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曲
《馬賽曲》(法語:)是法國國歌,又譯名《馬賽進行曲》。曲則是義大利作曲家喬瓦尼·巴蒂斯塔·維奧蒂於1784年創作,歌詞由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在1792年4月25日創作。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期間,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向奧地利帝国宣戰,引發法国大革命战争与第一次反法同盟。他在該日晚間於當時斯特拉斯堡市長德特希家中創作該曲,並題名為《萊茵軍團戰歌》(法語:);同年8月10日,來自馬賽的志願軍前赴巴黎支援杜樂麗起義時高唱此歌而得現名,亦因此風行全法國。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定此曲為國歌,取代了法蘭西王國的國歌《亨利四世進行曲》。
歌谱 | |
法國国歌 | |
作詞 | 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1792年 |
採用 | 1795年 |
样本 | |
马赛曲(器乐伴奏)
|
1590 - 1792 | 亨利四世進行曲 |
---|---|
1792 - 1799 | 馬賽曲 |
1799 - 1815 | 出征歌 |
1815 - 1830 | 法兰西王子返回巴黎(亨利四世進行曲) |
1830 - 1848 | 巴黎人 |
1848 - 1852 | 吉伦特派之歌 |
1852 - 1870 | 向叙利亚进发 |
1870 - | 馬賽曲 |
馬賽曲在拿破崙帝國時期失去了國歌地位(但拿破崙一世並沒有禁唱馬賽曲),軍歌《出征歌》新成為了新國歌。之後路易十八的法蘭西王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更是被禁止,《亨利四世進行曲》以《法蘭西王子返回巴黎》之名重新成為王國國歌。1830年七月革命時再次為人傳唱,並由著名音樂家進行管弦樂編曲,此成為後來官方指定的管弦樂版本。奧爾良王朝(七月王朝)和之後的拿破仑三世時期(第二共和和第二帝國)此曲又失去了國歌的地位[1][2],至1879年才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重新定為國歌。此后的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法國憲法,皆定明馬賽曲為國歌。
1871年存在的巴黎公社的国歌《公社马赛曲》与原曲曲调相同,但使用了不同的歌词。为巴黎公社创作的歌曲《国际歌》最初也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来歌唱。
此外,馬賽曲另有俄語詞譜版本,名為《工人馬賽曲》,曾在1917年俄羅斯二月革命後由俄國臨時政府定為俄國國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沿用一段时间,最终替换为《国际歌》。
清帝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71年在香港出版的《普法战纪》中第一次将馬賽曲翻译成中文,名为《麥須兒詩》[3]。
莫札特於1786年創作的《第25號鋼琴協奏曲》之第一樂章中即使用了此曲的片段旋律。
柴可夫斯基於1882年首演的1812序曲也是用了扭曲的馬賽曲代表法軍的入侵。
歌詞
原曲共有十五節左右,以下是法國總統官網上明載的段落[4],如今只演唱第一節與副歌(有時有第五、六節)。
原文 | 直譯 | 可唱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