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rt

AirPort蘋果電腦IEEE 802.11(又稱Wi-Fi)標準為基礎的無線網路系統,也通過認證能夠與其他的802.11裝置相容。最新的產品家族中,是以IEEE 802.11ac規格為基礎,提供最高每秒1.3Gbps的速度,并且能夠與舊的產品相容與共用。

AirPort
研發商Apple Inc.
发布日期1999
停產日期2018

有些容易混淆的是,AirPort和AirPort Extreme也會被用來當作協定(個別使用 802.11b 和 802.11g),擴充卡以及基地台。

在日本市場,這個系統也被稱為AirMac

2018年,蘋果公司正式宣布AirPort產品線停產。

概觀

AirPort在1999年7月21日在紐約Macworld Expo中首次展出。一開始提供包含了給蘋果公司新的iBook產品線所可選購的擴充卡,加上一個AirPort基地台。

原本的AirPort系統最高能夠達到每秒11Mbit的傳輸率。天線整合在iBook顯示器的四周,因此接收能力非常的好。蘋果電腦也是第一個擁抱802.11b無線網路的製造商。AirPort擴充卡後來都被加入為幾乎所有蘋果產品線的選購配備,包含了PowerBookeMaciMac、和PowerMac。只有Xserve沒有AirPort的選購配備。

於2003年1月7日,蘋果電腦推出了以802.11g規格為基礎的AirPort Extreme。AirPort Extreme最大可以達到每秒54Mbit的資料傳輸率,而且能夠向前相容(不像競爭對手802.11a無法向前相容)於現有在咖啡廳、零售店、辦公室、家裡的802.11b基地台。所有的蘋果電腦現在的電腦型號,除了Xserve例外,都有一個插槽可以插入AirPortExtreme擴充卡,以及所有的PowerBookiBook型號現在都將無線網卡列為標準配備一起出貨。AirPort和AirPortExtreme在實體上並不相容:AirPort Extreme擴充卡無法安裝到舊的Mac機器上,而AirPort擴充卡則無法安裝在較新的Mac機器上。然而,AirPortExtreme裝置也可以跟其他以802.11g為基礎的裝置或是802.11b的AirPort擴充卡互相溝通。

原先的AirPort擴充卡是使用朗訊電訊(Lucent)的晶片,但是不像Lucent Wave Lan SilverCard(相等的40位元擴充卡),蘋果在2001年春天釋出的韌體更新,提升了加密等級到128位元(有效地提供了Lucent Wave Lan GoldCard免費升級)。到了2004年,原本的AirPort就停止生產。

基地台

Original graphite AirPort Base Station

AirPort基地台是用來連接AirPort的電腦到網際網路、有線的區域網路或是其他的裝置。

AirPort

原先的版本(石墨灰色)提供數據機乙太網路埠的特色,是以朗訊科技WaveLan PC-Card為基礎,使用嵌入式的英特爾80486處理器。

第二代的型號(雙乙太網路或者雪白色)於2001年11月13日推出,擁有兩個乙太網路部的特色,一個是給區域網路,另外一個是給廣域網路使用。也增加了與 AOL撥接服務的相容性,讓AirPort成為能夠作這些功能的唯一無線解決方案。這個型號是以MotorolaPowerPC860處理器為基礎。

AirPort Extreme

Airport Extreme蘋果電腦Macintosh平台的無線解決方案,包括無線基地台和無線網卡。

在 2003年1月7日,AirPort基地台被AirPort Extreme基地台取代。除了也提供了AirPort Extreme更快的傳輸速度,它增加了一個外部的天線埠,和一個USB埠可以連接到印表機。網路使用者可以利用Bonjour 協定IPP來使用印表機。也有第二個比較便宜的版本,缺少了數據機和外部天線埠,但是在2004年中期的AirPort Express推出後就終止了。2004年4月19日,第三版推出,支援Power over Ethernet以及遵循UL的2043防火管理規定。

所有的AirPort Extreme型號都是使用AMD Alchemy Au1500,是以MIPS架構為基礎的處理器。

AirPort Extreme的最低有效涵蓋率可達150平方米範圍。

AirPort Express

AirPort Express

AirPort Express 是簡化和精簡版的AirPort Extreme基地台,擁有新的特色稱AirTunes。他並沒有取代AirPort Extreme基地台。蘋果電腦於2004年6月7日推出,並且包含了類比跟數位聲音輸出;和一個 USB 埠給遠端列印;以及一個乙太網路埠。聲音的輸出是給AirTunes這個功能使用,可以讓iTunes音樂透過無線網路的串流來播放。AirPort Express 也能夠輕易地透過WDS橋接來擴充無線涵蓋率。

AirPort Express的主要處理器是Broadcom BCM4712KFB無線網路晶片。他是內建200MHz MIPS處理器。聲音的部份是由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的PCM2705數位到類比轉換晶片來處理。

AirPort Express 的 USB 埠也可以用來接上Keyspan的USB紅外線遙控器來控制AirTunes。

AirPort Time Capsule

AirPort Time Capsule是配備硬碟的AirPort Extreme基地台,可同時作為路由器網絡附加儲存。於2008年推出第一代Time Capsule並無配置無線基地台,現時已推出至第五代。

安全性

在無線射頻為基礎的網路下,安全性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系統有可能從遠端地方被存取。就像大部分的WLAN系統,無線射頻網路安全是以WEP標準為基礎,給一些固有的限制來作為安全防護,但在很多安全公司已經認為這種防護已經被破解。最新的基地台,也就是AirPort Extreme,也提供了WPA安全性。在管理上以及預設的AirPort組態設定出現了更多重要的問題。在重設組態後,基地台會進入全部功能的狀態,但預設不提供加密功能。系統提供遠端管理,但是會使用公開且大家都知道的預設1密碼。

即使管理界面的密碼已經安全地更新到一個安全值,但也被發現管理系統所使用的密碼,竟然沒有加密2地在網路上傳輸。為了回應這樣的發現,蘋果電腦發表聲明說AirPort的管理應該是由有線連線或是經由WEP加密的網路上來操作。然而,如果因為使用者意外或是忽略,在不安全的網路上作AirPort的遠端管理,不幸的是系統軟體並不會給使用者任何的警告。

AirPort Extreme基地台所附的安裝手冊幾乎沒有包含任何安全性的指引,也就是預設密碼的資訊,以及安全插槽的位置(使用cable lock可以用來作為實體安全的功能)。在2004年,AirPort的網頁上也缺乏AirPort安全性之明顯的指引資訊,然而在可以下載的Designing Airport Networks手冊上,有一章致力於安全性3。另外一個由支援網頁可以得到的手冊Managing AirPort Extreme Networks,也包含了一個選擇加密技術4的章節,以及包含了不同技術的比較。這個章節提供了基本的安全性建議,但並沒有完整地包含某些風險;舉例來說,在封閉網路的那段說使用者"必須知道網路的名稱",但無提到被猜中的機率。

在IP網路方面,AirPort預設組態提供了網路位址轉換NAT閘道,是一種Statefull Firewall的基本功能。儘管這個功能沒有提供全部完整的應用等級過濾,但是也意味著透過AirPort基地台連接到網際網路的電腦,將會有比直接連線到網際網路有更好的保護。

如果是被有好的安全知識之有經驗管理者所使用,那麼AirPort基地台就可已變成解決方案的一部份,在大部分的應用上,提供一個可以接受的安全等級。如果情況是讓沒有經驗,且只有少數的WLAN安全知識的使用者來設定基地台,AirPort系統就會很輕易地允許不安全無線網路上的簡易設定,且無提供任何的警告給使用者。



參考資料

  1. AirPort Extreme Base Station Setup Guide, Apple Computer Inc. Taiwan 1999 Page 20
  2. Apple AirPort Administrative Password Obfuscation Security Advisory ,Jeremy Rauch and Dave G. @stake, Inc, retrived 2003/12/05 from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406230114/http://www.atstake.com/research/advisories/2003/a051203-1.txt 2004/12/29.
  3. Designing AirPort Networks,Apple Computing, 2004, retrieved 2004/12/29 from http://www.apple.com/support/airpo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Managing AirPort Extreme Networ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Apple Computing, 2004, retrieved 2004/12/29 from http://www.apple.com/support/airpo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