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TBF復仇者式(英語:;如果是通用汽車所代工版本則稱為 TBM Avenger)為格魯門公司開發的魚雷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運用。
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 |
---|---|
类型 | 魚雷轟炸機 |
制造商 |
格魯曼 通用 |
设计者 | 賴洛·格魯曼 |
首飞 | 1941年8月7日 |
起役日期 | 1942年 |
退役日期 | 1960年 |
主要用户 | 美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 |
制造数量 | 9,837架 |
開發
在1941年底美國正式對軸心國參戰時,美國海軍的魚雷攻擊機仍是以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1935年研製的TBD蹂躪者式為主,其性能落後自然不在話下。不過早在1939年海軍便向各航空公司徵求新一代艦上轟炸機,在1940年4月海軍向格魯曼訂購2架它們所設計的TBF,當時稱為XTBF-1;原型機於1941年8月7日首飛,雖然其中1架原型機在測試時發生意外在紐約的布倫特伍德墜毀,但測試及量產仍緊鑼密鼓的執行。復仇者式正式向外界公開是1941年12月7日下午,地點則是在格魯曼未來將量產該機型的工廠;無巧不巧的當天美國受到日軍攻擊,因此剛展示的新機隨即受嚴密保護,工廠也提高戒備以免遭到破壞。隨後TBF宣稱冠上復仇者的名諱做為對日作戰的象徵。不過實際上此名稱早在1941年10月便決定[1],公開的時間點與名字純屬巧合。
比起TBD,TBF的性能有著明顯大幅的提升,也是美國軍隊在二戰中最重的單引擎飛機。
TBF配有輸出功率達1700匹馬力的活塞發動機提供充沛動力,在量產型上更換了F6F原型機運用的R-2600-20發動機,動力輸出在二戰魚雷攻擊機中堪稱頂尖;新設計的流線型座艙配備防彈玻璃,機身的防彈裝甲也前所未有的堅固。機翼設計延續同廠F4F戰鬥機以來經典的折疊式主翼,讓她在航空母艦操作彈性上優於其他國家的攻擊機;TBF的載彈量比起日本的九七艦攻還更強悍許多,受惠於內置彈艙降低空氣阻力,TBF在兼顧了酬載量同時並沒有犧牲太多的飛行性能;除了搭載一枚Mark 13航空魚雷之外,內置彈艙可酬載一枚2000磅或四枚500磅炸彈,而襟翼配備減速板設計加上煞車減速板,更讓TBF可以擁有和俯衝轟炸機一樣的俯衝攻擊能力,在戰場上成為日本軍艦的頭號殺手。
除了一開始設計的對艦/對地攻擊任務,美國海軍與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合作,利用TBF機體容積酬載量充足之優勢將她裝上使用真空管零件操作的對海搜索雷達,用以進行反潛與預警任務。
1942年3月開始,因格魯曼必須同時生產F4F野貓式與F6F地獄貓式戰鬥機,為了減低生產壓力,便授權通用製造TBF,而通用生產的TBF則被稱為TBM。
戰歷
TBF在對日宣戰後便緊鑼密鼓的量產,在1942年6月完成首批100架TBF-1型交付海軍,但抵達珍珠港時3艘航艦已經出航,因此大部分TBF沒在中途島海戰出戰。只有6架編入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第8魚雷攻擊機中隊(VT-8),由於人員素質及與TBD混用的因素,這6架TBF首次參戰便遭受毀滅性損失-其中5架遭到日軍擊墜,剩下1架則是砲手1人戰死,剩下兩人重傷的情況下歸艦;不過魚雷中隊用自己當餌吸引了日軍戰機與防空火力的注意而讓剩下的俯衝轟炸機取得攻擊日軍航艦的最佳機會。由於TBD在此戰役的低落表現加速美軍汰換進度,在中途島戰役過後,海軍便全面將所有的航艦換裝上TBF。
於同年8月的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時,兩艘美國航艦:薩拉托加號與企業號上共配備24架的TBF,該戰役以損失7架TBF的代價擊沉了日本的龍驤號航空母艦,緊接著11月份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也重創比叡號戰艦。
1943年,新型的TBM-3服役,換裝威力更強的新型Mark 15航空魚雷,也加大了炸彈掛載量與出力更強的發動機,同時也搭載了對水面及反潛雷達,開始支援大西洋戰場的獵殺德國U型潛艇任務;而同時搭載對空及對海搜索雷達的機型也成為可於夜間或雨天出擊的全天候攻擊機。1944年6月於菲律賓海海戰擊沉了日本的航空母艦飛鷹號,隨後於雷伊泰灣海戰及隔年的坊之岬海海戰先後擊沉了大型航空母艦瑞鶴,以及象徵帝國海軍聯合艦隊的大和與武藏兩艘戰艦,可謂戰功彪炳。
规格
参考资料:[2]
基本信息
- 机组:3
性能
武器
- 機槍:
- 2挺口徑7.62公厘的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機鼻1挺,只有早期型號配備;機腹1挺)
- 3挺口徑12.7公厘的白朗寧M2重機槍(機翼2挺,機背1挺)
- 火箭彈:
- 8枚以上的3.5英吋空射火箭、5英吋空射火箭,或高速空射火箭
- 炸彈:
- 超過2000磅(907 kg)酬載或
- 4枚500磅炸彈、1枚2000磅炸彈、1枚Mk13型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