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3.0
USB 3.0[1],其USB速率模式稱為「Super Speed」,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第三個主要修訂版本。曾名为USB 3.1 Gen 1,现名为USB 3.2 Gen 1×1,其主要技術標準有:支援全雙工,並採用發送列表區段來進行數據發送,供電標準為900mA,傳輸速度為5Gbit/s。USB 3.0的设计兼容USB 2.0与USB 1.1版本,并採用三級多層電源管理技術,可以為不同設備提供不同的電源管理方案。
USB 3.0採用新的封包路由傳輸技術,線纜設計8條內部線路,除VBus和GND作為電源提供線外,剩餘3對均為數據傳輸線路——其中保留D+與D-兩條兼容USB 2.0的線路,新增專為新版所設的線路SSRX與SSTX,因此USB 3.0比USB 2.0多了數個觸點。USB 3.0的Standard-A接口繼續採用與早先版本一樣的尺寸方案,接頭採用藍色外觀(USB 2.0 Standard-A接口採用黑色外觀),只是內部觸點有變化,新的觸點將會並排在目前4個觸點的後方。引入展頻時脈技術,降低電磁輻射的逸散。
Intel發表的xHCI規範支持USB3.0的接口,且向下兼容USB 2.0的接口。Windows 8和後續的Windows作業系統都內建原生的USB 3.0支援。
電磁干擾
USB使用差分信号進行資料傳輸,以USB 2.0為例,要達成480Mbps的傳輸率,那麼其傳輸的差分信号运作頻率須為240MHz,USB 3.0需要2.5GHz的差分信号頻率方能達成5Gbps傳輸率。而爲了降低高運作頻率產生的電磁干擾,USB 3.0引入扩频,將原本集中在2.5GHz頻率的能量,USB 3.0以2.5GHz為中心呈現正弦的絕對值分布,降低2.5GHz集中的能量,這樣下次出現能量集中的地方為三次谐波7.5GHz(也因這樣所以在USB 3.0線材規範中都有針對7.5GHz制定要求)。[2]
然而,2.5GHz的運作頻率與ISM頻段(2.412~2.462GHz)靠得太近,加上展頻時脈技術的緣故,原本單一的2.5GHz訊號的能量會延展成從直流到數GHz的頻寬干擾,令USB 3.0在運作時其電磁波訊號的能量會覆蓋ISM頻段的訊號,也無法使用濾波器過濾訊號。因此同一電路板上USB 3.0無法與藍牙、2.4GHz頻段的WLAN在相鄰不遠的情況下一同運作,而USB論壇針對此一現象,也僅能要求製造商將電磁遮蔽做好,從USB插槽、線材、直到外接裝置端都要做屏蔽接地的動作,盡量壓低輻射出來的電磁波。[3][4]而實測表明USB 3.0與藍牙、2.4GHz的WiFi裝置在靠近的情況下,出現了斷流、連線中斷、傳輸效能明顯下降等情況,而將USB 3.0的連接點做好遮蔽,或者將藍牙、2.4GHz WiFi等裝置使用延長線連接並遠離USB 3.0裝置,同時運作的干擾問題明顯改善。[5]
USB 3.0與ISM頻段的電磁相容性問題,也間接令不少行動裝置(如智能手机)等沒有考慮對USB 3.0的支援,但也有一些智慧型手機支援USB 3.0(如三星Galaxy Note 3)。[6]
針腳定義
针脚编号 | 颜色 | 信号 (Type A) | 信号 (Type B) |
---|---|---|---|
1 | 红色 | VBUS | |
2 | 白色 | D− | |
3 | 绿色 | D+ | |
4 | 黑色 | GND | |
5 | 蓝色 | StdA_SSRX− | StdB_SSTX− |
6 | 黄色 | StdA_SSRX+ | StdB_SSTX+ |
7 | Shield | GND_DRAIN | |
8 | 紫色 | StdA_SSTX− | StdB_SSRX− |
9 | 橙色 | StdA_SSTX+ | StdB_SSRX+ |
针脚编号 | 信号 | 描述 |
---|---|---|
1 | VBUS | POWER |
2 | D- | USB 2.0 DIFFERENTIAL PAIR |
3 | D+ | |
4 | GND | Ground for Power Return |
5 | StdB_SSTX- | Superspeed transmitter differential pair |
6 | StdB_SSTX+ | |
7 | GND_DRAIN | Ground for signal return |
8 | StdB_SSRX- | Superspeed receiver differential pair |
9 | StdB_SSRX+ | |
10 | DPWR | Power provided by device |
11 | DGND | Ground return to DPWR |
- USB 3.0 Standard-A
- USB 3.0 Standard-B
- USB 3.0 Standard-B插頭
- USB 3.0 Micro-B
- USB 3.0 Micro-B首五針與USB 2.0相同
USB 3.1
USB 3.1 Gen 2×1(SuperSpeed+,官方全名:SuperSpeed USB 10 Gbps)是基於USB 3.0(USB 3.1 Gen 1×1)改良推出的USB連接介面的最新版本。2013年底,負責制定USB 3.0規範的組織USB 3.0 Promoter Group公佈了下一代USB 3.1介面的標準規範。2014年4月,負責USB介面規範的USB開發者論壇(USB-IF)公佈了USB 3.1連接介面設計圖,包括Type-A、Type-B以及全新設計的Type-C[8][9][10][11][1]。
標準的Type-A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USB介面,Type-B主要用於打印机和傳真等設備,而Type-C用於更輕薄、更纖細的手持設備。2017年後推出的智能手机,其充電傳輸接口幾乎都從之前的microUSB改為USB Type-C。
請注意,USB 3.1 Gen 2在2019年更名後的正確名稱為USB 3.2 Gen 2×1,而USB 3.0則更名為USB 3.2 Gen 1×1。
版本 | 名稱 | 頻寬 | 編碼 | 備註 |
---|---|---|---|---|
USB 3.1 Gen 1 | SuperSpeed | 5 Gbit/s | 8b/10b | 與USB 3.0相同 |
USB 3.1 Gen 2 | SuperSpeed+ | 10 Gbit/s | 128b/132b | 新標準 |
歷史
- 2013年底,負責制定USB 3.0規範的組織USB 3.0 Promoter Group公佈下一代USB 3.1介面的標準規範。
- 2015年,USB開發者論壇協會公告:“USB 3.1更名為USB 3.1 Gen2,速度為10 Gbit/s (1250 MB/s)。這才是真的USB 3.1”。而USB 3.0更名為USB 3.1 Gen1。[13]
- 2019年,華碩推出ROG Phone II,成為全世界第一部支援USB 3.1 Gen2的手機。
與USB 3.0比較
Type-C介面
基於USB 3.1規範全新設計的USB Type-C,外觀上最大特點在於其上下端完全一致,這意味著用戶不必再區分USB正反面,兩個方向都可以插入。
USB Type-C介面尺寸為8.3×2.5毫米,小於當前PC的USB介面,但大於許多手機採用的尺寸6.85×1.8毫米的micro-USB介面。至於電力傳輸規格,線材標準為5A,而連接器為3A。
Type-C由於不相容現有的任何類型,因此需要額外設計轉接設備。全球首套USB 3.1主控端與裝置端原型,則由祥碩科技於2014年的USB-IF年會中發表,但因速度僅較USB 3.0快一倍(理論值,實際上不到一倍)。因此於2014年時,眾多大廠仍以主流規格USB 3.0為主及設備端廠商也極少願意跟進投入開發對應的USB3.1產品。[14]
USB Type-C還可整合DisplayPort[15]、USB Power Delivery、Thunderbolt。
USB 3.2
USB 3.2是2017年7月25日USB開發者論壇(USB Implementers Forum)宣佈基於USB 3.1改良推出的USB連接介面的最新版本,除了將傳輸速度從10Gbps倍增至20Gbps,也建議各裝置統一採用Type-C型式端子為主。此外USB 3.2也能向下相容於較舊的規範,無論是將USB 3.2裝置插入舊端子,或是將舊裝置插入USB 3.2端子,仍能以較低的速度正常運作。
版本 | 名稱 | 頻寬 | 編碼 | 传输速率 | 模式 | 舊名稱 | 備註 |
---|---|---|---|---|---|---|---|
USB 3.2 Gen 1×1 | SuperSpeed USB 5Gbps | 5 Gbit/s | 8b/10b | 0.5 GB/s | 單通道 | USB 3.0 USB 3.1 Gen 1 | 可簡稱USB 3.2 Gen 1 |
USB 3.2 Gen 1×2 | 不適用 | 10 Gbit/s | 8b/10b | 1 GB/s | 雙通道 | 新標準 | 只支援Type C |
USB 3.2 Gen 2×1 | SuperSpeed USB 10Gbps | 10 Gbit/s | 128b/132b | 1.2 GB/s | 單通道 | USB 3.1 Gen 2 | 可簡稱USB 3.2 Gen 2 |
USB 3.2 Gen 2×2 | SuperSpeed USB 20Gbps | 20 Gbit/s | 128b/132b | 2.4 GB/s | 雙通道 | 新標準 | 只支援Type C |
規格與USB 3.1比較
- 使用最新的Type-C傳輸線,並可向下相容[16][17]。速度是USB 3.1 Gen2的兩倍,允許兩條10Gbps傳輸通道,所以傳輸速度達到20Gbps,但只能在Type-C傳輸線上產生效果(並非所有Type-C傳輸線都支援USB 3.2 Gen2x2,一些Type-C傳輸線只支援到USB 2.0,或只支援到USB 3.1 Gen2)。[18][19]
- 借鑒了PCI Express的通道(Lane)設計。USB 3.2 Gen2x2因為使用了兩條通道的設計,必須使用Type-C傳輸線。
- 雖然向下相容USB 2.0/1.0,但如果要得到20Gb/s的傳輸速度仍需在主機、目標端同時具備對應的晶片才能達成。
技術突破
- USB 3.2成功於現有的USB Type-C傳輸線上實現雙通道,但仍繼續使用現有之SuperSpeed USB物理傳輸率及技術。[17]
新规
2022年2月,USB-IF组织对USB的命名进行了重新调整,USB3.2一系列名称被废止,并改为以传输速率为标准的名称(480Mbps规格除外),并要求各厂商在在USB设备商上标注具体的传输速率以方便消费者。同时,改规定取消了原来10Gbps的传输速率档位和100W功率档位,并且USB-IF组织将不再对该两档位的新设备认证。
参考文獻
- johnpam (johnpam11). . Johnpam just enjoy this beautiful life.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中文(臺灣)).
- . techbang.com. 2013-12-17 [2018-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中文(臺灣)).
- (PDF), [2018-10-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6-11)
- Lynn, Samara. . PCMag.com. 2013-09-05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3).
- . techbang.com. 2013-12-17 [2018-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中文(臺灣)).
- . [2018-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 .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9). 100806 interfacebus.com
- .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 . HKEPC.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 . bit-tech.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3).
- . TNW.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 . HKEPC. [2013-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 (PDF). usb.org.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7) (英语).
USB 3.1 Gen 1 and USB 3.0 terms are synonymous
- . 蘋果日報.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8).
- .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 www.usb.org. [201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1).
- . XFastest News. [201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1) (中文(臺灣)).
- . The Verge.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8).
- . ezone.hk 即時科技生活.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