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
褐煤是一种低热质的煤炭,是发育不完全,处于次烟煤和泥炭之间状态的煤。在煤炭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应用比较广泛,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国家都在开采,其中作为发电厂燃料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希腊,占电厂总燃料的50%,在德国占25%。[1]全世界褐煤总储量估量4兆吨,占全世界煤炭总储量40%。
褐煤的颜色为深褐色,含碳量为25-35%,水分含量高达66%,灰分含量为6%-19%[2]。其发热量为10-20 兆焦/公斤
褐煤含挥发分较高,因此比较容易进行液化或气化。但由于其含有较多的水分,且易自燃,会增加运输和储存成本,因此很少在市场流通。一般会在褐煤矿附近建设发电厂,直接做燃料消耗。褐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量要比消耗普通煤的电厂大[3],尤其是和露天煤矿一起,经常会引起环境保护人士和政治家的异议[4][5]。
褐煤的成煤年代要比普通煤年轻,一般存在于第三纪的地层中。一般分为两种:木煤和真褐煤。
产量
国家 | 1970 | 1980 | 1990 | 2000 | 2001 |
---|---|---|---|---|---|
德国 | 369.300 | 388.000 | 356.500 | 167.700 | 175.400 |
俄羅斯 | 127.000 | 141.000 | 137.300 | 86.400 | 83.200 |
美国 | 5.400 | 42.300 | 82.600 | 83.500 | 80.500 |
24.200 | 32.900 | 46.000 | 65.000 | 67.800 | |
希腊 | 8.100 | 23.200 | 51.700 | 63.300 | 67.000 |
印度 | 24 | 24 | 24 | 24 | 24 |
波蘭 | 32.800 | 36.900 | 67.600 | 61.300 | 59.500 |
土耳其 | 4.400 | 15.000 | 43.800 | 63.000 | 57.200 |
捷克 | 67.000 | 87.000 | 71.000 | 50.100 | 50.7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3.000 | 22.000 | 38.000 | 40.000 | 47.000 |
南斯拉夫 | 26.000 | 43.000 | 60.000 | - | -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 - | - | - | 35.500 | 35.500 |
羅馬尼亞 | 14.100 | 27.100 | 33.500 | 17.900 | 29.800 |
5.700 | 10.000 | 10.000 | 26.000 | 26.500 | |
总计 | 804.000 | 1,028.000 | 1,214.000 | 877.400 | 894.800 |
中国的褐煤
中国已探明褐煤保有储量1300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13%。另有褐煤预测资源量1900亿吨。成煤时期为晚侏罗世为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的褐煤带上,占全国褐煤储量3/4,如:
- 大雁煤田:呼伦贝尔市属国企
- 宝日希勒煤田:神华集团
- 呼山煤田,山东能源集团肥城矿业
- 伊敏煤田,华能伊敏煤电公司
- 伊敏五牧场煤田:华能控股
- 红花尔基煤田
- 呼和诺尔煤田
- 扎赉诺尔煤田:呼伦贝尔市属国企
- 霍林河煤田:通辽市地方国有独资
- 平庄煤田与元宝山煤田:中国国电集团控股
- 乌尼特煤田
- 白音华煤田:一号露天矿由中国国电集团平庄矿务局、二号露天矿由中电投白音华煤电公司、三号露天矿由中电投蒙东能源公司、四号露天矿由阜新矿务局开采。
- 胜利煤田:西一号露天矿由神华集团、西二号露天矿由由中国国电集团平庄矿务局、东一号露天矿为储备资源、东二号露天矿由大唐国际、东三号露天矿为储备资源。
- 白音乌拉煤田
云南省的褐煤煤田形成于第三纪,主要有:
- 昭通煤田
- 先锋煤田
- 小龙潭煤田
其他褐煤资源:
- 山东龙口煤田
- 吉林珲春煤田
- 吉林舒兰
- 沈阳矿务局
- 广西百色右江矿务局
- 云南宜良煤田
- 文山州普阳煤矿
参看
- 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process)
- 肯珀项目(Kemper Project)
- 煤的能量价值
- 数量级 (比能)
注释
- (PDF). 2013-08-09 [2013-08-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8-26).
- Ghassemi, Abbas. . CRC Press. 2001: 434. ISBN 0824705815.
- .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Australia. [2008-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 . Australian Greens Victoria. 2006-08-18 [2007-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3).
- .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2004-05-28 [2007-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