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於蔣經國總統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為解決中國問題而提出的政策目標與政治口號。
三民主義 |
---|
中華民國主题 |
繼蔣中正總統時期的反攻大陸與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政策後,1981年(民國70年)蔣經國總統時期的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其彰顯中華民國政府在動員戡亂時期由一開始的武力反攻,轉向為政治反攻。[1]
起源
1979年中国大陆在鄧小平上台後,調整對臺灣的政策。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了「關於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俗稱「葉九條」),為「一國兩制」初步概念。[2]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經國則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對其回應。1981年3月29日至4月5日,蔣經國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召開十二全,提出「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並且通過「貫徹復興基地民生主義社會經濟建設案」,希望通过實際的政治與經濟建設,突顯臺灣的具體建設價值,以利實現「和平反攻」。[3]
1987年,蔣經國再度提出一國良制,用來回應鄧小平的一國兩制。認為三民主義比馬列毛主義更為優良,應該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李登輝時代,臺灣通過《國家統一綱領》來取代這個政策,稱為終極統一,但隨後卻在實際上放棄了相關政策,轉向傾向于華獨的兩國論。
反響
参见
- 三民主义
- 反攻大陆
- 中国统一
- 一個中國 (中華民國)
註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