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义园
简介
东北义园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这里均是大学士、翰林居住的园林。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该园先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劫掠,变为废园。[1]
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军官兵及东北籍民间人士入山海关来到北平,许多难民也涌入北平,一些东北籍人士在山海关内逝世。1933年,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主持成立的“东北难民救济院”决定出资购买一处墓地,用以安葬这些东北籍人士,这就是东北义园。1935年建成时,东北义园的总占地面积为三百多亩,张学良亲自担任东北义园第一任管理委员会主任。[1][2]
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东北义园主任王春元曾在东北义园空地引种“大久保”、“岗山白”等十余个优良品种桃子,以“东北义园大蜜桃”享誉北平。[3]
东北义园管理委员会委员长万福麟。委员李友蘭、胡毓坤、鲍毓麟、高纪毅、于省吾、吴瓯、邵文凯、沈振荣、石渭、萧正卿、刘哲、门致中、萧振瀛、富占魁、翟文选、齐耀珊、栾贵田、叶弼亮、宋常延、李海春、祁大鹏、庞作屏、史靖寰、张复、张乐山、潘经武、杜超傑、马曼卿、张振鹭、刘鹤龄、姚东翰、王瑞之,其中常委7人:高纪毅、邵文凯、李友蘭、史靖寰、李海春、胡毓坤、栾贵田。公墓经理为高纪毅。[4]
1961年3月,北京市民政局接管东北义园,将其改名为“西苑公墓”。后来,又更名为“西苑福利园艺场”。1992年6月,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接管,更名为“西静园公墓”。1993年,北京市西静园管理处经市编办批准成立,为副处级殡葬事业单位,隶属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下辖外侨公墓和西静园公墓。2007年10月,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奉命正式接管西静园公墓,将其恢复原名“东北义园”。[1][2]
该墓园分成东、西两院,分为“忠”“孝”“节”“义”四个墓区,意在纪念流亡山海关内客死他乡的东北义士“尽忠保国、尽孝卫家、尽节抗日、尽义结盟”之举。安葬在此的名人有张作相、張廷樞、于凤楼(于凤至胞兄)、彭贤(东北边业银行总裁)、高维岳、于珍等等。此外,1948年北平七五惨案中遇难的8名东北籍大学生也葬在东北义园。 2012年9月,东北义园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
2011年11月22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东北义园”有关情况的报告》(海政报〔2011〕31号)印发。[6]
参考文献
- .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0).
- . [2014-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4).
- . [2015-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3).
- 冯其利,东北义园名人补遗,北京档案史料2007年第4期
- .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1).
- . [2013-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9).
- 《东北义园名人补遗》介绍其为:“刘云涛,沈阳兵工厂财务委员,1928年6月4日日军沈阳西郊皇姑屯炸毁火车时,他也在车上,1966年l0月21日卒。其子刘佛丁,南开大学教授,1937年l1月5日生,2000年4月27日卒,骨灰墓在今西静园。”
- 《东北义园名人补遗》介绍其为:“段中藩,龙江人,东北挺进军少将处长,住西城学院胡同30号,子段铁嵛1942年购置房产。段中藩是1956年1月21日安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