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制式

PAL制式電視廣播中色彩調頻的一種方法,全名為逐行倒相(Phase Alternating Line)。除了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使用NTSC制式中東法國東歐採用SECAM制式以外,世界上大部份地區都是採用PAL制式。PAL于1963年由德國沃尔特·布鲁赫提出,當時他為德律風根(Telefunken)工作。

採用PAL制的國家(藍色)

歷史

1950年代,西欧正計劃彩色電視廣播;不過当時NTSC制式本身已有不少缺陷,包括当接收条件差時容易發生色相轉移(color tone shifting)現象,所以有人戲稱NTSC制式為Never The Same Color(不會重現一樣的色彩)。為了克服NTSC制式本身的缺点,欧洲有需要自行研發適合欧洲本土的彩色電視制式,就是後来的PAL制式及SECAM制式。而兩者圖像頻率同為50Hz,不同於NTSC的60Hz,適合欧洲本身的50Hz交流電頻率

PAL制式由沃尔特·布鲁赫設計,1963年面世。英国廣播公司是最早使用PAL制式的電視台,於1964年在BBC2試播,1967年正式開始全彩廣播。西德在1967年開始PAL制式廣播。國際電信聯盟在1998年正式在其出版物將PAL制式正式定義為Recommendation ITU-R BT.470-6, Conven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PAL」有時亦被用來指625線、每秒25格、隔行掃描、PAL色彩調頻的電視制式(576i),它與525線、每秒29.97格、隔行掃描的NTSC制式(480i)不同。市售的DVD-Video一般都会標示NTSC或PAL制。

原理

PAL發明的原意是要在兼容原有黑白電視廣播格式的情況下加入彩色訊號。PAL的原理與NTSC接近。「逐行倒相」的意思是每行掃瞄線的彩色訊號會跟上一行倒相,作用是自動改正在傳播中可能出現的錯相。早期的PAL電視機沒有特別的組件改正錯相,有時嚴重的錯相仍然會被肉眼明顯看到。近年的PAL電視機會把上行的色彩訊號跟下一行的平均起來才顯示,這樣PAL的垂直色彩解像度會低於NTSC;但人眼對色彩的靈敏不及對光暗,因此這並不是明顯問題。

NTSC電視機需要色彩控制(tint control)來手動調節顏色,這亦是NTSC的最大缺陷之一。

不同的PAL

PAL本身是指色彩系統,經常被配以625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的電視廣播格式:如B、G、H、I、N。亦有PAL是配以其他解像度的格式:例如巴西使用的M廣播格式為525線、29.97格(與NTSC格式一樣),用NTSC彩色副載波,但巴西是使用PAL彩色調頻的。現在大部分的PAL電視機都能收看以上所有不同系統格式的PAL。很多PAL電視機更能同時收看基頻的NTSC-M,例如電視遊戲機、錄影機等等的NTSC訊號,但是它們不一定可以接收NTSC廣播。

當影像訊號是以基頻傳送時(例如電視遊戲機、錄影機等等),便再沒有以上所說各種以「字母」區分廣播格式的分別了。這情況下,PAL的意思是指:625條掃瞄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PAL色彩調頻。對數碼影像如DVD或數碼廣播,制式亦沒有分別,這情況下PAL是指:625條掃瞄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即是跟SECAM一模一樣。

英國香港澳門使用的是PAL-I,中國大陸使用的是PAL-D,新加坡使用的是PAL B/G或D/K。

PAL放送的電影

電影一般是以每秒24格拍攝。電影在PAL制式電視播影時會以每秒25格播放,播放的速度因而比電影院內或NTSC電視廣播加快了4%。這種差別不太明顯,但電影內的音樂會因而變得高了一個半音。如果電視台在廣播時沒有加以調校補償,仔細聆聽便會發現。

使用PAL制式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使用或曾经使用PAL系统的国家和地区列表。 其中许多已经转换或正在将PAL转换为DVB-T(大多数国家)、DVB-T2(大多数国家)、DTMB(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和ISDB(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博茨瓦纳和南美洲部分国家)。

PAL B, D, G, H, K 或 I

PAL-M

  •  巴西[1]ISDB-Tb联播数字格式,也称为SBTVD,于2007年12月更新至ISDB-T。PAL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

PAL-N

已经停止使用PAL制式的国家

以下国家不再将PAL制式用于地面广播,并正在从PAL(有线)迁移至DVB-C。

国家 迁移至 迁移完成日
 阿尔巴尼亚 DVB-T 2015年6月17日
 安道尔 DVB-T 2007年9月25日
  DVB-T 2013年12月10日
 奥地利 DVB-T 和 DVB-T2 2011年6月7日
  DVB-T 2015年6月17日
 比利时 DVB-T 2010年3月1日
 文莱 DVB-T 2015年1月1日
 保加利亚 DVB-T 2013年9月30日
 柬埔寨 DVB-T2 2015年1月1日
  DVB-T 2010年10月20日
 賽普勒斯 DVB-T 2011年7月1日
 捷克 DVB-T 2012年6月30日
 丹麦 DVB-T 和 DVB-T2 2009年11月1日
 爱沙尼亚 DVB-T 2010年7月1日
 法罗群岛 DVB-T 2002年12月
 芬兰 DVB-T 2007年9月1日
  DVB-T 2015年7月1日
 德国 DVB-T 和 DVB-T2 2009年6月4日
  DVB-T2 2015年6月
 希腊 DVB-T 2015年2月6日
 直布罗陀 DVB-T 2012年12月31日
 根西 DVB-T 2010年11月17日
 匈牙利 DVB-T 和 DVB-T2 2013年10月31日
 冰島 DVB-T 和 DVB-T2 2015年2月2日
 印度 DVB-T 2015年3月31日
 伊朗 DVB-T 2014年12月19日
 爱尔兰 DVB-T 2012年10月24日
 马恩岛 DVB-T 2012年10月24日
 以色列 DVB-T 2011年6月13日
 義大利 DVB-T 2012年7月4日
 澤西 DVB-T 2010年11月17日
 肯尼亚 DVB-T 2015年3月
 拉脫維亞 DVB-T 2010年6月1日
 立陶宛 DVB-T 2012年10月29日
 盧森堡 DVB-T 2006年9月1日
 北馬其頓 DVB-T 2013年5月31日
 馬爾他 DVB-T 2011年10月31日
 摩納哥 DVB-T 2011年5月24日
 蒙特內哥羅 DVB-T 2015年6月17日
 纳米比亚 DVB-T 2014年9月13日
 荷蘭 DVB-T 2006年12月14日
 新西蘭 DVB-T 2013年12月1日
 挪威 DVB-T 和 DVB-T2 2009年12月1日
 波蘭 DVB-T 2013年7月23日
 葡萄牙 DVB-T 2012年4月26日
  DVB-T 和 DVB-T2 2012年2月13日
 羅馬尼亞 DVB-T 2016年
 卢旺达 DVB-T 2014年3月
 沙烏地阿拉伯 DVB-T 和 DVB-T2 2012年2月13日
 塞爾維亞 DVB-T2 2015年6月7日
 南非 DVB-T 2015年[3]
 圣马力诺 DVB-T 2010年12月2日
 斯洛維尼亞 DVB-T 2010年12月1日
 斯洛伐克 DVB-T 2012年12月31日
 西班牙 DVB-T 2010年4月3日
 瑞典 DVB-T 2007年10月29日
 瑞士 DVB-T 2007年11月26日
 坦桑尼亚 DVB-T 2014年7月
 土耳其 DVB-T 2015年3月3日
 阿联酋 DVB-T 和 DVB-T2 2012年2月13日
 烏克蘭 DVB-T 和 DVB-T2 2016年12月31日
 英国 DVB-T (SD) 和 DVB-T2 (HD) 2012年10月24日
 尚比亞 DVB-T2 2014年12月31日

参见

参考文献

  1. Michael Hegarty; Anne Phelan; Lisa Kilbride. .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1 January 1998: 260– [2017-12-09]. ISBN 978-90-6186-86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2. . SandBag. [2017-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1).
  3. Soumaila Diarra. . AFK Insider. 2014-08-14 [2017-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0) (英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