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玉山山脈西方,兩座山脈隔著楠梓仙溪遙相呼應。阿里山山脈北起南投縣濁水溪南岸的鹿谷鄉,南抵高雄市燕巢區的雞冠山(或小港區鳳鼻頭)[1]。稜脈大致呈現北北東往南南西的走向,長約225公里,平均高度二千五百公尺。[2]
阿里山山脈 | |
山脈 | |
[[File: Mount Data in the far distance.jpg|256px|none|由上東埔望見的阿里山山脈,圖中為高峰為大塔山。 {{|}}]] 由上東埔望見的阿里山山脈,圖中為高峰為大塔山。 | |
国家 | 中華民國(臺灣) |
---|---|
地区 |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
最高點 | 石水山 |
- 海拔 | 2,892 m(9,488 ft) |
- 坐标 | 23°32′08″N 120°48′31″E |
长度 | 225 km(140 mi), 北北東—南南西走向 |
阿里山山脈位置略圖
|
阿里山山脈是台灣位於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南段之山脈,為林朝棨沿用富田芳郎對台灣地理分區方法,將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分成南段、北段,濁水溪以南稱為「阿里山山脈」[3]。
形成
阿里山山脈的岩層大多由地質年代較為年輕的砂岩、頁岩和砂頁岩互層所組成。
分布區域
阿里山山脈呈現東北-西南走向,包括其西端丘陵地區在內,分布範圍廣達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等6縣市之38個鄉鎮市區。其中以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境內的山勢最險峻,海拔最高。
主要山峰
阿里山山脈並無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故在百岳榜上名落孫山,但東側由於有大斷層通過,造成了東坡陡、西坡緩的地勢。由東側的溪谷眺望,阿里山山脈仍顯雄偉高大、氣勢非凡,與隔鄰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林立的玉山山脈對峙,依舊有著相互呼應的磅礡氣勢。
阿里山山脈中共有二十餘座高度超出二千公尺的山峰,由北而南依次為:
- 嶺頭山(2,025公尺)
- 石水山(2,892公尺,最高峰)
- 鹿林山(2,881公尺)
- 鹿林前峰(2,862公尺)
- 麟趾山(2,854公尺)
- 金甘樹山(2,091公尺)
- 五叉崙山(2,187公尺)
- 獅子頭山(2,104公尺)
- 鹿屈山(2,288公尺)
- 烏松坑山(2,268公尺)
- 松山(2,557公尺)
- 小塔山(2,136公尺)
- 大塔山(2,663公尺)
- 前塔山(2,484公尺)
- 對高岳(2,405公尺)
- 祝山(2,484公尺)
- 小笠原山(2,488公尺)
- 自忠山(2,606公尺)
- 東水山(2,611公尺)--曾文溪之源頭。
- 北霞山(2,472公尺)
- 霞山(2,400公尺)
- 雞子山(2,398公尺)
- 脉脉山(2,322公尺)
- 塔乃庫山(2,033公尺)
- 棚育山(2,065公尺)
- 棚機山(2,264公尺)
主要河川及水庫
發源自阿里山山脈的主要河川及其水庫如下:
- 北港溪:湖山水庫
- 朴子溪:內埔子水庫
- 八掌溪:仁義潭水庫、蘭潭水庫、鹿寮水庫
- 急水溪:白河水庫、德元埤水庫
- 曾文溪:曾文水庫、南化水庫、鏡面水庫、烏山頭水庫
- 鹽水溪:虎頭埤水庫、鹽水埤水庫
- 二仁溪
- 新虎尾溪
相關條目
- 阿里山
-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
- 加里山山脈
參考資料
- 楊貴三、沈淑敏(民99)。台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市:台灣文獻館。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4).
- 林朝棨(民46)。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卷一,第1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