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鸟龙属
丝鸟龙(属名:Serikornis)是中国辽宁省晚侏罗世髫髻山组一属小型、有羽毛的近鸟龙科恐龙,模式种为孙氏丝鸟龙(Serikornis sungei)。
丝鸟龙属 化石时期:中侏罗世, | |
---|---|
以上颌牙齿为特征的正模标本的鼻尖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鸟盗龙类 Averaptora |
演化支: | 鸟翼类 Avialae |
科: | †近鳥龍科 Anchiornithidae |
属: | †丝鸟龙属 Serikornis Lefèvre et al., 2017 |
模式種 | |
†孙氏丝鸟龙 Serikornis sungei Lefèvre et al., 2017 |
发现
丝鸟龙在2017年8月首次叙述,值得注意的是其正模标本中所代表的羽毛类型的多样性。该标本是一副完整的、有关节的骨架,保存在一块石板之上并具有广泛的表皮结构(integumentary structures)。[1]标本的羽毛印痕包括沿颈部排列的纤细的小束羽毛、手臂上短而对称的叶片状羽毛及后肢上的绒毛和细长的正羽。虽然其解剖结构与鸟类以及衍生驰龙科(如小盗龙)具有相同特征,但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入鸟类起源附近的有羽毛恐龙类群中,因此它不太可能是飞行生物。[2][3]
其学名含义为“丝绸鸟类”,指化石中明显的绒毛状身体覆盖物。[1]标本的昵称“Silky”是指后肢上精致的细丝与现代家鸡品种竹丝鸡(Silkie)惊人的相似性。[4]
叙述
丝鸟龙的骨骼形态暗示了一个没有飞行适应力(flying adaptations)的陆地生态学(terrestrial ecology)。尾巴下部被细丝覆盖,上部被尾羽覆盖。对称的、无羽节的飞羽附着在前肢上,后肢细长的羽毛延伸到脚趾,表明后肢的飞羽近化自之前居住在地面上,之后才选择树栖生活方式(也可能是滑翔)的手盗龙类。[1]
丝鸟龙的喙骨缺乏在近鸟龙身上所出现的诊断性装饰,但其区别在于结节喙突(tuberculous coracoid)被拉长形成一个嵴(crest)。髂骨的髋臼后刃(postacetabular blade)比近鸟龙更坚固且更方,但比曙光鸟更不坚固且更不呈四边形。坐骨没有表现出符合近鸟龙的特殊背向直立形态(dorsocaudally straight morphology),并有一个狭窄的钩状突起。该属的另一个特征是其上颌前牙非常大,约为其它牙齿的两倍长。由于骨骼被压缩在一个平面上,Lefèvre和其同事使用了一种新的称为光成像的微扫描技术来识别椎骨中的气腔:颈椎有一个小型气腔,这是许多其他虚骨龙类所共有的衍生特征。[1]
分类
Lefèvre等人(2017年)的系统发育分析将丝鸟龙和其它来自中国的晚侏罗世近鸟类列为基础近鸟类,位于真手盗龙类之外。[1]
廓羽盗龙类 Pennaraptora |
| ||||||||||||||||||||||||||||||||||||||||||||||||||||||||||||||||||||||||||||||||||||||||||
在Cau等人(2017年)对哈兹卡盗龙的叙述中,他们在研究中纳入了大规模系统发育矩阵,将该属放在了新描述的近鸟龙科中,[5]仍与始中国羽龙并列。[2]
参见
- 2017年初龙类古生物学研究
参考资料
- Lefèvre, U.; et al. . The Science of Nature. 2017, 104 (74): 74. PMID 28831510. doi:10.1007/s00114-017-1496-y.
- Cau, A.; Beyrand, V.; Voeten, D.; Fernandez, V.; Tafforeau, P.; Stein, K.; Barsbold, R.; Tsogtbaatar, K.; Currie, P.; Godefroit, P. . Nature. 2017, 552 (7685): 395–399. PMID 29211712. doi:10.1038/nature24679.
- Switek, Brian, , Laelaps: A Scientific American blog, 2017-09-01 [202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 Cau, Andrea, , Theropoda, 2017-08-22 [2021-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4)
- Foth, C.; Rauhut, O.W.M. .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7, 17 (1): 236. PMC 5712154 . PMID 29197327. doi:10.1186/s12862-017-107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