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C++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是一种通用程式設計語言,支援多重编程范式,例如過程化程序設計面向对象程序設計泛型程式設計函数式程序設計等。

C++
多范型:面向对象编程過程化編程泛型编程
設計者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
1983年1983
当前版本
  • C++20 (2020年12月;穩定版本)[1]
型態系統静态类型强类型不安全
實作語言C++、C 等
文件扩展名.C .cc .cpp .cxx .c++(源文件)
.h .hh .hpp .hxx .h++(头文件)
網站isocpp.org
主要實作產品
Embarcadero C++Builder, GCC, Intel C++ Compiler, Microsoft Visual C++, LLVM Clang
衍生副語言
ISO/IEC 14882:1998, ISO/IEC 14882:2003, ISO/IEC 14882:2011, ISO/IEC 14882:2014, ISO/IEC 14882:2017
啟發語言
Ada 83, ALGOL 68, C, CLU, ML, Simula
影響語言
Ada 95, Aikido, C99, C#, Clojure, D, Dao, Falcon, Java, Lua, Perl, PHP

比雅尼·斯特勞斯特魯普博士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在20世紀80年代發明並實現了C++。起初,這種語言被稱作“”(“包含‘’的C語言”),作為C語言的增強版出現。随后,C++不斷增加新特性。虚函数、运算符重载、多繼承、标准模板库、异常处理、运行时类型信息、命名空間等概念逐漸納入標準草案。1998年,國際標準組織頒布了C++程序設計語言的第一個國際標準ISO/IEC 14882:1998,目前最新标准为ISO/IEC 14882:2020。ISO/IEC 14882通称ISO C++。ISO C++包含了主要包含了核心语言和标准库的规则。尽管从核心语言到标准库都有显著不同,ISO C++直接正式(normative)引用了ISO/IEC 9899(通称ISO C),且ISO C++标准库的一部分和ISO C的标准库的API完全相同,另有很小一部分和C标准库略有差异(例如,strcat等函数提供对const类型的重载)。这使得C和C++的标准库实现常常被一并提供,在核心语言规则很大一部分兼容的情况下,进一步确保用户通常较容易把符合ISO C的源程序不经修改或经极少修改直接作为C++源程序使用,也是C++语言继C语言之后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广泛被使用的工业语言,C++存在多个流行的成熟实现:GCC、基于LLVMClang以及Visual C++等。这些实现同时也是成熟的C语言实现,但对C语言的支持程度不一(例如,VC++对ANSI C89之后的标准支持较不完善)。大多数流行的实现包含了编译器和C++部分标准库的实现。编译器直接提供核心语言规则的实现,而库提供ISO C++标准库的实现。这些实现中,库可能同时包含和ISO C标准库的共用实现(如VC++的msvcrt);而另一些实现的ISO C标准库则是单独于编译器项目之外提供的,如glibcmusl。C++标准库的实现也可能支持多种编译器,如GCC的libstdc++库支持GCC的g++和LLVM Clang的clang++。这些不同的丰富组合使市面上的C++环境具有许多细节上的实现差异,因而遵循ISO C++这样的权威标准对维持可移植性显得更加重要。现今讨论的C++语言,除非另行指明,通常均指ISO C++规则定义的C++语言(虽然因为实现的差异,可能不一定是最新的正式版本)。

值得注意,和流行的误解不同,ISO C和ISO C++都从未明确要求源程序被编译(compile),而仅要求翻译(translate),因此C和C++并不是所谓的编译型语言。技术上,实现C和C++程序的单位是翻译单元(translation unit)。作为对比,Java语言规范中就明确要求Java程序被编译实现,明确存在编译单元(compilation unit)。实际上C和C++也存在REPL形式的解释器实现,如CINTCling。但因为传统上C和C++多以编译器实现,习惯上仍有一些混用,甚至至今仍出现在ISO C++某节标准库条款的标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上。

传统上,C++语言被视为和C语言实现性能相近的语言,强调运行时的高效。根據《C++編程思想》()一書,C++與C的代码执行效率往往相差在±5%之間[2]

发展历史

C++語言發展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80年代到1995年。這一階段C++語言基本上是傳統類型上的面向对象語言,並且憑藉着接近C語言的效率,在工業界使用的開發語言中佔據了相當大份額;第二階段從1995年到2000年,這一階段由於標準模板庫和後來的Boost等程式庫的出現,泛型程序設計在C++中佔據了越來越多的比重。當然,同時由於JavaC#等語言的出現和硬體價格的大規模下降,C++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第三階段從2000年至今,由於以LokiMPL(Boost)等程式庫為代表的產生式編程和模板元編程的出現,C++出現了發展歷史上又一個新的高峰,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以及和原有技術的融合,使C++已經成為當今主流程序設計語言中最複雜的一員。

比雅尼·史特勞斯特魯普工作起於1979年的。這個構思起源於斯特劳斯特鲁普做博士論文時的一些程式撰寫經驗。他發現Simula具備很利於大型軟體開發的特點,但的執行速度太慢,無法對現實需求發揮功效;BCPL雖快得多,但它過於低階的特性,使其不適於大型軟體的開發。當斯特劳斯特鲁普開始在貝爾實驗室工作時,他有分析UNIX核心關於分散式計算的問題。回想起他的博士論文經驗,斯特劳斯特鲁普開始為C語言增強一些類似的特點[3]。之所以選擇C,是因為它適於各種用途、快速和可移植性。除了C语言和之外,同時也從其它語言中取得靈感,如ALGOL 68Ada、CLU以及ML

剛開始時,類別衍生類別、儲存類型檢查、內聯和缺省参数特性,都是透過Cfront引入C語言之中[4]

1983年,改命名為C++(++是C语言中的增值操作符)。加入了新的特性,其中包括虛擬函式、函式名和運算子多載、參考、常數、使用者可控制的自由空間儲存區控制、改良的型別檢查,并恢复了BCPL风格的雙斜線(//)單行注释(之后C99也支持了这种注释)。

1985年,發佈第一版《C++程式設計語言》,提供一個重點的語言參考,至此還不是官方標準[5]。1985年10月出現了第一個商業化發佈。

1989年,發佈了。引入了多重繼承、抽象類別、靜態成員函式、常數成員函式,以及成員保護。1990年,出版了The Annotated C++ Reference Manual。這本書後來成為標準化的基礎。稍後還引入了模板、例外處理、命名空間、新的強制类型转换,以及布林类型。

隨著C++語言的演變,也逐漸演化出相應的標準程式庫。最先加進C++標準函式庫的是串流程式庫,其用以取代傳統的C函式,如printf和scanf。隨後所引入的程式庫中最重要的便是標準模板庫,簡稱STL。

多年後,一個聯合的ANSI-ISO委員會於1998年對C++標準化(ISO/IEC 14882:1998)。在官方釋出1998標準的若干年後,委員會處理缺陷報告,並於2003年發佈一個C++標準的修正版本。2005年,一份名為Library Technical Report 1(簡稱)的技術報告釋出。雖然還不是官方標準的一部分,不過它所提供的幾個擴展可望成為下一版C++標準的一部分。幾乎所有目前仍在維護的C++編譯器皆已支援。

目前最新的C++标准是2020年12月发布的ISO/IEC 14882:2020[6],又称C++20。

雖然C++本身無專利,但標準文件本身並不是免費的,尽管标准文档不是免费的,但是很容易从网络中取得,最简单的就是C++标准文档之前的最后一次草稿版本,它与标准的差别几乎只在于排版上。

C++名字的由來

C++這個名字是Rick Mascitti於1983年中所建議的,並於1983年12月首次使用。更早以前,尚在研究階段的發展中語言曾被稱為「」,之後是「」。在電腦科學中,C++仍被稱為C語言的上層結構。它最後得名於C語言中的「++」運算子(其對變數的值進行遞增)。而且在共同的命名約定中,使用「+」以表示增強的程式。斯特劳斯特鲁普說:「這個名字象徵著源自於C語言變化的自然演進」。C+是一個和C/C++無關的早期程式語言。

Rick Mascitti在1992年被非正式地問起名字的由來,他表示這是在半開玩笑中說出的。他從沒想過C++會成為這門語言的正式名字。

有一個關於C++名字的笑話是,當你使用後綴++時,附加只發生在運算之後(因此,它應該是++C,而不是C++,这个笑话是说时下某些程序员还在以使用C的方式使用C++,这通常被一些权威著作认为是不正确的)。

C++标准

由进行。已经出版的标准文档如下:

发布时间文档通称备注
2023 N4950(草稿,发布于2023-05-10)[7]C++23
2020 ISO/IEC 14882:2020[6]C++20
2018 ISO/IEC TS 21544:2018[8]modules TS模块
2018 ISO/IEC TS 19570:2018[9]parallelism TS并行扩展
2018 ISO/IEC TS 19216:2018[10]networking TS网络库
2017 ISO/IEC 14882:2017[11]C++17第五个C++标准
2017 ISO/IEC TS 22277:2017[12]coroutines TS协程库扩展
2017 ISO/IEC TS 21425:2017[13]ranges TS提供范围机制
2017 ISO/IEC TS 19568:2017[14]library fundamentals TS标准库扩展
2016 ISO/IEC TS 19571:2016[15]concurrency TS用于并发计算的扩展
2015 ISO/IEC TS 19217:2015[16]concepts TS概念库,用于优化编译期信息
2015 ISO/IEC TS 19841:2015[17]TM TS事务性内存操作
2015 ISO/IEC TS 19570:2015[18]parallelism TS用于并行计算的扩展
2015 ISO/IEC TS 18822:2015[19]filesystem TS文件系统
2014 ISO/IEC 14882:2014[20]C++14第四个C++标准
2011 ISO/IEC TR 24733:2011[21]-十进制浮点数扩展
2011 ISO/IEC 14882:2011[22]C++11第三个C++标准
2010 ISO/IEC TR 29124:2010[23]-数学函数扩展
2007 ISO/IEC TR 19768:2007[24]C++TR1C++技术报告:库扩展
2006 ISO/IEC TR 18015:2006[25]-C++性能技术报告
2003 ISO/IEC 14882:2003[26]C++03第二个C++标准
1998 ISO/IEC 14882:1998[27]C++98第一个C++标准

設計原則

在《C++語言的設計和演化》(1994)中,描述了他在設計C++時,所使用的一些原則。知道這些原則有助於理解C++為何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以下總結了一些原則,詳盡的內容可參閱《C++語言的設計和演化》:

  • C++設計成直接的和廣泛的支援多種程式設計風格(過程化程式設計、数据抽象、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泛型程式設計)。
  • C++設計成給程式設計者更多的選擇,即使可能導致程式設計者選擇錯誤。
  • C++設計成儘可能與C相容,藉此提供一個從C到C++的平滑過渡。
  • C++避免平台限定或沒有普遍用途的特性。
  • C++不使用會帶來額外開銷的特性。
  • C++設計成無需複雜的程式設計環境。

標準程序庫

1998的C++標準分為兩個部分:核心語言和C++標準程式庫;後者包含了大部分標準模板庫和C標準程式庫的稍加修改版本。存在許多不屬於標準部分的C++程式庫,且使用外部連結,程式庫甚至可以用C撰寫。

C++標準程式庫充分吸收了C標準程式庫,並佐以少許的修改,使其與C++良好的運作。另一個大型的程式庫部分,是以標準模板庫()為基礎,於1994年2月正式成為ANSI/ISO C++。它提供了實用的工具,如容器类(如:Array和),迭代器(廣義指针)提供容器以類似陣列的存取方式,以及泛型算法進行搜尋和排序的運算。此外還提供了(multi)map和(multi)set,它們都共享相似的成员函数。因此,以下成為可能,使用模板撰寫泛型算法,它可以和任何容器或在任何以迭代器定義的序列上運作。如同C,使用#include指令包含標準表頭,即可存取程式庫裡的功能。C++提供69個標準表頭,其中19個不再贊成使用。

使用標準模板庫(例如:使用std::vectorstd::string來取代C風格的数组或字符数组)有助於开发更安全和更靈活的软件。

在STL在納入C++標準以前,是來自HP和後來的SGI的第三方程式庫,標準中並未稱之為「」,它只是標準庫中的一部分,但仍有許多人使用這個名稱,以別於其它的標準庫(輸入/輸出串流、國際化、診斷、C程式庫子集,等等)。 另外,如std::basic_string此类标准委员会添加的接口,有时也被误认为;实际上它们并不存在于原始的中,在标准化后才从标准库吸收加入其中。

C++中的特色

和C語言相比,C++引入了更多的特性,包括:复合类型(引用類型等)、限定符和常量表达式、类型处理运算符(类型别名及和等多种类型指示符)、C++标准库(库与多种容器类)与迭代器、动态内存与智能指针、函数重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如数据抽象、成員函数、类作用域、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静态成员、访问控制与繼承、虚函数、抽象类与接口等)、拷贝控制、运算符重载、造型与函数风格的強制类型转换、模板与泛型编程,以及異常處理、命名空間、多继承与虚继承、运行时类型识别及嵌套类等。

C++在某些案例中(見下「與C不相容之處」),進行比C還要多的類型檢查。

以「//」起始作為註解起源自C的前身BCPL,而後被重新引入到C++。

C++的一些特性,C不久之後也採用了,包括在循环的括号中声明,C++風格的註解(使用//符號,和inline,雖然C99定義的inline關鍵字與C++的定義不相容。不過,C99也引入了不存在於C++的特性,如:可变参数巨集,和以陣列作為參數的較佳處理;某些C++編譯器可能實作若干特性,以作為擴展,但其餘部分並不符合現存的C++特性)

一個常見的混淆其實只是一個微妙的術語問題:由於它的演化來自C,在C++中的術語对象和C語言一樣是意味著記憶體區域,而不是的實體,在其它絕大多數的物件導向語言也是如此。舉例來說,在C和C++中,語句int i;定義一個int型別的物件,這就是變數的值i將在指派時,所存入的記憶體區域。

C++语言中的关键字

const是一个C和C++语言的关键字,意思是声明一個不能改變值的变量,即只读。使用cons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便于实现对此进行优化(如把只读对象放入ROM中)。const作为限定符,是型別的一部分。

C++不是第一個正式引入const类型的语言。80年代早期,和讨论之后提供了在C语言中readonly/writeonly的实现机制,并在带類的C中取得了一定经验。关键字const正式引入C語言是在ANSI C89。这早于第一个C++国际标准近十年,但此时const已被C++实现普遍採用。

以下是和C语言相容的用法:

int m = 1, n = 2; // int 类型的对象
const int a = 3; // const int 类型的对象
int const b = 4; //同上
const int *p //指向 const int 类型对象的指针
int const *q; //同上
int *const x; //指向 int 类型对象的 const 指针;注意 const 的位置
const int *const r; //指向 const int 类型对象的 const 指针
int const *const t; //同上

但是,const在C++中有更强大的特性。它允许在编译时确定作为真正的常量表达式。例如,

const int max_len = 42;
int a[max_len];

此前C语言并不支持这样的用法,直到C99允许用变量作为数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C99中的支持运行期确定数组长度,但C++从未支持)。此外,C++中,命名空间作用域的对象的名称隐含内部链接。这意味着直接在头文件里定义对象被多个源文件包含时,也不会重定义。

在C++11及之后的C++标准中,推荐使用拥有更严格语义的constexpr限定符来表示一个可以出现在常量表达式中的变量。const可区分为顶层const(top-level const)和底层const(low-level const)。

实际上,在语义表达方面,const更多表示为“只读”,constexpr才表示一定能在翻译时确定的常量,但实际求值仍可能在运行时进行(只有像作为声明数组大小这样确定要求常量表达式的上下文中,才会因为需要确保翻译时必须确定所需的值而进行翻译时求值)。C++20引入了更严格的constevalconstinit的语法,直接限定特定的求值必须在翻译时完成。不过,和const不同,后三者修饰声明但不是类型限定符,不参与类型声明构成复合类型,不通过类型检查实现所谓的const正确性(const correctness),也不影响利用这些特性的相关API的类型签名。

一些参照C和C++设计的语言中,也存在类似的差异。例如,C#同时具有readonlyconst关键字,前者接近原始的“只读”(即最先被讨论的readonly机制和C语言中的const),而后者更接近C++的const

与C不兼容之处

C++有时被认为是C的超集(),但这並不严谨。

各个版本的的附录C中都指出了C++和的一些不兼容之处。

大部分的C代码可以很轻易的在C++中正确编译,但仍有少数差异,导致某些有效的C代码在C++中失效,或者在C++中有不同的行为。

最常见的差异之一是,C允许从void*隐式转换到其它的指标类型,但C++不允许。下列是有效的C代码:

// 从void *隐式转换为int *
int *i = malloc(sizeof(int) * 5);

但要使其在C和C++两者皆能运作,就需要使用显式转换:

int *i = (int *)malloc(sizeof(int) * 5);

另一个常见的可移植問題是,C++定义了很多的新关键字,如newclass,它们在C程式中,是可以作为识別字(例:变量名)的。

C99去除了一些不兼容之处,也新增了一些C++的特性,如//注释,以及在代码中混合使用。不过C99也纳入几个和C++冲突的新特性(如:可变长数组、原生复数类型和复合逐字常数),而C++11已经加入了兼容C99预处理器的特性。

由于C++函数和C函数通常具有不同的名字修饰和调用约定,所有在C++中呼叫的C函数,须放在extern "C" { /* C函数声明 */ }之內。

C++的程序

下面这个程序显示“Hello, world!”然后结束运行:

#include <iostream>
// import <iostream>; // C++20 起
// import std;        // C++23 起

int main() {
    std::cout << "Hello, world!" << std::endl;
    // std::println("Hello, world!"); // C++23 起
    return 0;
}

这里也可以使用指令以避免多次声明std::——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 << "Hello, world!" << endl;
    return 0;
}

如果使用“\n”代替以上代碼裡的“”,输出结果相等。

std::cout << "Hello, world!\n";

std::endl 不仅仅会在某个输出流中插入换行字符,还将执行输出流的 flush() 函数(即刷新缓冲区),而'\n'则不会。


根据ISO C++的规定,全局函数必须返回。 以下两种形式是合法的:

int main() {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

不过,在一些编译器(例如Visual C++)上,

void main() {
    // ...
}

也是合法的。但是这样的写法兼容性较差。

語言特性

运算符

分為

優先權運算子說明結合性
1()括號由左至右
2 !、-、++、--邏輯運算子NOT、算術運算子負號、遞增、遞減由右至左
3*、/、%算術運算子的乘法、除法、餘數由左至右
4+、-算術運算子加法、減法由左至右
5<<、>>、>>>位元運算子左移、右移、無符號右移由左至右
6>、>=、<、<=關係運算子大於、大於等於、小於、小於等於由左至右
7==、!=關係運算子等於、不等於由左至右
8&位元運算子AND由左至右
9^位元運算子XOR由左至右
10|位元運算子OR由左至右
11&&邏輯運算子AND由左至右
12||邏輯運算子OR由左至右
13 ?:條件控制運算子由右至左
14=、op=指定運算子由右至左

預處理器

C++主要有三個編譯階段:預處理、轉譯成目的碼和連結(最後的兩個階段一般才視為真正的「編譯」)。在第一階段,預處理,會將預處理器指令替換成原始碼,然後送到下一個編譯階段。

預處理器指令和巨集

預處理指令的運作方式是根據使用者定義的規則,簡單的把記號字元序列置換成其它的記號字元序列。它們進行巨集置換、含入其它的檔案(由底層至高階的特性,例如包含模組/包/單元/元件)、條件式編譯和條件式含入。例如:

#define PI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

原始代码中出現的PI,都將會替換為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另一個普遍的例子是

#include <iostream>

它將使用標準庫头文件iostream中的所有内容來替換本條預處理指令。除了以上提到的常用指令以外,還有幾個額外的預處理器指令,可以用來控制編譯流程、條件式含入或排除代碼區塊等等。

參閱預處理器C預處理器

模板

模板()指C++程式語言中的函式模板()與類別模板(),這種觀念是取材自Simula的泛型程式設計。它采用typename和class两个关键字,来标识模板類別的型別参数。C++11和C++14分别引入了类型别名模板和变量模板。

類別与对象

在物件導向物件程式設計術語中,物件()是資料()和處理資料的指令()的聯合()。模擬()實際世界(),物件有三種特質():狀態()、行為()、同一性身分,並且使用訊息()來引發彼此的互動。類別()為物件的藍圖或工廠,定義了物件的抽象特質,包括物件的屬性特質和物件的行為特質,屬性的值即是物件的狀態,行為即是物件能夠做的事。

C++為類別構成式物件導向程式設計語言(),類別概念具現化()地作為二等公民()出現在C++語言當中,在語法中明確地使用類別來做到資料抽象化、封裝、模組化、繼承、子型別多型、物件狀態的自動初始化。C++中,一個類別即為一個型別,加上封裝,一個類別即為一個抽象資料型別(,),繼承、多型、模板都加強了類別的可抽象性。在C++可以使用或這兩個關鍵字宣告類別(),而使用運算子實體化類別產生的實體()即為物件,是一等公民。C/C++以資料成員()表達屬性,以成員函式()表達行為。

声明一个:

class Car {
private:
    int isRunning;
public:
    Run();
};

但是仍然需要注意,严格来说,C++中对象的概念和C的对应概念接近,表示的是具有特定类型的存储,而非面向对象意义上的“对象”:一个对象不一定是类类型的。此外,C++意义上的“实例”仅指模板实例化的结果,而并不指对象。作为对比,Java的“对象”和“实例”的概念和这里的使用一致。

封裝

封裝()是將資料和處理資料的程序()組合起來,僅對外公開接口(),达到信息隐藏()的功能。封裝的優點是能減少耦合()。C++、、C# 等語言定義对象都是在語法中明確地使用類別()來做到封裝。

C++的類別对其成员(包括数据成员、函数成员)分为三种封装状态:

  • 公有():類別的用户可以访问、使用该類別的此种成员。
  • 保护():该類別的衍生類別可以访问、使用该類別的此成员。外部程序代码不可以访问、使用这种成员。
  • 私有():只有類別自身的成员函数可以访问、使用该類別的此成员。

一般可以将C++類的对外接口设定为公有成员;類内部使用的数据、函数设定为私有成员;供派生自该類別的子類別使用的数据、函数设定为保护成员。

繼承

繼承()是指派生类()繼承基类(),會自動取得超類別除私有特質外的全部特質,同一類別的所有實體都會自動有該類別的全部特質,做到程式碼再用()。C++只支援類別構成式繼承,雖然同一類別的所有實體都有該類別的全部特質,但是實體能夠共享的實體成員只限成員函式,類別的任何實體資料成員乃每個實體獨立一份,因此物件間並不能共享狀態,除非特質為參考型別的屬性,或使用指標來間接共享。C++支持的继承关系为:

  • 公有繼承():最常用繼承关系,含义是「」關係,代表了在完全使用公有繼承的物件類別之間的层次关系()。
  • 受保護繼承():基礎類別的公有或保护内容可以被衍生類別,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類別使用。但是基礎類別对外界用户是不可见的。衍生類別的用户不能访问基礎類別的成员、不能把派生類別转换(造型)为基礎類別的指针或引用。
  • 私有繼承():基礎類別的公有或保护内容仅可以被衍生類別访问。但基礎類別对衍生類別的子類別或衍生類別的用户都是不可见的。衍生類別的子類別或衍生類別的用户都不能访问基礎類別的内容、不能把衍生類別转换为基礎類別的指针或引用。

C++支持多繼承(,)。多繼承(,)的優缺點一直廣為使用者所爭議,許多語言(如Java)並不支援多重繼承,而改以單一繼承和介面繼承(),而另一些語言则采用用單一繼承和混入()。C++通过虛繼承()来解決多繼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多态

Polymorphism

Ad Hoc                   Universal
Overloading   Coercion       Inclusion  Parametric

除了封裝與繼承外,C++還提供了多型功能,物件導向的精神在於多态(),一般的多态,是指動態多态,係使用繼承和動態绑定()實現,使用多型可建立起繼承體系()。類()與繼承只是達成多态中的一種手段,所以稱物件導向而非類別導向。

多态又分成靜態多态()與動態多态()。C++语言支持的動態多态必須結合繼承和动态绑定()方式實現。靜態多态是指编译时决定的多态,包括重载和以模板()實現多型的方法即參數化型態(),是使用巨集()的“程序代码膨脹法”達到多型效果。

类型轉換()也是一種非参数化()多态的概念,C++提供dynamic_cast, static_cast等运算符來實作强制类型轉換()。

運算元重載()或函式重載()也算是多型的概念。

分析和處理C++原始代碼

C/Java/C#都可以用某種 LR剖析器(或其變形)分析文法,但C++是個著名的例外:请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ring>
std::vector< std::vector<std::string> >table1;
std::vector<std::vector<std::string>>table2;

上面的显然是一个字符串的二维数组,而则未必能通过编译:如果严格遵循分析过程,串 >> 会被解释为右移运算符而非两个代表模板参数表结束的右尖括号,因此出现编译错误,必须以的方式用空格区分。(在C++11发布之后,特别规定了当处理模板时,>>被优先视为两个>[28],所以table1和table2均可通过编译.)

争议

「在這12年裡,C++使用者人數大約每七個月半增加一倍」是許多C++相關文件必引的一段話;然而,時至今日新語言層出不窮,使用者人數已不太可能以如此速度增長。分析機構定期對開發人員展開調查,其資料顯示,以C++為工具的開發人員在整個開發界所佔的比例由1998年春天的76%下降至2004年秋的46%。

一部分程序员对C++语言深恶痛绝,他们批评的理由如下:

  1. STL以非常丑陋的方式封装了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写出来的代码难以理解、不美观。
  2. C++编译器复杂和不可靠,不适合构建人命关天类型的程序。
  3. Ian Joyner认为面向对象技术徒增学习成本,不如面向过程的C语言简单容易使用,尤其是在系统软件的构建上[29]

概括說來UNIX程式設計師批評C++主要是由於社群與C++社群的文化差異[30]

Linux之父林纳斯·托瓦兹曾经多次炮轰C++。图灵奖得主尼克劳斯·维尔特也曾经批评C++语言太复杂、语法语义模糊,是“拙劣工程学”的成果。

事实上,对于C++语言的批评并不只来源于系统下的程序员。就像C++语言本身是一个跨平台的语言一样,对C++的批评并不局限于系统用户。

參閱

参考文献

  1. . 2020年12月.
  2. Stroustrup, Bjarne. . stroustrup.com. 2010-03-07 [201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6).
  3. Stroustrup, Bjarne. (PDF).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11-20).
  4. Stroustrup, Bjarne. (PDF).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2-02).
  5. Stroustrup, Bjarne. First. [201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9).
  6. . [2021-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7. (PDF). 2023-05-10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0-10).
  8. .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8).
  9. .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8).
  10. .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8).
  11. . [2017-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12. . [2017-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13. . [2017-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14. . [2017-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9).
  15. . [2017-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9).
  16. . [2017-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9).
  17. . [2017-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9).
  18.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
  19.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
  20. .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5).
  21.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9).
  22. . [201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7).
  23. . [201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0).
  24. .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5. . [2014-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5).
  26. .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3).
  27. .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5).
  28. .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29. Ian Joyner著的《C++?? A Critique of C++ and Programming and Language Trends of the 1990s》第3章51节
  30. Eric Raymond著的《Unix編程藝術》一書第十四章第四節“語言評估”

延伸阅读

  • Josuttis, Nicolai M. Second. Addison-Wesley. 2012. ISBN 0-321-62321-5.
  • Lippman, Stanley B.; Lajoie, Josée; Moo, Barbara E. Fifth. Addison-Wesley. 2011. ISBN 0-321-71411-3.
    • [美] Stanley B. Lippman; [美] Josée Lajoie; [美] Barbara E. Moo. . 由王刚; 杨巨峰翻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09-01. ISBN 9787121155352 (中文(中国大陆)).
  • Meyers, Scott. Third. Addison-Wesley. 2005. ISBN 0-321-33487-6.
  • Meyers, Scott. . Addison-Wesley. 2001.
  • Stroustrup, Bjarne. Fourth ed. Addison-Wesley. 2013. ISBN 978-0-321-56384-2.
  • Stroustrup, Bjarne. . Addison-Wesley. 1994. ISBN 0-201-54330-3.
  • Stroustrup, Bjarne. Second ed. Addison-Wesley. 2014. ISBN 978-0-321-99278-9.
  • Vandevoorde, David; Josuttis, Nicolai M. . Addison-Wesley. 2003. ISBN 0-201-73484-2.

外部連結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C++”的内容
维基词典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教科书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