse,1919-1920年)(管絃樂改編)
  • 升C小調小步舞曲(Menuet en ut dièse,1904年)

協奏曲

  • G大調鋼琴協奏曲(Concerto pour piano et orchestre, sol majeur
    • 明朗快樂地(allegramente
    • 相當慢地慢板(adagio assai
    • 急板(presto
原本預計要寫巴斯克風格的協奏曲。
  • D大調左手鋼琴協奏曲(Concerto pour la main gauche
拉威爾為在一次大戰失去右手的鋼琴家維根斯坦所寫。爵士色彩非常濃厚。
拉威爾的情感豐富,一戰為斷臂鋼琴家所作之曲。

管弦樂作品

  • 西班牙狂想曲(Rapsodie espagnole,1907年)
    • 夜的前奏曲(Prélude a la nuit
    • 馬拉蓋亞舞曲(Malagueña
    • 哈巴奈拉舞曲(Habanera
    • 節日(Feria
  • 鵝媽媽(組曲:鋼琴曲改編、1912年)
  • 庫普蘭之墓(組曲:鋼琴曲改編、1919年)
  •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鋼琴曲改編、1910年)
  • 古風小步舞曲(鋼琴曲改編、1928年)
  • 『天方夜譚』序曲(Ouverture 'Shéhérazade'
  • 海上孤舟(Une barque sur l'océan)(鋼琴曲改編)
  • 丑角的晨歌(Alborada del gracioso)(鋼琴曲改編)
  • 圓舞曲(La Valse,1919-1920年)
  • 波麗露(Boléro)(創作於1928年)

歌劇

  • 西班牙時鐘(L'heure espagnole
僅一幕的歌劇。
  • 小孩與魔法(L'enfant et les sortilèges
也被譯作'小孩與魔咒'。共兩幕的歌劇。

芭蕾舞曲

  • 達夫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1909年-1912年)
  • 鵝媽媽(全曲版本)
    受傑克‧魯謝(Jacques Rouché)之託,將此曲改編為芭蕾舞曲。和組曲版的順序不同,還加上了前奏曲以及間奏曲,整曲不中斷一氣呵成。1912年初演
    • 前奏曲(Prélude
    • 第1場: 紡車之舞(Danse du rouet et scène
    • 第2場: 睡美人的帕凡舞曲(Pavane de la belle au bois dormant
    • 第3場: 美女與野獸的對話(Les entretiens de la Belle et de la Bête
    • 第4場: 拇指仙童(Petit poucet
    • 第5場: 瓷娃娃的女皇(Laideronnette, impératrice des Pagodes
    • 終幕: 精靈花園(Le jardin Féerique
  • 高貴而感傷的圓舞曲(鋼琴曲改編、1912年)

室內樂

  • 小提琴奏鳴曲(遺作)(1897年作曲、單樂章)
  • F大調弦樂四重奏曲
  • 序奏與快板(Introduction et allegro
  • A小調鋼琴三重奏曲
  • 以佛瑞之名的搖籃曲(Berceuse sur le nom de Gabriel Fauré
  • 演奏會用狂想曲『茨岡狂想曲』(Tzigane
  • 小提琴奏鳴曲
  • 小提琴與大提琴奏鳴曲
  • 德布西之墓(Le tombeau de Claude Debussy
此曲成為小提琴與大提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

聲樂

  • 昏睡沉沉
  • 聖女(Sainte
  • 克萊蒙.馬侯的兩首短詩 (2 Épigrammes de Clément Marot
    • 安妮向我拋雪球(D'Anne qui me jecta de la neige
    • 安妮彈奏大鍵琴(D'Anne jouant de l'epinette
  • 天方夜譚(Shéhérazade
    • 亞洲(Asie
    • 迷人的笛(La flûte enchantée
    • 無情的人(L'indifférent
    • 玩具的聖誕節(Le Noël des jouets
  • 5首希臘民歌(5 Mélodies populaires grecques
  • 博物誌(Histories naturelles
    • 孔雀(Le paon
    • 蟋蟀(Le grillon
    • 天鵝(Le cygne
    • 翠鳥(Le martin-pêcheur
    • 珠雞(La pintade
  • 哈巴奈拉舞曲式的聲樂練習(Vocalise - étude en forme de habanera
  • 草地上(Sur l'herbe
  • 三步舞(Tripatos
  • 民謠集(4曲,Chants populaires
  • 馬拉梅詩三首(3 Poèmes de Stéphane Mallarmé
    • 嘆息(Soupir
    • 空求(Placet futile
    • 突襲(Surge de la croupe et du bond
  • 三首無伴奏香頌組曲(3 Chansons
    • 尼可蕾特(Nicolette
    • 三隻美麗的天堂鳥(3 Beaux oiseaux du paradis
    • 輪旋曲(Ronde
  • 希伯來歌曲兩首(2 Mélodies hébraïques
    • 猶太教聖禱詞(Kaddish
    • 永遠的謎(L'énigme éternelle
  • 馬達加斯加之歌(Chansons madécasses
    • 娜昂朵芙(Nahandove
  • 阿嗚啊(Aoua!
  • 睡眠是甜美的(Repos - Il est doux
  • 唐吉訶德的情人(Don Quichotte à Dulcinée
    • 浪漫曲(Chanson romanesque
    • 敘事曲(Chanson épique
    • 飲酒歌(Chanson à boire
原本是為了電影「唐吉訶德」而寫的劇中曲,不過最後沒有採用。(雅克·伊貝爾的曲子被採用了)。
  • 艾麗莎(Alyssa,1903)
  • 阿爾西翁(Alcyone,1902)

合作

  • 珍的扇子/珍妮的扇子(L'éventail de Jeanne
由拉威爾以及雅克·伊貝爾、羅蘭曼紐(Alexis Roland-Manuel)、阿爾伯特·魯塞爾、戴流士·米堯、弗朗西斯·普朗克、喬治·奧里克、弗洛朗·施米特、馬修·德拉諾伊(Marcel Delannoy)、費胡(Pierre-Octave Ferroud)共同創作。其中拉威爾負責第一首的開場小號。

編曲

  • 展覽會之畫(Tableaux d'une exposition,將穆索斯基的鋼琴曲改編為管弦樂版)
  • 狂歡節(1914年受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的委託,將舒曼的鋼琴曲改編成管弦樂,不過現今樂譜只剩下三首。
  • 夜曲(將德布西的管弦樂曲改編為雙鋼琴曲)
  •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將德布西的管弦樂作品於1910年改編為雙鋼琴曲)
  • 薩拉邦德舞曲(將德布西的鋼琴曲改編為管弦樂)

参考资料

参照
  1. Nichols (2011), p. 1
  2. Orenstein (1991), p. 9
  3. Orenstein (1991), p. 8
  4. Orenstein (1991), p. 8
  5. Orenstein (1995), pp. 91–92
  6. Orenstein (1991), p. 10
  7. Quoted in Goss, p. 23
  8. Nichols (2011), p. 9
  9. Nichols (2011), p. 9
  10. Goss, p. 23
  11. Goss, p. 24
  12. Kelly, Barbara L. "Ravel, Maurice",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26 February 2015 需付费查阅
  13. Orenstein (1967), p. 475
  14. James, p. 15
  15. Orenstein (1991), p. 16
  16. Orenstein (1991), pp. 11–12; and Nichols (2011), pp. 10–11
  17. Kelly, Barbara L. "Ravel, Maurice",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26 February 2015 需付费查阅
  18. Orenstein (1991), p. 11
  19. Lesure and Nectoux, p. 9
  20. David Ewen. . New York: Knopf. c1942, 1950: 89. Maurice Ravel
来源
  • 《音樂欣賞十五講》,蕭復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p.225,引用拉威爾自述。
  • Amaducci, L; E Grassi; F Boller. .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January 2002, 9 (1): 75–82. PMID 11784380. doi:10.1046/j.1468-1331.2002.00351.x.
  • Anderson, Keith. . Munich: Naxos. 1989. OCLC 884172234.
  • Anderson, Keith. . Munich: Naxos. 1994. OCLC 811255627.
  • Canarina, John. . Pompton Plains, US: Amadeus Press. 2003. ISBN 978-1-57467-082-0.
  • De Voto, Mark. . Deborah Mawer (编). . Cambridge Companions to Mus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64856-1.
  • Donnellon, Deirdre. . Richard Langham Smith; Caroline Potter (编). . Aldershot, UK and Burlington, US: Ashgate. 2003. ISBN 978-0-7546-0282-8.
  • Duchen, Jessica. . London: Phaidon. 2000. ISBN 978-0-7148-3932-5.
  • Fulcher, Jane F. . Jane F Fulcher (编). . Princeton, U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691-09041-2.
  • Fulcher, Jane F.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534296-3.
  • Goddard, Scott. . Music and Letters. October 1925, 6 (4): 291–303. JSTOR 725957. doi:10.1093/ml/6.4.291.
  • Goss, Madeleine. . New York: Holt. 1940. OCLC 2793964.
  • Henson, R A.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4 June 1988, 296 (6636): 1585–1588. JSTOR 29530952. PMC 2545963可免费查阅. PMID 3135020. doi:10.1136/bmj.296.6636.1585.
  • Hill, Edward Burlingame. . The Musical Quarterly. January 1927, 13: 130–146. JSTOR 738561. doi:10.1093/mq/xiii.1.130.
  • Ivry, Benjamin. . New York: Welcome Rain. 2000. ISBN 978-1-56649-152-5.
  • James, Burnett. 需要免费注册. London: Omnibus Press. 1987. ISBN 978-0-7119-0987-8.
  • Jankélévitch, Vladimir. . Margaret Crosland (trans). New York and London: Grove Press and John Calder. 1959 [1939]. OCLC 474667514.
  • Jones, J Barrie. . London: B T Batsford. 1989. ISBN 978-0-7134-5468-0.
  • Kelly, Barbara L. . Deborah Mawer (编).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64856-1.
  • Kelly, Barbara L. . Woodbridge, UK: Boydell Press. 2013. ISBN 978-1-84383-810-4.
  • Kilpatrick, Emily. . Revue de Musicologie. 2009: 97–135. JSTOR 40648547.
  • Landormy, Paul. . The Musical Quarterly. October 1939, 25 (4): 430–441. JSTOR 738857. doi:10.1093/mq/xxv.4.430.
  • Lanford, Michael. . Cambridge Quarterly. September 2011, 40 (3): 243–265 [2022-01-10]. doi:10.1093/camqtly/bfr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Larner, Gerald. . London: Phaidon. 1996. ISBN 978-0-7148-3270-8.
  • Lesure, François; Jean-Michel Nectoux. . Paris: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1975 [1 April 2015]. ISBN 978-2-7177-1234-6.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October 2015) (法语).
  • Macdonald, Hugh. . The Musical Times. April 1975, 116 (1586): 332–333. JSTOR 960328. doi:10.2307/960328.
  • Marnat, Marcel. . . Paris: Fayard. 1986. ISBN 978-2-213-01685-6 (法语).
  • McAuliffe, Mary. . Lanham, US: Rowman & Littlefield. 2014. ISBN 978-1-4422-2163-5.
  • Morrison, Simon. . 19th-Century Music. Summer 2004, 28: 50–76. ISSN 0148-2076. JSTOR 10.1525/ncm.2004.28.1.50. doi:10.1525/ncm.2004.28.1.50.
  • Murray, David. . Amanda Holden (编). .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7 [1993]. ISBN 978-0-14-051385-1.
  • Nectoux, Jean-Michel. . Roger Nichols (tra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978-0-521-23524-2.
  • Nichols, Roger. . Master Musicians. London: Dent. 1977. ISBN 978-0-460-03146-2.
  • Nichols, Roger. .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87. ISBN 978-0-571-14986-5.
  • Nichols, Roger. . Deborah Mawer (编).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64856-1.
  • Nichols, Roger. . New Haven, US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300-10882-8.
  • Nichols, Roger; Deborah Mawer. . Deborah Mawer (编).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64856-1.
  • Orenstein, Arbie. . The Musical Quarterly. October 1967, 53 (4): 467–481. JSTOR 741228. doi:10.1093/mq/liii.4.467.
  • Orenstein, Arbie. . Mineola, US: Dover. 1991 [1975]. ISBN 978-0-486-26633-6.
  • Orenstein, Arbie. . The American Scholar. Winter 1995, 64: 91–102. JSTOR 41212291.
  • Orenstein, Arbie. . Mineola, US: Dover. 2003 [1989]. ISBN 978-0-486-43078-2.
  • Orledge, Robert.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ISBN 978-0-521-22807-7.
  • Pasler, Jann. . The Musical Times. June 1982, 123 (1672): 403–407. JSTOR 964115. doi:10.2307/964115.
  • Perret, Carine. . Revue de Musicologie. 2003: 311–347. JSTOR 4494864 (法语).
  • Phillips, Edward R. . London: Routledge. 2011. ISBN 978-0-415-99885-7.
  • Pollack, Howard. . Berkeley, U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ISBN 978-0-520-24864-9.
  • Poulenc, Francis; Stéphane Audel. . Paris and Geneva: La Palatine. 1963. OCLC 464080687 (法语).
  • Sackville-West, Edward; Desmond Shawe-Taylor. . London: Collins. 1955. OCLC 500373060.
  • Schmidt, Carl B. . Hillsdale, US: Pendragon Press. 2001. ISBN 978-1-57647-026-8.
  • Schonberg, Harold C. second.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1981. ISBN 978-0-393-01302-3.
  • Schuller, Gunther.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78-0-19-506377-6.
  • Strasser, Michael. . 19th-Century Music. Spring 2001, 24 (3): 225–251. ISSN 0148-2076. JSTOR 10.1525/ncm.2001.24.3.225. doi:10.1525/ncm.2001.24.3.225.
  • Taruskin, Richa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19-538484-0.
  • Vaughan Williams, Ursula. .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1964. ISBN 978-0-19-315411-7.
  • White, Eric Walter. second. Berkeley, U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1966]. ISBN 978-0-520-03985-8.
  • Whitesell, Lloyd. . Sophie Fuller; Lloyd Whitesell (编). 需要免费注册. Urbana, U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2. ISBN 978-0-252-02740-6.
  • Woldu, Gail Hilson. . Revue de Musicologie. 1996, 82 (2): 245–267. JSTOR 947128. doi:10.2307/947128 (法语).
  • Zank, Stephe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ISBN 978-0-8153-1618-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