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这篇文章的共同创作者是 Bess Ruff, MA. Bess Ruff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地理学博士研究生。她曾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布伦环境科学与管理学院,并于2016年获得了环境科学与管理专业文学硕士学位。她曾为加勒比地区的海洋空间规划项目开展调查工作,并作为博士生学者身份为可持续渔业集团提供了研究支持。
本文引用了12条参考,详情参见页面底部。
这篇文章已经被读过57,570次。
阻抗是电路对交流电的阻力。它的单位是欧姆。为了计算阻抗,你必须知道所有电阻的值以及所有电感和电容的阻抗,这些电阻和阻抗会根据电流在强度、速度和方向上的变化,产生不同大小的电流阻力。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计算阻抗。
公式备忘单
- 阻抗Z = R 或 XL 或 XC (如果只有三者中的一个)
- 仅限串联电路的阻抗Z = √(R2 + X2) (如果存在R和一种类型的X)
- 仅限串联电路的阻抗Z = √(R2 + (|XL - XC|)2) (如果R、XL和XC都存在)
- 任何电路中的阻抗 = R + jX (j是虚数√(-1))
- 电阻R = ΔV / I
- 感抗XL = 2πƒL = ωL
- 容抗XC = 1 / 2πƒC = 1 / ωC
步骤
部分 1
部分 1 的 2:
计算电阻和电抗
-
定义阻抗。阻抗用符号Z表示,单位为欧姆(Ω)。你可以测量任何电路或元件的阻抗。结果会告诉你电路对电子流或者说电流的阻力大小。有两种不同的效应可以减缓电流,它们都构成阻抗:[1]
- 电阻R是由于材料和形状的影响而使电流减慢。这种效应在“电阻元件”中体现得最为充分,但所有元件都至少有一点电阻。
- 电抗X是由于电场和磁场在电流或电压中的相反变化而使电流减慢。这种效应在电容器和电感上最为明显。
-
复习电阻。电阻是电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你会经常看到电阻:ΔV = I * R.[2] 知道这三个值中的任意两个,你就能用这个公式计算出另一个值。例如,要计算电阻,可以把公式变形成R = ΔV / I。你也可以使用万用表,很方便得测出电阻。
- ΔV是电压,以伏特(V)为单位。电压也被称为电位差。
- I是电流,以安培(A)为单位。
- R是电阻,以欧姆(Ω)为单位。
-
计算容抗。这个公式和感抗公式相似,不过,容抗和频率是成反比的。容抗XC = 1 / 2πƒC。[8] C是电容器的电容,单位是法拉(F)。
- 你可以用万用表测量电容,或者用一些基本的计算算出电容。
- 如上所述,它可以写成1 / ωC。
广告
部分 2
部分 2 的 2:
计算总阻抗
-
将同一电路的电阻相加。如果电路有几个电阻,但是没有电感或电容,那么总阻抗的计算就非常简单。首先,测量每个电阻或每个含有电阻的元件的阻值,或者查阅电路图中以欧姆(Ω)为单位的标记电阻。根据电阻的连接方式计算总阻值:[9]
- 串联,或者说在一根电线中首尾相连的电阻,总阻值等于各电阻阻值之和。总电阻值R = R1 + R2 + R3...
- 并联,或者说连接在同一电路不同导线上的电阻,总阻值等于各电阻阻值倒数之和的倒数。要计算总阻值R,必须解方程1/R = 1 / R1 + 1 / R2 + 1 / R3 ...
-
以相似的方式计算同一电路的电抗值。如果电路中只有电感或只有电容,那么总阻抗就等于总电抗。计算公式如下:[10]
- 串联电感:X总 = XL1 + XL2 + ...
- 串联电容:C总 = XC1 + XC2 + ...
- 并联电感:X总 = 1 / (1/XL1 + 1/XL2 ...)
- 并联电容:C总 = 1 / (1/XC1 + 1/XC2 ...)
-
用感抗和容抗做减法,来计算总电抗。由于感抗和容抗中的一种升高时,另一种必然降低,所以它们往往互相抵消。要计算整体效果,用较大的值减去较小的值。[11]
- 使用以下公式可以算出相同的结果:X总 = |XC - XL|
-
计算并联电阻和电抗的阻抗。这实际上是一种表示阻抗的一般方法,但它需要理解复数。它是计算包含电阻和电抗的并联电路总阻抗的唯一方法。
- Z = R + jX,其中j是虚数部分:√(-1)。这里使用j来代替i,避免与电流I弄混。
- 你无法把两个数相加。例如,阻抗可以表示为60Ω + j120Ω。
- 如果你有两个这样的电路串联在一起,可以把实部和虚部分别相加。例如,如果电路1的Z1 = 60Ω + j120Ω,和Z2 = 20Ω的电阻串联在一起,则Z总 = 80Ω + j120Ω。
广告
小提示
- 包含电阻和电抗的总阻抗也可以表示为复数。
广告
参考
- ↑ http://www.allaboutcircuits.com/vol_2/chpt_5/1.html
- ↑ http://www.physicsclassroom.com/class/circuits/Lesson-3/Ohm-s-Law
- ↑ http://www.electronics-tutorials.ws/accircuits/ac-inductance.html
- ↑ http://www.learnabout-electronics.org/ac_theory/reactance62.php
- ↑ http://www.learnabout-electronics.org/ac_theory/reactance61.php
- ↑ http://www.learnabout-electronics.org/ac_theory/inductors02.php#backemf
- ↑ http://www.allaboutcircuits.com/vol_2/chpt_3/2.html
- ↑ http://www.learnabout-electronics.org/ac_theory/reactance62.php
- ↑ http://physics.bu.edu/py106/notes/Circuits.html
- ↑ http://www.wilsonware.com/electronics/capacitive_reactance.htm
- ↑ http://artsites.ucsc.edu/ems/music/tech_background/z/impedance.html
- ↑ http://www.allaboutcircuits.com/vol_2/chpt_5/1.html
- ↑ https://www.nde-ed.org/GeneralResources/Formula/ECFormula/Impedance/ECImpedance.htm
- ↑ http://www.electronics-tutorials.ws/accircuits/ac-inductance.html
- ↑ http://www.learnabout-electronics.org/ac_theory/impedance71.php
关于本wikiHow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