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松區
鳥松區(臺灣話:),舊稱「鳥松腳」,前身「鳥松鄉」,位於臺灣高雄市西南部。北鄰仁武區,東鄰大樹區,南接鳳山區、大寮區,西鄰三民區。區內著名的觀光景點如澄清湖、澂清樓、高雄長庚醫院,以及正修科技大學、鳥松濕地公園、澄清湖棒球場、高雄圓山大飯店、高雄高爾夫球場等皆位於本區。
鳥松區 Niaosong District 舊稱:鳥榕 | |
---|---|
市轄區 | |
上:澄清湖 左下:圓山大飯店 右下:中興塔 | |
坐标:22°40′N 120°22′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上級區劃 | 高雄市 |
下級區劃 | 7里191鄰 |
政府 | |
• 區長 | 盧雪紅(鳥松區區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24.5927 平方公里(9.4953 平方英里) |
海拔 | 34 公尺(112 英尺) |
人口(2024年5月)(19,794戶) | |
• 總計 | 44,341人 |
• 排名 | 高雄市的第15位 |
• 密度 | 1,803人/平方公里(4,670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833 |
戶政資料代碼 | 64000180 |
毗鄰 | 仁武區、鳳山區、大寮區、大樹區、三民區 |
網站 | http://niaosong.kcg.gov.tw/ |
歷史及名稱由來
舊名「鳥松脚」。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設立鳥松而改稱鳥松,劃歸高雄州高雄郡管轄;1924年,高雄郡改制為高雄市,改歸鳳山郡管理,是當時鳳山郡下面積最小的。戰後改設高雄縣鳥松鄉。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高雄縣市合併,改稱為高雄市鳥松區。
歷年所屬行政區列表
起訖年份 | 行政區 |
~1887 | 福建省臺灣府鳳山縣赤山 |
1887~1895 | 福建臺灣省臺南府鳳山縣赤山 |
1895~1896 | 臺南民政支部鳳山出張所赤山 |
1896~1897 | 臺南縣鳳山支廳赤山 |
1897~1898 | 鳳山縣鳳山辨務署赤山 |
1898~1901 | 臺南縣鳳山辨務署赤山 |
1901~1909 | 鳳山廳赤山區 |
1909~1920 | 臺南廳鳳山支廳赤山區 |
1920~1945 | 高雄州鳳山郡鳥松 |
1945~1946 | 高雄縣鳳山區鳥松鄉 |
1946~2010 | 高雄縣鳥松鄉 |
2010~ | 高雄市鳥松區 |
- 註:赤山、赤山區範圍較今鳥松區大,還包含了鳳山區北部跟三民區東側(寶珠溝以東,明誠路以南)。改制鳥松時南側(即赤山)改劃入鳳山街,所以不再使用赤山之名,1940年高雄市擴大時,西側劃入高雄市。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22,231 | — |
1986 | 25,439 | +14.4% |
1991 | 29,051 | +14.2% |
1996 | 34,240 | +17.9% |
2001 | 38,718 | +13.1% |
2006 | 40,982 | +5.8% |
2011 | 43,191 | +5.4% |
2016 | 44,265 | +2.5% |
2021 | 44,393 | +0.3% |
來源:. 內政部.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
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3年底鳥松區戶數約2萬戶,人口約4.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鳥松里與大竹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1,566人與731人[1]。
鳥松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2]
政治
歷任首長
- 鄉長時期
屆次 | 姓名 | 備註 |
---|---|---|
1 | 林德旺 | |
2 | 楊合 | |
3 | 楊合 | |
4 | 黃添賜 | |
5 | 黃水鎔 | |
6 | 吳珠惠 | |
7 | 吳珠惠 | |
8 | 吳留通 | |
9 | 吳留通 | |
10 | 顏宗吉 | |
11 | 顏宗吉 | |
12 | 陳秋東 | |
13 | 陳秋東 | |
14 | 張美瑤 | |
14 | 林榮宗 | 補選 |
15 | 林榮宗 | |
15 | 張美瑤 | 補選 |
- 區長時期
- 鄭明興
- 曾文瑞
- 吳永揮
- 魏瑟瑄
- 劉文粹
- 王耀弘
- 蔡登山
- 盧雪紅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 高雄市立文山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 高雄市立鳥松國民中學[6]
- 高雄市立文山高級中學國中部
國民小學
- 高雄市鳥松區鳥松國民小學[7]
- 高雄市鳥松區大華國民小學[8]
- 高雄市鳥松區仁美國民小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9]
醫療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交通
主要道路
-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有經過,但並未設置任何交流道,國道七號預計會設立交流道。
- 市道183號:中正路(含夢裡橋)。為鳥松區往來仁武、鳳山、楠梓區的重要道路。中正路沿途眾多傢俱行設立帶動地方產業繁榮而著名,有鳥松傢俱街之稱。
- 市道183乙:大埤路、澄清路。經澄清湖棒球場、高雄長庚醫院至澄清湖風景區,為環湖的重要道路。
- 高56線:文前路、松埔路。起端於環湖路口,終抵接高58線大同路。
- 高57線:文前路。起端於西岸道路口(澄清湖後門),往北接仁武區經大灣、八卦寮、五和里,終抵接台1線高楠公路。
- 高58線:大同路、學堂路、北平路。起端銜接市道183號中正路,經坔埔、仁美,終抵大樹區水寮接高59線。
- 高60線:美山路。起端銜接鳳山區市道183號經武路,終抵神農路口。為往來鳳山區、鳥松區仁美的主要道路。
- 高61線:大竹路、美山路、美路。起端於大竹路復興橋附近,終抵大寮區台1線鳳屏一路。為往來鳥松區仁美、大寮區後的主要道路。
- 高專1線:西岸道路、環湖路。起端於澄清湖水族館接市道183乙澄清路,經文前路(高57線、高56線岔路),終抵接大埤路。
- 神農路:起端市道183號中正路、市道183乙大埤路口,終抵松寮陸橋跨越屏東線鐵路接大寮區台1線鳳屏一、二路,續行光明路三段南下可通往台88線。為鳥松市區往來坔埔、仁美、大寮區的重要道路。
- 本館路:起端接三民區金鼎路,終抵澄清路口,續行接鳳山區青年路二段。為大華里往來高雄市區和鳳山區的重要道路。
公車
- 高雄客運
- 23:高雄客運鳳山站-圓照寺
- 24:坔埔圓照寺-捷運巨蛋站
- 60覺民幹線:駁二藝術特區-長庚醫院-鳥松
- 橘12:中崙國中-捷運鳳山西站-長庚醫院
- 8006:高雄客運鳳山站-澄清湖-仁美-大樹
- 8008:捷運岡山車站-澄清湖-建國站
- 8009:旗山北站-澄清湖-建國站
- 8021:高雄客運鳳山站-彌陀國小
- 8041A:林園站-鳳山-自立十全路口
- 8048:捷運都會公園站-鳳山-屏東轉運站
- 8049:崗山頭-岡山-楠梓-澄清湖-高雄客運鳳山站
- 港都客運
- 30:小港站-長庚醫院
- 70三多幹線:前鎮站-長庚醫院
- 217:加昌站-合群社區-鳥松區公所
- 橘16A:鳳山轉運站(捷運大東站)-仁武區公所
- 橘16B:鳳山轉運站(捷運大東站)-大社區公所(例假日停駛)
- 黃2A:前鎮高中-澄清湖棒球場
- 黃2B:小港站 → 前鎮高中-澄清湖棒球場
- 黃2C:小港站 ← 前鎮高中-澄清湖棒球場
- 東南客運
- 橘7A:建軍站(捷運衛武營站)-舊鐵橋濕地-大樹區公所
- 橘7B:建軍站(捷運衛武營站)-大樹區公所-佛陀紀念館(例假日停駛)
- 橘17:鳳山轉運站(捷運大東站)-台鐵鳳山站-長庚醫院
- 南台灣客運
- 紅33明誠幹線:左營南站-臺鐵美術館站-臺鐵鳳山站
- 紅61:高鐵左營站-長庚醫院(例假日停駛)
- 漢程客運
- 紅30:澄清湖棒球場-高雄車站(建國路)(例假日停駛)
- 黃1:澄清湖棒球場-捷運三多商圈站
- 中華衛星大車隊
- 5:鳳山-關帝廟
宗教信仰
道教和臺灣民間信仰
松腳、夢裡
- 鳥松八隆宮:主祀池府千歲
- 鳥松福龍宮
- 夢裡琅環宮:主祀五穀仙帝
坔埔、崎仔腳(含埔占園、三欉竹)
- 坔埔北極殿
仁美(含大腳腿)、大竹坑
- 仁美保民宮
- 仁美池龍宮
- 把水福德祠
- 大竹坑奉龍宮
- 大竹坑池王宮
大埤、山仔腳
- 山仔腳青雲宮
- 大華福德宮
- 林內大安宮
佛教
- 五定山灣峯寺
- 觀音禪寺
- 坔埔圓照寺
- 法鼓山紫雲寺
- 正德佛堂高雄總院
- 金剛寺
- 澄清寺
基督宗教
宗派 | 教會(禮拜堂 / 聖堂) |
---|---|
天主教 | 耶穌聖名堂 |
歸正宗長老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 鳥松教會、仁美教會 |
浸禮宗(浸信會) | 中華浸信宣道會大華教會 |
召會 | 高雄市召會鳥松路會所 |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 .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中文(臺灣)).
- .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5-0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1-06-15) (中文(臺灣)).
- . 鳥松區公所.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中文(臺灣)).
- . 鳥松區公所.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中文(臺灣)).
- . [2018-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 [200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0).
-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3).
-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