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站

京口站日语: Kyōguchi eki */?)是位於兵庫縣姬路市城東町字北神屋418番2號,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的播但線車站[1]

京口
西邊望向車站大樓(2010年8月)
西邊望向車站大樓(2010年8月)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兵庫縣姬路市城東町字北神屋418番2號[1]
地理坐标34°50′2.25″N 134°42′18.34″E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高架車站[1]
1面2線[1]
其他
电报码キチ
历史
启用日期1898年(明治31年)2月18日[1]
上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1,034人次(不含下車乘客)
2016
邻近车站
上一站 JR西日本 下一站
姬路
1.7km
终点站
播但線
距離姬路1.7km
野里
2.6km
备注
無人車站[1]
設有自動售票機
在此站與姬路站之間為近畿統括總部福知山分社的邊界(此站往野里方向由福知山分社管理)

播但線的起點站是姬路站,該站由近畿統括總部神戶分社)管轄,此站往野里方向由福知山分社管轄,並為管轄區中最南車站[1]

歷史

  • 1898年(明治31年)2月18日 - 播但鐵道姬路站野里站之間開設此站[1]。開始提供旅客和貨運服務。
  • 1903年(明治36年)6月1日 - 播但鐵道轉讓營業權至山陽鐵道,成為山陽鐵道車站。
  • 1906年(明治39年)12月1日 - 根據鐵道國有法,山陽鐵道被國有化,成為官設鐵道車站。
  • 1909年(明治42年)10月12日 - 制定路線名稱,此站成為播但線車站。
  • 1911年(明治44年)
    • 7月 - 由於貨物運送量急增,並開始收購周邊土地以進行擴張工程[2]
    • 12月1日 - 翻新車站大樓[2]
  • 1961年(昭和36年)10月1日 - 結束貨物起卸業務。
  • 1972年(昭和47年)2月1日 - 成為無人車站。
  • 1984年(昭和59年)10月1日 - 成為高架車站[1]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 伴隨國鐵分割民營化,車站由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營運。
  • 2016年(平成28年)3月26日 - 此站可使用IC卡ICOCA[3]。站內設置了IC卡專用簡易閘機。

站名由來

此站附近是山陽道,離開姬路前往京(都)方向的地段,因而名為「京口」。

車站構造

月台(2019年2月)

車站是一座高架車站,設有1面2線的島式月台,設有列車交會[1]。此站配線不是一線通過結構,而是Y字分支結構,因此月台設有方向性。

原本車站是地面車站。後來隨著播但線高架化,成為現時車站[1]

此站是由福崎站管理的無人車站。車站內設有閘口,櫃臺已經落閘封閉。在閘口前設有直立式自動售票機。此站沒有自動閘機,但是設有IC卡專用簡易閘機。在播但線電氣化後,於1998年起部分時期曾經設有車站職員當值,後來再次成為無人車站。

月台

月台路線上下行方向
1 播但線 上行 姬路方向
2 下行 寺前和田山方向

使用狀況

根據「兵庫縣統計書[4]」,2016年(平成28年)度1日平均乘車人次為1,034人

以下為近年1日平均乘車人次列表。

年度 1日平均
乘車人次
2000年 821
2001年 839
2002年 851
2003年 863
2004年 873
2005年 870
2006年 869
2007年 885
2008年 894
2009年 916
2010年 952
2011年 946
2012年 965
2013年 1,030
2014年 987
2015年 1,037
2016年 1,034

車站周邊

車站東邊設有空襲之碑。在太平洋戰爭時,車站周邊曾經受到空襲(姬路空襲)。

在戰前,此站鄰近大日本帝國陸軍第10師團川西航空機姬路製作所[1]

  • 姬路市立城東小學
  • 姬路市立東光中學[1]
  • 淳心學院中學·高等學校
  • 姬路商工會議所
  • 國立醫院機構姬路醫療中心
  • 京口團地
  • 京口高爾夫中心
  • 國道2號
  • 國道312號
  • 國道372號
  • 神姬巴士「京口站前」巴士站

相鄰車站

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
播但線
姬路京口野里

注腳

  1. . 神戸新聞総合出版センター. 2011-12-15: 149. ISBN 9784343006028 (日语).
  2. 『姫路市史 市制施行三十年記念』(播磨史談會編,姫路市政廳,1919年)P.374
  3. (PDF) (新闻稿). 西日本旅客鉄道. 2015年12月18日 [2016-03-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5) (日语).
  4. 兵庫県統計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日語)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京口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