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郡
沿革
西漢
秦時其地屬恒山郡。漢景帝三年(前154年),立皇子劉勝為中山王,分常山郡(故恒山郡)東部置中山國,治所在盧奴縣(今河北省定州市)。
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推恩置廣望、將梁、薪館、陸城、薪處五侯國,別屬涿郡。元朔三年(前126年),推恩置陸地侯國,別屬涿郡。元朔四年(前125年),推恩置臨樂、東野、高平、廣川四侯國,別屬涿郡、平原郡等鄰郡。元朔五年(前124年),推恩置桑丘、高丘、柳宿、戎丘、樊輿、曲成、安郭、安險、安道九侯國,別屬涿郡等鄰郡。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中山國屬冀州刺史部。昭帝元鳳五年(前76年),推恩置成侯國,別屬涿郡。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推恩置宣處侯國,別屬鄰郡[1]。五鳳三年(前55年),國除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領九縣:盧奴、北平、唐、深澤、苦陘、曲逆、望都、新市、毋極。
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徙清河王劉竟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建昭四年(前35年),中山王薨,無子,國除為中山郡。成帝陽朔二年(前23年),徙信都王劉興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綏和元年(前8年),以涿郡北新成、安國、新處、陸成、安險五縣益封中山國。[2]
東漢
漢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4],省併深澤、新處、陸成三縣。建武十七年(41年),進封右翊公劉輔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兼食常山郡。建武二十年(44年),徙封中山王為沛王,復為中山郡。建武二十六年(50年),代郡廣昌縣改屬中山郡。建武中,北新成縣改屬涿郡。
建武三十年(54年),徙封左翊王劉焉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削安險縣,別屬涿郡。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常山郡上曲陽縣益封中山國。元和中(84年-87年),歸還安險縣,後改為安熹縣。章和二年(88年),改曲逆縣為蒲陰縣,苦陘縣為漢昌縣。順帝永建五年(130年),河間國推恩置蠡吾侯國,別屬中山國。至此,中山國領十三縣(侯國):盧奴、北平、毋極、新市、望都、唐、安國、安憙、漢昌、蠡吾、上曲陽、蒲陰、廣昌。
桓帝本初元年(146年),蠡吾侯國除為縣,後還屬河間國。延熹元年(158年),分中山國、河間國、安平國数县置博陵郡,安國縣改屬之。後代郡靈丘縣改屬中山國。靈帝末,中山王絕嗣,國除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領十二縣:盧奴、北平、毋極、新市、望都、唐、安憙、漢昌、上曲陽、蒲陰、廣昌、靈丘。[5]
魏晉北朝
曹魏時,改漢昌縣為魏昌縣。後毋極縣併入魏昌縣,省併靈丘縣,廣昌縣還屬代郡,上曲陽縣還屬常山郡。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進封濮陽王曹袞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6]。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國除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領八縣:盧奴、北平、新市、望都、唐、安喜、魏昌、蒲陰[7]。
十六國時期,中山郡先後為漢(314年-319年)、後趙(319年-350年)、冉魏(350年-351年)、前燕(351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後燕(384年-397年)所有。後燕建興元年(386年),慕容垂稱帝,都中山城,分冀州中山等郡置司州,中山郡置尹,改盧奴縣為弗違縣。[8]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盡有除中山城以外的中山郡之地。皇始二年(397年),取中山城,復弗違縣為盧奴縣,改燕之司州為安州,天興三年(400年)又改為定州。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常山郡上曲陽縣併入新市縣。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年),分魏昌縣復置毋極縣。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分新市縣復置上曲陽縣,仍屬中山郡。孝明帝孝昌中(525年-528年),分中山郡北平、蒲陰、望都三縣置北平郡。至此,中山郡領七縣:盧奴、新市、上曲陽、唐、安喜、魏昌、毋極[9]。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併盧奴、唐、魏昌三縣;改上曲陽縣為曲陽縣;廢北平郡,其所領蒲陰、望都二縣併入北平縣,改屬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領五縣:新市、曲陽、安喜、毋極、北平。[8]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因避諱改中山郡為鮮虞郡。開皇三年(583年),廢鮮虞郡,領縣直屬定州[8]。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定州為博陵郡。
人口
長官
中山太守(23年-41年)
中山相(54年-)
中山太守(397年-504年)
中山太守(520年-577年)
- 趙叔隆,天水人,北魏孝明帝正光中在任。[45]
- 崔習,字貴禮,博陵安平人,北魏孝明帝時追贈。[39]
- 李孚,字仲安,隴西狄道人,北魏孝莊帝永安元年(528年)離任。[46]
- 竇瑗,字世珍,遼西遼陽人,東魏孝靜帝時在任。[47]
- 蘇淑,字仲和,武邑人,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至三年(541年)在任,卒官。[47]
- 韋道建,京兆杜陵人,東魏孝靜帝武定末帶。[48]
- 陽休之,字子烈,北平無終人,北齊廢帝天保十年(559年)離任。[49]
- 盧士邃,字子淹,范陽涿人,北齊時在任。[49]
- 源文舉,西平樂都人,北齊時帶。[50]
- 源楷,字那延,西平樂都人,北齊時在任。[50]
- 陸彥師,字雲房,清都臨漳人,北齊時在任。[51]
國主
- 中山靖王劉勝,前154年-前113年在位。
- 中山哀王劉竟,前43年-前35年在位。
- 中山孝王劉興,前23年-前8年在位。
- 中山王劉輔,41年-44年在位。
- 中山簡王劉焉,54年-90年在位。
- 中山恭王曹袞,232年-235年在位。
- 中山王曹孚,236年-265年在位。
- 中山王司馬睦,265年-277年在位。
- 中山王司馬耽,277年-292年在位。
- 中山王司馬緝,293年-304年在位。
- 中山公-中山王-魏王石虎,319年-330年-333年-334年在位。
- 中山王慕容暐,354年-357年在位。
- 中山王慕容沖,359年-370年在位。
- 中山公苻詵,?-385年在位,384年封土失陷。
- 中山獻武王元英,504年-510年在位。
- 中山文莊王元熙,513年-520年在位,520年國除,525年追復封爵後不再設內史。
參考書目
註釋及徵引文獻
- 《漢書·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
-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
- 《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 建武元年(25年),雖封劉茂為中山王,中山郡仍置太守,並未改為中山國。參見黄学超:《东汉“有国无王”现象探研》,《中国史全国博士生论坛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5年。
- 李曉傑《東漢政區地理》
- 《三國志·卷二十·魏書二十·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國北朝卷》
- 《魏書·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上第五》
- 《續漢書·志第二十·郡國二》
- 《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第六十八》
- 《後漢書·卷三十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 《後漢書·卷十五·李王鄧來列傳第五》
- 《後漢書·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 《後漢書·卷二十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
- 《後漢書·卷四十六·郭陳列傳第三十六》
- 《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 《續漢書·志第十三·五行一》章懷註引《東觀書》
-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 《晉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五》
- 《晉書·卷一百五·載記第五》
- 《晉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九》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誌疏证》杨顺墓誌等作“石中山相”,《魏書·楊播傳》則作“仕慕容氏,卒于中山相”。按,前燕先後有兩位中山王,應設中山內史,後燕則設中山尹,均不可能有中山相,當以墓誌為是。
- 《資治通鑒·卷九十九·晉紀二十一》
- 《資治通鑒·卷一〇六·晉紀二十八》
- 《晉書·卷一百二十三·載記第二十三》
- 《資治通鑒·卷一〇八·晉紀三十》
- 《魏書·卷二·太祖紀第二》
- 《魏書·卷二十八·列傳第十六》
- 《魏書·卷五十·列傳第三十八》
- 《魏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
- 《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
- 《周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
- 《魏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二》
-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魏故張府君墓誌銘
- 《魏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
-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
-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魏故穆君之墓誌銘
- 《魏書·卷八十三上·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
- 《魏書·卷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
- 《魏書·卷十八·太武五王列傳第六》
-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
- 《魏書·卷八十八·列傳良吏第七十六》
- 《魏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 《北齊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四》
- 《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五》
- 《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