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碑

下马碑,别称下马牌,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碑牌。多用汉白玉花崗岩大理石木材等石木材料制成。竖立在寺庙、墓陵、宫殿等庄肃建筑群的正门(即南门)左右两侧,提醒路过人员从马骡上或轿子上下来步行通过,以表示对建筑物中的人物或神灵的恭敬。下马碑是一种谕令碑,即碑文等同于帝王口谕的命令,门前有看守兵卒监督,违令者甚至会被斬首惩罚。它也是一种封建社会等级礼仪的象征,来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五伦观念。

下马碑
中国山东曲阜孔庙正门前侧立的下马碑,提醒人们路过此地时下马下轿步行,以示敬意
·永乐十五年(1417年)重立
越南语名称
國語字
儒字
名稱
諺文
汉字
日语名称
汉字
蒙古语名称
傳統蒙文 ᠮᠣᠷᠢᠨ ᠡᠴᠠ
ᠪᠡᠭᠣᠬᠣ
ᠭᠡᠷᠠᠯᠲᠣ
ᠬᠦᠰᠢᠢ᠎ᠡ
ᠴᠢᠯᠠᠭᠣᠨ
满语名称
满文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ᡵᡝ
ᡝᠯᡩᡝᠩᡤᡝ
ᠸᡝᡥᡝ
穆麟德转写morin-ci ebure eldengge wehe
太清转写morin-qi ebure eldengge wehe

分布

下马碑主要立于以下三种建筑群前:各朝各代的皇家墓陵(如明十三陵清西陵)、祭祀或供奉先君圣祖的庙宇(如孔庙历代帝王庙)(宗教聖地)、帝王宫殿(如南京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可知最早的下马碑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正门前,初立于·明昌二年(1191年),而后又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重立,保留至今。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均在其疆域上立过下马碑,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在汉字文化圈影响到的周边国家与地区亦有竖立下马碑的习惯。各地下马碑举例有:中国大陆北京历代帝王庙[參⁠ 1]臺灣臺南孔庙[參⁠ 2]朝鲜开城善竹橋[參⁠ 3]韩国首爾宗庙[參⁠ 4]東關王廟琉球那霸崇元寺[參⁠ 5]日本八幡石清水八幡宮[參⁠ 6]越南河内文庙[參⁠ 7]蒙古国巴伦布兰庆宁寺[參⁠ 8]香港澳門历史上雖然没有建过孔庙或皇家陵寝,但一些傳統建築如宗祠等也有下马碑,例如香港屏山鄧氏宗祠前就有下馬碑。

碑文

后金皇太极在位时期,建州女真人中国东北地区使用过满文或满文汉文合璧的下马碑。而后清朝康熙年间首先立满文汉文蒙古文三文合璧的下马碑。乾隆年间增加了藏文察合台文托忒文,使得现今所见文字最多的下马碑为六文合璧的下马碑,北京历代帝王庙正门前左右侧的两幢下马碑便是一例。北京历代帝王庙正门(南门)前左右两侧各立一幢下马碑,各刻三文。右侧东下马碑碑阳面由左向右分别刻着汉文、满文、托忒文。左侧西下马碑碑阳面由左向右分别刻着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两碑碑阴均有文字,各碑碑阳文字均是另碑碑阴文字。满文别称“清文”,即满语书面语在清朝的书写形式;托忒文即漠西蒙古文,今称蒙古语西部方言,使用接近蒙古文字的托忒字母书写;藏文别称“番文”、“西番文”、“两番文”,即藏语书面语在清朝的书写形式;蒙古文简称“蒙文”,即蒙古语书面语在清朝的书写形式;察合台文别称“回文”、“回子文”、“回回文”,即今维吾尔语在清朝的书面语——察合台语的书写形式[註⁠ 1]。历代帝王庙前的景德街早在明·嘉靖年间因兴建帝王庙改为步行街[參⁠ 9],是北京最早的步行街之一。

下马碑碑文多为提醒路过人员下马的言辞。其汉文碑文一律采用繁体字楷书纵排人工刻写。满文、蒙古文和托忒文同样按照各自书写习惯的楷体纵排人工刻写。而藏文和察合台文则按照二语的书写习惯横排刻写,各行一至三字,刻不下则按音节断音改行刻写。其中藏文由左向右刻写,察合台文由右向左。满、蒙、藏、托忒文句末有各自文字的传统句号标点(),汉、察二文句末无标点。以下不完整的列出各地各文的下马碑碑文(鼠标悬浮词上可获取文字转写注音信息):

汉文满文蒙文藏文回文托忒文
下馬
下馬碑
守令以下皆下馬
大小人員皆下馬
大小人員至此下馬碑
大小人員過此者皆下馬
官員至此下馬
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諸王以下官員等至此下馬
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ᡥᠠᡶᠠᠨ ᡩᠠᡨᠠ ᡠᠪᠠᡩᡝ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
ᡤᡝᡵᡝᠨ ᡥᠠᡶᠠᠨ ᡳᡵᡤᡝᠨ ᡠᠪᠠᡩᡝ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
ᡤᡝᡵᡝᠨ ᠸᠠᠩ ᠴᡳ ᡶᡠᠰᡳᡥᡡᠨ ᡥᠠᡶᠠᠰᠠ ᡠᠪᠠᡩᡝ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
ᠪᡳᡨ᠌ᡥᡝ ᠴᠣᠣᡥᠠᡳ ᡥᠠᡶᠠᠰᠠ ᠴᠣᠣᡥᠠ ᡳᡵᡤᡝᠨ ᡳ ᡠᡵᠰᡝ ᡠᠪᠠᡩᡝ ᠵᡳᡶᡳ ᠮᠣᡵᡳᠨ ᠴᡳ ᡝᠪᡠ᠈
ᠣᠯᠠᠨ ᠲᠦᠰᠢᠮᠠᠣᠨ ᠪᠡ ᠬᠠᠮᠣᠠᠨ ᠢᠷᠭᠡᠨ ᠡᠭᠦᠨ ᠸᠣ ᠮᠣᠷᠢᠨ ᠡᠴᠠ ᠪᠡᠬᠣ᠈
བལོར་པོ་
མང་མ་
རནམས་དང་
འབངས་
དམངས་
ཐམས་
ཅད་འདི་
ལ་རཏ་ལས་
བོབ་ཉིག།
بارجه
مَنسوبدار
لاعینه
بوير
ده
آط
دين
توش
ᠣᠯᠠᠨ ᠲᠦᠰᠢᠮᠠᠣᠨ ᠪᠡ ᠬᠠᠮᠣᠠᠨ ᠢᠷᠭᠡᠨ ᠡᠭᠦᠨ ᠸᠣᠷ ᠮᠣᠷᠢᠨ ᠡᠴᠠ ᠪᠡᠬᠣ᠈

用途

置于四合院外的上马石

人员在逾过下马碑前,下马出轿,或步行进入庙宇、陵墓、宫殿等建筑物内,或步行走过门前到达另一侧的下马碑后方可上马回轿。为停留马匹的方便,客人若在殿府内过夜则有仆人迁走马匹喂饮水和饲料,若暂留,下马碑旁有拴马桩供马匹主人拴迁马匹使用。一些较大的王府官府有专门的马厩,不在门前立拴马桩。北京宣武门原有一条拴马桩胡同[註⁠ 2],功能类似于现代的停車場,是进宫人士暂养马匹的场所。离走时又有“”形的两台阶式上马石,方便客人登马。明代翰林院大学士金幼孜作了一首《晚出西長安街詩》,谈到出宫步行西长安街走过西长安门后便可“登鞍”上马:

白髮蒼蒼老從官,籃輿自便懶登鞍。
京華久住郊遊少,惟有西山總耐看。[參⁠ 10]

保护状况

韓國東關王廟的下馬碑

虽然下马碑并不属于石刻艺术,但由于其多为朝廷或地方衙门官方所制,石料质地以及雕刻的工匠水平都高于凡常。在古代,下马碑的数量相对较多,因其平凡所以一直没有引起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视。经过数百年的周折,石碑数量大减,而且现存石碑多有风化、破损、断裂等痕迹。北京历代帝王庙的两幢石碑在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的名义从基石上搬下、砸断并埋入地里,直至1999年10月文化部门在修缮历代帝王庙时才被挖掘出来,移回正门两侧,恢复了原貌。现在中国各地的下马碑都被列入保护文物名单,成为不可交易的国宝。沈阳故宫东门外南北两侧各立一幢下马碑,立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刻有汉、满、蒙、回、藏五文。1999年6月21日凌晨2时许,福满楼餐饮有限公司司机,卢志会,驾驶一辆奔驰轿车撞上北侧的下马碑,石碑倒裂,卢当场死亡。因为下马碑不是售卖物品,所以属于“无价之宝”,沈阳故宫博物院方面参考鉴定小组的建议,确定被撞裂的北下马碑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索取赔款2700万元人民币。2000年此案在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2005年送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下马碑最终以2000万元人民币为基数,车主赔偿100万元人民币。2008年10月22日沈阳故宫博物院将现代复制的一幢下马石碑立于北碑原位置,将撞裂的原石碑放在馆内保存。[參⁠ 11][參⁠ 12][參⁠ 13]

注释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下马碑
[註⁠ 3]
  1. 察合台語是现今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的原语,虽然口语上早在察合台汗國灭亡后就开始异别,但作为二语共同的书面语一直使用到1920年代。此外,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回回语”另可泛指回鹘语高昌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来自西域的言语。
  2. 今分为北小拴胡同、马桩胡同、双马桩胡同等等。

参考资料

[參⁠ 14]
  1. . 2012年7月13日 [201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25日)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13-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30) (中文(臺灣)).
  3. . [201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5-02) (韩语).
  4. . 돌문화관.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韩语).
  5. . [2013-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日语).
  6. . じゃらんnet. [2017-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日语).
  7. . Du lịch Online.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越南语).
  8. (PDF). [2017-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2-19) (蒙古语).
  9. 吴长元. . 清朝.
  10. 金幼孜. . 明朝.
  11. . 万维读者网引自辽沈晚报. 2000-07-12 [2013-01-18] (中文(中国大陆)).
  12. . 中国网. 2008-10-27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中文(中国大陆)).
  13. . 新华网. 2008-11-05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