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199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于1990年在意大利举行。决赛中,西德以 1–0 战胜了阿根廷,第三次捧起了世界杯冠軍奖杯。
| 賽事資料 | |
|---|---|
| 屆數 | 第 14 屆 |
| 主辦國 | |
| 比賽日期 | 6月8日–7月8日 |
| 參賽隊數 | 24 隊(來自5個大洲) |
| 球場 | 12 個(位於12個城市) |
| 衛冕球隊 | |
| 最終成績 | |
| 冠軍 | |
| 亞軍 | |
| 季軍 | |
| 殿軍 | |
| 賽事統計 | |
| 比賽場數 | 52 場 |
| 總入球數 | 115 球(場均 2.21 球) |
| 入場人數 | 2,516,348 人(場均 48,391 人) |
| 最佳球員 | |
| 最佳年球員 | |

夺得三次冠军和三次亚军的西德队成为被認為是当时世界杯比赛中最成功的球队,直到1994年巴西队第四次夺得世界杯,这个地位才被动摇。西德队主教练弗朗茨·贝肯鲍尔也是继巴西的马里奥·扎加洛之后以球员(1974年)和教练身份两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的人。弗朗茨·贝肯鲍尔也是首位以队长和教练两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的球员。
概述
本届比赛的规程与上届相同:24支参加决赛阶段的球队分成6个小组进行循环赛。6个小组第一名、6个小组第二名以及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名将进入淘汰赛,直到决出冠军。有三个国家是首次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分别是哥斯达黎加、爱尔兰和阿联酋。
本届比赛首场就爆出冷门。卫冕冠军阿根廷队在开幕战中以0–1不敌喀麦隆,之后非洲雄狮喀麦隆队表现惊人,闯入了半準决赛,并与英格兰队鏖战到加时赛,才以2–3抱憾而归。这也是当时非洲球队所取得的最好成绩。38岁的喀麦隆老将罗杰·米拉为了世界杯特地复出,并且成为本届比赛中最耀眼的球星之一,他也以大大超过一流球星平均退役年龄的记录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米拉大叔”。
衛冕冠軍阿根廷队雖在首场失利,但之後一直被幸運之神眷顧,分組賽僅能以小組第三名晉級次圈後,他们在16强赛面對巴西,本來巴西全場佔盡優勢,但欠缺運氣的巴西隊始終未能攻進入球,全場沒有什麼攻勢的阿根廷卻在下半場憑馬勒當拿靈光一閃中路連過數名巴西球員助攻肯尼基亞破門,攻入全場唯一入球,結果阿根廷以1-0击败了巴西队晉級。之後阿根廷又憑互射十二碼球僥倖淘汰南斯拉夫晉入四強。半决赛中,他们与东道主意大利在加时赛战成1–1后,结果卫冕冠军阿根廷再次幸运地於互射十二碼一役中战胜了对手,而意大利在季軍戰擊敗英格蘭後,成為繼28年前之智利後第二支獲得季軍的東道主球隊。
本屆冠軍落在連續三屆都打入世界杯決賽的西德手中。西德隊先在十六強以2-1淘汰荷蘭,報卻了兩年前在歐洲國家杯被對手淘汰之仇,之後在準決賽互射十二碼淘汰英格蘭,連續三屆打入決賽。這屆決賽是四年前的翻版:西德對阿根廷,這也是世界杯史上唯一一次兩隊決賽隊伍與之前一屆完全相同,但這次西德以1-0擊敗阿根廷,成為繼巴西及意大利後,第三支三奪世界杯錦標的隊伍,同時繼8年前的意大利後,成為第二支在自家舉辦的歐國盃失利後隨即在兩年後世界盃奪冠的國家隊,28年後的法國則是第三隻有此紀錄的隊伍。
意大利队的萨尔瓦托雷·斯基拉奇以6粒入球获得最佳射手称号,这位在世界杯前只为意大利队效力过一场比赛的球员在决赛阶段的每场比赛中都为意大利贡献了一粒入球,繼1982年的羅西之後再次為義大利包下了金球和金靴兩項個人獎項。
本屆世界杯也被认为是最不精彩和充斥了暴力的一届比赛,并创造了平均每场入球的最低纪录和16张红牌的最高纪录。大多数球队都依赖于防守和粗暴铲球,而且对裁判也进行粗暴的威胁。在淘汰赛阶段,许多球队都期望平安地度过120分钟,并寄希望于在点球大战中凭借运气获胜。本届亞軍阿根廷队就是其中的典型,在整整7场比赛中,仅能攻入5球而取得兩勝三和兩負的劣績,得失球差只有可憐的+1,但卻差點成為冠軍!他們也就是以此差勁的成績夺得了亚军。入球率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防守球員為了防止失球,經常在自己禁區內將球回傳給門將,而門將用手接牢之後再丟給後衛,尤其是領先的時候這種拖時間的行為又更常見。由於這種情況在1992歐洲杯依舊沒有改善,為避免出現此消極的情況,由下屆開始改例,防守球員如果將球回傳給門將時,門將不能用手接球(對方進攻球員上前壓迫門將則例外),必須要用腳控球,否則球證會給予對方球隊一個禁區內自由球。而冠军西德队和闖進八強賽的捷克斯洛伐克是本届比赛中少数采取积极进攻战术的球队。
本屆盃賽的主題曲《意大利之夏》由意大利作曲家喬吉奧·莫羅德爾譜曲,英語版本名為《To Be Number One》,而粵語版本由譚詠麟主唱,名為《理想與和平》,因為該曲的緣故,一些人亦將本屆杯盃賽稱為“意大利之夏”。其後1992年加德士香港廣告歌曲亦改編自此歌。
关于决赛阶段各场比赛的详情,请参看1990年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数据。
比賽場館
| 羅馬 | 米蘭 | 拿坡里 | 都靈 |
|---|---|---|---|
| 奧林匹克體育場 | 聖西羅球場 | 聖保羅球場 | 阿爾卑斯球場 |
| 41°56′1.99″N 12°27′17.23″E | 45°28′40.89″N 9°7′27.14″E | 40°49′40.68″N 14°11′34.83″E | 45°06′34.42″N 7°38′28.54″E |
| 容納人數:84,800 | 容納人數:83,407 | 容納人數:83,311 | 容納人數:71,362 |
![]() | ![]() |
![]() | ![]() |
| 巴里 | ![]() 羅馬 米蘭 拿坡里 都靈 巴里 維洛納 佛羅倫斯 卡利亞里 波隆納 烏迪內 巴勒摩 熱那亞 |
佛羅倫斯 | |
| 聖尼古拉球場 | 市政體育場 | ||
| 41°5′5.05″N 16°50′24.26″E | 43°46′50.96″N 11°16′56.13″E | ||
| 容納人數:58,270 | 容納人數:49,000 | ||
![]() | ![]() | ||
| 熱那亞 | 卡利亞里 | ||
| 費拉里斯球場 | 聖埃利亞球場 | ||
| 44°24′59.15″N 8°57′8.74″E | 39°11′57.82″N 9°8′5.83″E | ||
| 容納人數:44,800 | 容納人數:44,200 | ||
![]() | ![]() | ||
| 維洛納 | 烏迪內 | 波隆納 | 巴勒摩 |
| 本特戈蒂体育场 | 弗留利球場 | 雷納托·達爾阿拉球場 | 巴爾貝拉球場 |
| 45°26′7.28″N 10°58′7.13″E | 46°4′53.77″N 13°12′0.49″E | 44°29′32.33″N 11°18′34.80″E | 38°9′9.96″N 13°20′32.19″E |
| 容納人數:43,216 | 容納人數:42,311 | 容納人數:41,200 | 容納人數:40,632 |
![]() | ![]() |
![]() | ![]() |
分組賽
A組
| 排名 | 隊伍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 | 失 | 差 | 分 | 獲得資格 |
|---|---|---|---|---|---|---|---|---|---|---|
| 1 | 3 | 3 | 0 | 0 | 4 | 0 | +4 | 6 | 晉級淘汰賽 | |
| 2 | 3 | 2 | 0 | 1 | 6 | 3 | +3 | 4 | ||
| 3 | 3 | 1 | 0 | 2 | 2 | 3 | −1 | 2 | ||
| 4 | 3 | 0 | 0 | 3 | 2 | 8 | −6 | 0 |
B組
| 排名 | 隊伍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 | 失 | 差 | 分 | 獲得資格 |
|---|---|---|---|---|---|---|---|---|---|---|
| 1 | 3 | 2 | 0 | 1 | 3 | 5 | −2 | 4 | 晉級淘汰賽 | |
| 2 | 3 | 1 | 1 | 1 | 4 | 3 | +1 | 3 | ||
| 3 | 3 | 1 | 1 | 1 | 3 | 2 | +1 | 3 | ||
| 4 | 3 | 1 | 0 | 2 | 4 | 4 | 0 | 2 |
C組
| 排名 | 隊伍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 | 失 | 差 | 分 | 獲得資格 |
|---|---|---|---|---|---|---|---|---|---|---|
| 1 | 3 | 3 | 0 | 0 | 4 | 1 | +3 | 6 | 晉級淘汰賽 | |
| 2 | 3 | 2 | 0 | 1 | 3 | 2 | +1 | 4 | ||
| 3 | 3 | 1 | 0 | 2 | 2 | 3 | −1 | 2 | ||
| 4 | 3 | 0 | 0 | 3 | 3 | 6 | −3 | 0 |
D組
| 排名 | 隊伍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 | 失 | 差 | 分 | 獲得資格 |
|---|---|---|---|---|---|---|---|---|---|---|
| 1 | 3 | 2 | 1 | 0 | 10 | 3 | +7 | 5 | 晉級淘汰賽 | |
| 2 | 3 | 2 | 0 | 1 | 6 | 5 | +1 | 4 | ||
| 3 | 3 | 1 | 1 | 1 | 3 | 2 | +1 | 3 | ||
| 4 | 3 | 0 | 0 | 3 | 2 | 11 | −9 | 0 |
E組
| 排名 | 隊伍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 | 失 | 差 | 分 | 獲得資格 |
|---|---|---|---|---|---|---|---|---|---|---|
| 1 | 3 | 2 | 1 | 0 | 5 | 2 | +3 | 5 | 晉級淘汰賽 | |
| 2 | 3 | 2 | 0 | 1 | 6 | 3 | +3 | 4 | ||
| 3 | 3 | 1 | 1 | 1 | 2 | 3 | −1 | 3 | ||
| 4 | 3 | 0 | 0 | 3 | 1 | 6 | −5 | 0 |
1990年6月17日 21:00 |
| |
1–3 |
|
|---|---|---|
| Hwangbo Kwan |
報告 | Míchel |
烏甸尼,弗留利球場 觀眾人數:32,733 :Elías Jácome (厄瓜多爾) |
F組
| 排名 | 隊伍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 | 失 | 差 | 分 | 獲得資格 |
|---|---|---|---|---|---|---|---|---|---|---|
| 1 | 3 | 1 | 2 | 0 | 2 | 1 | +1 | 4 | 晉級淘汰賽 | |
| 2 | 3 | 0 | 3 | 0 | 2 | 2 | 0 | 3[lower-alpha 1] | ||
| 3 | 3 | 0 | 3 | 0 | 2 | 2 | 0 | 3[lower-alpha 1] | ||
| 4 | 3 | 0 | 2 | 1 | 1 | 2 | −1 | 2 |
- 愛爾蘭和荷蘭以完全相同成績完成分組賽。由於雙方都確保晉級資格,所以他們只需要以抽籤去決出小組次名和第三名。
淘汰賽
晉級圖
| 十六強賽 | 決賽 | |||||||||||||
| 6月24日 – 都靈 | ||||||||||||||
| 0 | ||||||||||||||
| 6月30日 – 佛羅倫斯 | ||||||||||||||
| 1 | ||||||||||||||
| 0 (3) | ||||||||||||||
| 6月26日 – 維羅納 | ||||||||||||||
| 0 (2) | ||||||||||||||
| 1 | ||||||||||||||
| 7月3日 – 拿坡里 | ||||||||||||||
| 2 | ||||||||||||||
| 1 (4) | ||||||||||||||
| 6月25日 – 熱那亞 | ||||||||||||||
| 1 (3) | ||||||||||||||
| 0 (5) | ||||||||||||||
| 6月30日 – 羅馬 | ||||||||||||||
| 0 (4) | ||||||||||||||
| 0 | ||||||||||||||
| 6月25日 – 羅馬 | ||||||||||||||
| 1 | ||||||||||||||
| 2 | ||||||||||||||
| 7月8日 – 羅馬 | ||||||||||||||
| 0 | ||||||||||||||
| 0 | ||||||||||||||
| 6月23日 – 巴里 | ||||||||||||||
| 1 | ||||||||||||||
| 4 | ||||||||||||||
| 7月1日 – 米蘭 | ||||||||||||||
| 1 | ||||||||||||||
| 0 | ||||||||||||||
| 6月24日 – 米蘭 | ||||||||||||||
| 1 | ||||||||||||||
| 2 | ||||||||||||||
| 7月4日 – 都靈 | ||||||||||||||
| 1 | ||||||||||||||
| 1 (4) | ||||||||||||||
| 6月23日 – 拿坡里 | ||||||||||||||
| 1 (3) | ||||||||||||||
| 2 | ||||||||||||||
| 7月1日 – 拿坡里 | 7月7日 – 巴里 | |||||||||||||
| 1 | ||||||||||||||
| 2 | 2 | |||||||||||||
| 6月26日 – 博洛尼亞 | ||||||||||||||
| 3 | 1 | |||||||||||||
| 1 | ||||||||||||||
| 0 | ||||||||||||||
十六強
| 愛爾蘭 |
0–0 (加時賽) |
|
|---|---|---|
| 報告 | ||
| Sheedy Houghton Townsend 托尼·卡斯卡里诺 O'Leary |
5–4 |
半準決賽
| 阿根廷 |
0–0 (加時賽) |
|
|---|---|---|
| 報告 | ||
| Serrizuela 豪尔赫·布鲁查加 迭戈·马拉多纳 佩德罗·特罗格里奥 Dezotti |
3–2 |
季軍戰
射手榜
|
|
|
獎項
- 世界盃金靴獎:
沙華托利·史基拉斯(6球) - 世界盃金球獎:
沙華托利·史基拉斯 - 國際足協公平競技賽:
英格蘭
最终排名
赛后,国际足联公布了1990年世界杯决赛所有参赛球队的排名,根据比赛进展、整体成绩和对手素质进行排名。[3][4]
| 排名 | 組別 | 隊伍 | 賽 | 勝 | 和 | 負 | 得 | 失 | 差 | 分 | 结局 |
|---|---|---|---|---|---|---|---|---|---|---|---|
| 1 | D | 7 | 5 | 2 | 0 | 15 | 5 | +10 | 12 | ||
| 2 | B | 7 | 2 | 3 | 2 | 5 | 4 | +1 | 7 | ||
| 3 | A | 7 | 6 | 1 | 0 | 10 | 2 | +8 | 13 | ||
| 4 | F | 7 | 3 | 3 | 1 | 8 | 6 | +2 | 9 | ||
| 5 | D | 5 | 3 | 1 | 1 | 8 | 6 | +2 | 7 |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淘汰 | |
| 6 | A | 5 | 3 | 0 | 2 | 10 | 5 | +5 | 6 | ||
| 7 | B | 5 | 3 | 0 | 2 | 7 | 9 | −2 | 6 | ||
| 8 | F | 5 | 0 | 4 | 1 | 2 | 3 | −1 | 4 | ||
| 9 | C | 4 | 3 | 0 | 1 | 4 | 2 | +2 | 6 | 八分之一决赛中被淘汰 | |
| 10 | E | 4 | 2 | 1 | 1 | 6 | 4 | +2 | 5 | ||
| 11 | E | 4 | 2 | 0 | 2 | 6 | 4 | +2 | 4 | ||
| 12 | B | 4 | 1 | 2 | 1 | 4 | 3 | +1 | 4 | ||
| 13 | C | 4 | 2 | 0 | 2 | 4 | 6 | −2 | 4 | ||
| 14 | D | 4 | 1 | 1 | 2 | 4 | 4 | 0 | 3 | ||
| 15 | F | 4 | 0 | 3 | 1 | 3 | 4 | −1 | 3 | ||
| 16 | E | 4 | 1 | 1 | 2 | 2 | 5 | −3 | 3 | ||
| 17 | B | 3 | 1 | 0 | 2 | 4 | 4 | 0 | 2 | 止步于小组赛 | |
| 18 | A | 3 | 1 | 0 | 2 | 2 | 3 | −1 | 2 | ||
| 18 | C | 3 | 1 | 0 | 2 | 2 | 3 | −1 | 2 | ||
| 20 | F | 3 | 0 | 2 | 1 | 1 | 2 | −1 | 2 | ||
| 21 | C | 3 | 0 | 0 | 3 | 3 | 6 | −3 | 0 | ||
| 22 | E | 3 | 0 | 0 | 3 | 1 | 6 | −5 | 0 | ||
| 23 | A | 3 | 0 | 0 | 3 | 2 | 8 | −6 | 0 | ||
| 24 | D | 3 | 0 | 0 | 3 | 2 | 11 | −9 | 0 |
參考資料
- . Kicker. May–June 1990: 185 (德语).
- . Orbis.
- (PDF).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30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3).
- (PDF). FIFA. 26 March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1 May 2013).



.jpg.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