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
九尾狐,中国神話生物,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还有《海外东经》云:「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大荒东经》云:「有青丘(青邱)之国,有狐九尾。」[1]
九尾狐 | |||||||
汉语名称 | |||||||
---|---|---|---|---|---|---|---|
汉语 | 九尾狐 | ||||||
简化字 | |||||||
| |||||||
名稱 | |||||||
諺文 | |||||||
汉字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
|
流传
相传狐狸有灵足,尾巴聚灵氣,尾一分为二,终至九尾。九尾狐有不死之身而且会喷火。傳說吃下九尾狐的肉就不會受到魅惑還可以避開妖邪之氣。
九尾狐至少在宋代以前都是屬於祥獸,在春秋戰國時期發掘出的墓葬群,其墓室壁畫不乏有九尾狐與四神獸一起的圖畫,另有說法指出九尾狐為西王母的座騎,且其毛色單一,故有著謙遜之意。
約宋代後,九尾狐才開始偏向魅惑、欺騙等形象。及至明代小說《封神演義》成書後,九尾狐為惡獸的觀念已大致成定局;在《封神演義》中,九尾狐乃奉女娲之命前去誘惑商紂王,而後周武王伐纣,九尾狐化身妲己,做了許多壞事讓紂王失去了民心與江山。民間傳說亦流傳九尾狐會化身各種人物以媚惑欺騙,因此狐狸便成為狡猾的代名詞。
大眾文化
参考
- 劉向, 劉歆. . 達觀. 2018. ISBN 978986580575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