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市

阿勒泰市哈薩克語東干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下辖的县级市,是阿勒泰地区行署驻地。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2.5万人,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

阿勒泰市
哈薩克語
維吾爾語ئالتاي شەھىرى
ᠠᠯᠲᠠᠢ
县级市
阿勒泰市在新疆的位置
阿勒泰市在新疆的位置
坐标:47°49′37″N 88°07′51″E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
政府駐地团结二路26号
下级行政区
14
政府
  市委书记木合亚提·努尔木哈买提
  市长赛力克·瓦提汗
面积
  总计10,825.67 平方公里(4,179.8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總計22.15万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36500
電話區號906
車輛號牌新H
行政区划代码654301
網站阿勒泰市政府网

历史

汉朝时期归西域都护府管辖。唐朝先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唐长安二年(702年),改隶北庭都护府。唐朝天宝三年(744年),回鹘汗国建立并控制该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西辽成立后控制该地。嘉定元年(1208年),归属于蒙古。南宋宝庆元年(1225),属蒙古汗国窝台汗封地。元朝宪宗元年(1251年),归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辖,后岭北行省辖。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为瓦剌猛可贴木尔属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为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牧地。清朝康熙年间,仍属卫拉特杜尔伯特部牧地。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属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治下科布多参赞大臣管,为阿尔泰乌梁海七旗封地。同治十年(1871年),清政府修建喇嘛庙“承化寺”,地名亦称作承化寺,为阿勒泰地区之雏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与阿尔泰分治,另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承化寺,仍为乌梁海七旗封地。

民国元年(1912年)为阿尔泰办事长官治所,仍为乌梁海七旗封地,成为阿尔泰地区政治的中心。民国二年(1913年)设承化寺县佐,属阿山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八年(1919年),撤阿尔泰办事长官,置阿山道;由中央政府直属改由新疆省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置承化县,先后隶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1953年改称阿泰县,以阿尔泰山得名。1954年,改称阿勒泰县,改阿山专区为阿勒泰专区,属阿勒泰专区。1970年后隶属阿勒泰地区。1984年11月,改设阿勒泰市[1]。城区分设解放路、金山路、下窝子、郊区4个办事处[2]

人口

2020年末,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221454人。[3]

地理

阿勒泰市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西北与布尔津县相邻,西南与吉木乃县交界,东北与蒙古国接壤,周边有红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和阿黑土别克口岸四个口岸,边境线长102.6公里,市境南北长146公里,东西宽84公里,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自北向南,呈明显的梯降式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可分为北部山区、南部丘陵区、山间冲积平原区3个自然地貌单元。阿勒泰市是新疆的丰水区,额尔齐斯河克兰河苏木达依列克河三大水系横贯市境,河流总长667公里,年径流量60亿立方米。

阿勒泰市地处亚洲大陆腹地,由于北边有阿尔泰山脉为屏障,南临准噶尔盆地北沿,因而形成特殊的气候条件,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全市年均气温为4~4.2℃,1月平均气温-24℃,7月平均气温22.3℃,除山区外:云雾少、气候较干燥,日照充足,夏季日照时数可达15小时/天。光能、热能充足。9月上旬就会出现寒潮天气。每年11月就进入结冰期,至翌年3月下旬才开冻。极端气温、无霜期等因地区而异,与地貌特征相应可分为三个部分:北部山区:夏季降雨多,冬季积雪大,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季之别,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夏季短暂,有时也会落雪。无霜期在90天以下,多雨、湿润、凉爽是山区夏季的主要特征。中部低山丘陵区:无霜期150天左右,冬春风少于南部平原,积雪少于山区,多于南部平原。雷雨天气有冰雹出现。南部河谷平原:夏季干旱炎热,冬春寒冷多风。冬季积雪厚度在15厘米以下,大于8级的西北风,年均为34天。

阿勒泰市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长严寒,夏季温热,春秋短暂。1月平均气温−15.5℃,极端最低气温-43.5℃(1966年12月20日)。7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7.6℃(1962年8月6日)。年平均气温4.5℃。年均降水量191.3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993.3小时。[4]

1981−2010年间阿勒泰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9.1
(15.6)
−6.1
(21.0)
1.4
(34.5)
14.1
(57.4)
21.9
(71.4)
26.6
(79.9)
28.2
(82.8)
26.9
(80.4)
21.2
(70.2)
12.4
(54.3)
1.3
(34.3)
−7.0
(19.4)
11.0
(51.8)
日均气温 °C(°F) −15.3
(4.5)
−12.7
(9.1)
−4.5
(23.9)
7.9
(46.2)
15.6
(60.1)
20.2
(68.4)
21.7
(71.1)
20.1
(68.2)
14.3
(57.7)
6.3
(43.3)
−4.0
(24.8)
−12.6
(9.3)
4.7
(40.6)
平均低温 °C(°F) −20.4
(−4.7)
−18.1
(−0.6)
−9.8
(14.4)
2.2
(36.0)
9.1
(48.4)
13.3
(55.9)
15.0
(59.0)
13.3
(55.9)
7.8
(46.0)
1.3
(34.3)
−8.3
(17.1)
−17.5
(0.5)
−1.0
(30.2)
平均降水量 mm() 17.8
(0.70)
9.4
(0.37)
10.4
(0.41)
14.2
(0.56)
18.5
(0.73)
16.3
(0.64)
28.0
(1.10)
20.4
(0.80)
14.0
(0.55)
16.1
(0.63)
25.1
(0.99)
22.4
(0.88)
212.6
(8.36)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7.4 6.7 5.8 5.8 6.6 6.8 7.9 6.5 6.0 5.9 8.5 9.9 83.8
平均相對濕度(%) 73 73 69 49 43 49 55 52 50 55 69 74 59
月均日照時數 163.6 182.4 247.7 281.9 325.4 338.2 343.5 326.6 278.6 220.8 153.5 131.1 2,993.3
可照百分比 60 64 68 69 70 71 71 74 74 66 55 50 68
来源: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5][6]

行政区划

阿勒泰市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5个、5个、1个民族乡[7]

金山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团结路街道、​恰秀路街道、​北屯镇、​阿苇滩镇、​红墩镇、​切木尔切克镇、​阿拉哈克镇、​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拉斯特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巴里巴盖乡、​切尔克齐乡、​喀拉尕什牧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八一团。

教育

阿勒泰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阿勒泰市当地有阿勒泰地区第一高级中学、阿勒泰市第三中学、阿勒泰市第一中学、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阿勒泰市地质小学等学校[8]

经济

阿勒泰是全国重点牧区之一,也是全国大尾羊和商品牛基地之一。

特产

阿勒泰羊阿勒泰狗鱼: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友好城市

交通

  • 216国道、 331国道过境。 217国道0公里起点。
  • 火车:阿勒泰站
  • 机场:阿勒泰机场

参考文献

  1. . 阿勒泰市政府网. 2011-10-14 [2013-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6).
  2. 马祥琛,恽芝艾主编;阿勒泰市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1.05: 41–42. ISBN 7-228-06264-7.
  3. .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2-25].
  4.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存檔,存档日期2015-03-02.
  5. . 中国气象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6. . 中国气象局.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8. 赛肯·胡萨英主编;阿勒泰地区教育局编. .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01: 167. ISBN 7-228-07660-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