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尼西亞之歌
三區尼西亞之歌(德語:)[1],又稱我們是三區尼西亞的原住民(德語:),是一首德國的幽默狂歡節音樂,由卡爾·伯布爾在1948年創作。在西德還沒有正式國歌時,由這首歌做為輕浮版本的非正式國歌。這首歌是對美、英、法三國的西德佔領區憲制地位問題的自嘲與諷刺。
Trizonesien-Song | |
---|---|
美英法佔領區(藍)及蘇佔區(紅) | |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事實上的國歌 | |
作詞 | 卡爾·伯布爾 |
作曲 | 卡爾·伯布爾 |
採用 | 1948年 |
廢止 | 1949年 |
此後事實上的國歌 | 從廢墟中崛起 (東德) 德意志之歌 (西德) |
1871-1918 | 万岁胜利者的桂冠 |
---|---|
1922-1933 | 德意志之歌 |
1933-1945 | 德意志之歌 第一节 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
1948-1949 | 三區尼西亞之歌 非官方 |
1949-1990 | 从废墟中崛起 |
1949-1950 | 我完全奉献非官方 |
1950-1952 | 德国颂歌 |
1952 - | 德意志之歌 第三节 |
注:1933-1945年间为双国歌。 | |
歷史
背景
1947年元旦,美佔區與英佔區組成聯合佔領區。1949年4月8日,法佔區加入聯合佔領區後,原本俗稱「雙區」(Bizone)的地區變成了「三區」(Trizone)。帶有諷刺意味的「三區尼西亞」(Trizonesien)一詞可能是在1948年6月20日西德三區實行貨幣改革後產生的[2]。
歌詞
德語歌詞 | 漢譯 |
---|---|
|
|
使用
當時,德國尚無正式國歌。自納粹德國向同盟國投降後,德意志之歌便失去了法律地位。在英格蘭,此歌曲最初被視作復仇主義的象徵,但後來亦被當作代國歌使用。在一場於英國戰俘營舉辦的比賽中,這首歌與天佑國王一起演奏。在科隆舉辦的腳踏車比賽頒獎典禮中。在場的同盟國軍官誤以為其為德國國歌,並紛紛起身[5]。當時,讓·肖恩贏得了戰後第一場國際腳踏車比賽的冠軍。1950年4月19日,時任西德總理康拉德·艾德諾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及此事[6]。
參見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