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迪爵125

三陽迪爵125(SANYANG Duke125)是一部由臺灣三陽工業本田技研工業合作所生產的速克達機車,因其外觀設計,以及其前期搭載故障率低的本田GY6(JF04E)引擎,而獲得口碑。迪爵125之銷售量僅略遜於臺灣第一台銷售突破一百萬輛的光陽豪邁125,兩車為臺灣人民1990年代至2000年代使用的主力車種之一,直至今日,能見度仍高。[1][2][3]

三陽 迪爵125
概览
制造商三陽工業/本田技研
生产日期1991(民國80)年 至
約2008(民國97)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速克達 (1990~2000)
相关车型光陽 豪邁125
Honda Spacy125
三陽 迪爵150
动力系统
引擎本田Honda JF04E(GY6)
三陽M92、HAM(H6T)
输出功率最大馬力:8.6匹/7500轉
最大扭力:0.95公斤米/4000轉
变速器V型皮帶無段自動變速
皮帶規格:743*20*30
最終齒輪:13*40
电动电池12V 7AH
悬架
前悬架TLAD(防俯衝拖曳臂)式 或 31芯潛望式
標準輪胎尺寸:3.50-10-4PR
后悬架310MM油壓偏心式
標準輪胎尺寸:3.50-10-4PR
规格
轴距1212mm
长度1732mm
宽度690mm
高度1050mm
整备质量91.4KG
年表
前身車型Honda Spacy125

迪爵125和豪邁125因為其車身大小以及級距適中,在當時二行程為主流的機車市場開拓出新的市場,並獲得成功,也因為如此,直接導致臺灣機車市場走向四行程125cc速克達的時代,並在幾年之內,使台灣道路上原先與速克達平分天下的跨坐式機車(檔車)能見度迅速降低。

迪爵125總共販售過四種型號:SP(斜板鼓煞)、SR(斜板碟煞)、SD(可動鼓煞)、R(可動碟煞)

設計和環境

豪邁125

1990年二月中旬,光陽工業推出熱銷機種豪邁125。因原先三陽機車推出與豪邁125打對台的二行程機種迪飛Difa125在市場上的表現差距太大,三陽工業遂要求本田提供與豪邁125相同的引擎,在本田的要求下,三陽提出了以汽車為概念的設計思路:雙車頭大燈、包含方向燈的車體保險桿、黃色的車燈等等,與豪邁的斜板上大燈不同,迪爵125將雙大燈的概念呈現為傳統的車手上大燈,成為迪爵車系標誌性的形象。[1]

三陽將此定義為以本田Spacy125引擎為基礎進化的機種。

車型和變種

迪爵125

1991年8月15日,三陽機車開放預購三台新車型,包含:飛馳50SR、飛馳100SR、迪爵125-SP。因為是三台車(三車為轟)同時上市的緣故,三陽將此活動命名為:「'91三陽機車轟動計畫」。[4]

1991年9月1日,迪爵125-SP正式上市,售價49,500元。[5]

產品訴求大致為:

  • 省油、強勁、低汙染的全新第二代四衝程125引擎
  • Double-Twin 雙貓眼型的車頭大燈
  • 大型隔熱式(MET-IN)置物空間

當時推出時的形象標語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場」「跨上迪爵,不再赤手空拳」,搭配當紅明星庹宗華代言的電視廣告,主打年輕男性市場。後來不久,也有針對女性推出的可動式(SD)版本。並有著新推出的顏色,以及和斜板式不同的車身顏色搭配。

1992年,迪爵125-SR上市前剎車使用160mm圓形碟盤、對二卡鉗的碟式剎車。除此之外,推出時取景自真實青藏高原的電視廣告也引起討論。

以上車型在民間時常稱為"一期迪爵",通常是指具有:車頭無風鏡、三件式前保桿、坐墊有造型線條、傳動蓋凹刻"HONDA"字樣,等等特點的前期迪爵125,在部分玩家眼中具有收藏價值。[6][7]

世紀迪爵125

於1993年7月上市,與原迪爵125同步販售一小段時間,增加新配色及改造塗裝,進行以下改動:增加斜板車標徽章、PASSING超車燈、新型儀表板、車廂內小燈(後期取消)、電鍍排氣管防燙蓋、一體式保險桿、鋼塑一體式後座握把等等,並新增可動式碟煞(R)版本引擎方面導入空氣二次噴射系統(A.I.)以及油氣蒸發回收系統(E.E.C)等排放污染防治裝置。

世紀迪爵亦是迪爵車系銷售量最高的車型,截至1998年,迪爵車系銷售約600,000輛,其中世紀迪爵依能見度事實上應判定占大多數(世紀迪爵銷售至約2001年)。

夢幻迪爵125

1996年推出,主打男性斜板市場,將迪爵原本標誌性的車頭雙大燈,改為斜板上單顆大燈,外型接近光陽豪邁125,未獲同原版的歡迎程度。2000年代初期,在中國大陸販賣,因其外觀類似三陽當地販賣的另一款車"三陽風速"(外型接近迪爵150),機型又稍小,故得名:"三陽小風速"。

風雲迪爵125、150

圖為臺灣警察局巡邏車之風雲迪爵。

1998年推出,造型大改,在原迪爵的基礎上使用更加圓潤的線條,搭配晶鑽大燈,並導入電鍍陶瓷汽缸。同年也推出可動式版本,取名「真情125」。當時台灣各地區警察局均有單位添購150版本作為警用機車。

引擎

GY6引擎在迪爵125引擎室內的樣子。

GY6(JF04E)是由本田技研在1980年代末發表的一款四行程124cc、單缸雙汽門、單凸輪軸(SOHC)強制氣冷水平式速克達引擎,除了迪爵125及豪邁125外,世界各地都可見到搭載此引擎的速克達機種。

前期,豪邁125及迪爵125化油器均搭載號數#110的主噴油嘴,副噴油嘴前者號數為#38,後者為#35。後期則統一為主噴油嘴#108,副噴油嘴#35,減少噴油量以達到排放標準,動力則有感調降。[8]

規格 迪爵125
總排氣量 124.6cc
壓縮壓力(公斤平方公分/RPM) 12.8/570
內徑x行程(mm) 52.4x57.8
壓縮比 9.2:1
機油容量 0.9公升
齒輪油容量 0.11公升
最高速度 89.3KM/H以上
最大馬力(匹/RPM) 8.6/7,500
最大扭力(公斤米/RPM) 0.95/4000
化油器形式 PD24J(VE45A)
火星塞形式 C7HSA
點火方式 C.D.I.電子點火
怠速迴轉數(RPM) 1600 至 1800

資料來源:迪爵125-SP 修護手冊[8]

新世代

三陽工業本田技研之經營理念逐漸分歧,於2002年結束技術合作,迪爵125車系一路上也有一些改變,與本田的關係及血統慢慢疏遠。從世紀迪爵完售起,迪爵125全車系之碟煞版本皆停售(迪爵125-SR、迪爵125-R),且鼓煞版本之剎車鼓內直徑加大至130mm。

搭載新引擎的迪爵125。

迪爵125

2001年,迪爵125進行改款,外觀上沒有任何變化,並重新使用"迪爵125"之名,但內部引擎已進行替換,使用在原先GY6之引擎系統進行改進、並改為使用陶瓷電鍍汽缸的新引擎(代號M92),最大馬力提升至9.8匹。

火焰迪爵125

2003年推出,調整配色及塗裝。使用改為一體式缸頭的新引擎(代號HAM)(H6T),曲軸、化油器及變速配置亦不同,壓縮比提升至11.2:1,馬力提升至10.8匹

火速迪爵125

2004年推出,此時迪爵125總銷量已突破1000,000輛調整配色及塗裝,及新增潛望油壓式避震器,以取代原先的TLAD避震器

競速迪爵125

2005年推出,新增以下配備:LED一體式尾燈(反光片由尾燈殼移至擋泥板)、全角度晶鑽反射面大燈、坐墊下防盜斷電開關、觸控式坐墊開關等等。其藍白色調火焰塗裝的特仕版也成為大眾對迪爵125新車的最後印象。

烈焰迪爵125

約2000年代末,因五期環保法規的發布及實施,臺灣機車工業已漸漸不生產化油器新機車,大約在該時期推出:迪爵125的最終款式。

引擎的不同之處及影響

  • 主要可以透過外觀分辨舊引擎(GY6)和新引擎的方法有以下:腳踏啟動改為腳踏桿體在軸心的後方(向車頭方向踩)、傳動蓋改為塑膠、空濾集氣箱造型不同、後輪輪框剎車股較大、排氣管不同、使用潛望式前避震、儀錶板不同等等。
  • 兩部新引擎之間主要的分別方法有:M92之齒輪油注入孔是面向車尾、HAM為一體式缸頭、M92之腳踏啟動桿體較為向上彎曲、
  • 迪爵125所使用的新引擎都是基於原GY6引擎進行優化改良,例如改用一體式缸頭、改用4汽門等等。M92、HAM也廣泛發展出、並搭載在其他車型,例:高手125、悍將125等等。
  • 因為迪爵125同一車系使用三種引擎的關係,在維修及保養時,容易令人混淆應該使用的零件型號。

缺點

迪爵125車系實際上搭載1980年代末程度的工業科技硬體,即便車輛妥善率良好,也有許多令消費者詬病的問題:

TLAD_from_HONDA_scooter
Trailing Link & Anti Dive SUS.(TLAD避震系統)
  • 避震效果差且前輪容易歪曲的TLAD搖臂式前避震系統
  • 使用壽命短且支撐不足的後避震器
  • 前中期車型底部電瓶槽位排水設計不良(造成車架鏽蝕乃至斷裂)
  • 照明系統亮度及電系供電不足
  • 鼓式剎車力道不足(新世代改為130mm剎車鼓有所改善)
  • 鑰匙防盜系統各車差異不大,造成易竊

流行文化及影響

社會

迪爵125是一部已經停產多年的機型,在臺灣機車的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便已停產多年,在台灣的街道上,能見度仍極高,與豪邁125同有著國民車的稱號,在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中也可見其芳蹤。在1990年代以前,機車普遍都沒有內置大型的置物空間,迪爵與豪邁的座墊下置物空間(MET-IN),改變了臺灣人的生活型態及用車習慣。[9][10]

改裝及飆車

迪爵125改裝車。

1990年代中期,大匹騎著迪爵125以及豪邁125改裝車的年輕人出現,車上大多搭載無消音塞(俗稱砲管)的大支排氣管,並在前置物箱裝上改裝卡帶音響,延續了一部份來自80年代的台灣速克達改裝風格,迪爵125及豪邁125的改裝風格大同小異,除了排氣管、音響及引擎動力方面,還有各種能見度高的外觀改裝,例如:印有明星肖像的後擋泥板、美式沙發椅墊、後靠背、空力套件、甚至是來自80年代光陽名流車系的空力套件和改裝型後貨架,也照樣被改上車。這群飆車族通常是成群結隊出現,且數量非常龐大,主要在路上做出各種特技、撥放流行音樂、集體行駛為主。[11][12][13]

不論是引擎動力、外觀等等,改裝市場上都充斥著相當多的套件,其因除了該車構造簡單、數量多、零件便宜之外,也包含了大多零件都可以與光陽豪邁125及其延伸車型共用的關係,所以使得零件流用性和市場普及程度更佳。因為車重較輕,一直到2010年代以前,迪爵125都還是台灣機車直線加速比賽以及各式機車競賽賽場上的常客,改裝技術純熟。同期熱門改裝車型有三陽迪奧50光陽NSR150等等。

機車工業

迪爵125的生命週期極長,其帶領台灣機車工業走向四行程125cc速克達的時代,使得一直到如今,台灣自主生產的部分國產機車,在各種設計結構方面,仍與迪爵125有關聯,或以其缺點為借鏡。三陽工業本身推出的機種,也有一部分,是基於迪爵125的概念或架構進行改良開發,例:阿蒂拉 Attila125、悍將 Fighter125、高手125、捍衛巡弋125等等。另外,迪爵125仍在許多機器腳踏車相關技術教學單位,作為教學車或考試車繼續服役。迪爵125與豪邁125使用的水平式引擎,以及坐墊下置物空間(MET-IN)因為受到歡迎,在1990年代以後成為現代速克達機車的標準配備及設計指標。[1]

迪爵125及豪邁125的激烈競爭,甚至導致台灣山葉在1992年引進同為四行程125cc級距,如今為人熟知的山葉Cygnus(迅光 Fuzzy)125,迅光125也很大程度挽回了台灣山葉在引進上一代山葉Cygnus迎光150)所失去的對設計及製造四行程引擎車輛的聲譽。[1]

參考資料

  1. 王明堂; 游萬來. . 設計學報. 2009-03, 14 (1): 90-91.
  2. 蔡依倫; 方世杰. . www.if.itri.org.tw. [2023-12-12].
  3. . Yahoo News. 2018-06-21 [2023-12-12] (中文(臺灣)).
  4. . 摩托車雜誌 (摩托車雜誌社). 1991-07, (79): 24-25.
  5. . 流行騎士 (摩托車雜誌社). 1992-12: 152.
  6. 公路局. . 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局. 2015-03-04 [2023-12-10] (中文(臺灣)).
  7. 公路局. . 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局. 2015-03-04 [2023-12-10] (中文(臺灣)).
  8. . 台灣: 三陽工業. 1991: 1–2.
  9. . MOTO7 專業汽機車資訊. 2020-06-28 [2023-12-12] (中文(臺灣)).
  10. . MOTO7 專業汽機車資訊. 2017-02-08 [2023-12-12] (中文(臺灣)).
  11. 聯合新聞網. . 報時光. [2023-12-09] (中文(臺灣)).
  12. 蔡明德. . flickr. 2012-12-12.
  13. 暢NEWS. . 暢NEWS. 2020-07-23 [2023-12-10]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