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空軍48號班機空難
伊朗空軍48號班機(ULF48)是伊朗帝國空軍的一架波音747-131SF軍事運輸機,由德黑蘭飛往新澤西州麥奎爾空軍基地,中途經停馬德里。[2]格林尼治平时1976年5月9日14時30分許,編號為5-283的一架波音747-131F執行該班機,在馬德里準備降落時遭雷擊墜毀,機上10名機組人員和7名乘客全部遇難。[1]
失事飛機仍服役于環球航空時(1974年攝於芝加哥) | |
事件概要 | |
---|---|
日期 | 1976年5月9日 |
摘要 | 雷擊導致油箱爆炸 |
地點 | 西班牙马德里郊區 |
飞机概要 | |
机型 | 波音747-131SF |
營運者 | 伊朗帝國空軍 |
註冊編號 | 5-8104 [1] (一說5-283 [2][3]) |
起飛地 | 伊朗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 |
最後地 | 西班牙马德里托雷洪空軍基地 |
目的地 | 美國新泽西州麥奎爾空軍基地 |
乘客 | 10 |
機組人員 | 7 |
死亡 | 17 |
受傷 | 0 |
生還者 | 0 |
涉事航機
此次墜毀的波音747-131F原本是一架交付給環球航空的客機,生產序列號為19677,是波音製造的第73架747,使用四台普惠JT9D-7A發動機,於1970年9月15日首飛,十一天後交付給環球航空,註冊編號為N53111。[3]1975年10月,該機退出環航機隊,在堪薩斯州威奇托被改裝為貨機,次年3月1日交付伊朗帝國空軍。該機的最後檢修日期為1976年5月4日,檢修後已累計飛行14個小時。[2]
事故經過
ULF48於5月9日8時20分從德黑蘭起飛,起飛時的總重量為610299磅,其中包括254600磅的燃油,而飛機當時所用的燃油是JP-4和Jet A這兩種航空煤油的混合物。這架波音747載有10名機組人員及7名乘客,預定於格林尼治時間14時50分抵達馬德里。14時15分,ULF48被通知預定的抵達時間為14時40分,七分鐘之後接收到馬德里的天氣狀況。14時25分,馬德里空管批准ULF48下降至FL100空層,ULF48報告其已從FL270空層下降,但於14時30分因雷雨請求備降。14時32分,馬德里航管通知ULF48降至5000英呎,一分鐘後機組人員聯繫馬德里進場管制,請求無線電導航,馬德里管制隨即通知ULF48將航向轉為260°,機組告知他們正向5000英呎下降之後即與馬德里管制失去聯繫。這架波音747在左側機翼脫落之後墜毀於平均海拔3000英呎處的一個農田,機上17人全部死亡。[2]
目擊情況與天氣
事發時,馬德里多地有雷陣雨。目擊這一空難的人位於巴尔德莫罗南部或失事飛機航線沿線,其中至少2人稱飛機遭到雷擊。一些人稱飛機的1號引擎起火,但其他人稱只看到飛機從雲中穿入及穿出。而聲稱看到飛機爆炸起火的目擊者認為事發時間為當地時間16時30分,飛機高度為地面以上6000英呎,航向磁偏角為220°。
殘骸
飛機殘骸散落在長5海里,寬2海里的區域內,該區域內又有三個殘骸集中地。第一個區域包括左翼尖、副翼碎片、放油管線的一部分及1號油箱側壁,離機身殘骸位置最遠。第二個區域包括左機翼前部、1號發動機的推力反向器及尾噴管,以及克魯格襟翼。第三個區域也是最大的殘骸區域,包括機身、4個引擎、尾翼及整個右側機翼。
調查
失事飛機殘骸並未發生金屬疲勞或腐蝕,但左側機翼的前翼樑發生兩處損壞,這導致了放油管線的脫離。翼尖、1號油箱、2號油箱均有起火痕跡,而它們相互孤立。左側翼尖及垂直尾翼被發現雷擊的痕跡,在隨後的調查中,雷擊被認為是導致1號油箱爆炸的原因。[2]
事後
1976年6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要求波音747的用戶檢查747機翼及油箱干艙的洩漏情況,多數飛機被檢測出干艙的洩漏,波音公司也改進了747的油箱。[4]
由於同屬空中爆炸起火事件,1996年發生的環球航空800號班機空難被認為與事發20年前的馬德里空難相似。[5]而在TWA800空難中失事的N93119號飛機也曾於1975年12月至1976年12月在伊朗空軍服役。[4]
類似事故
- 泛美航空214號班機空難
- 武漢航空343號班機空難
參考文獻
- . 航空安全網.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 (PDF),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1978-10-06 [2014-05-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0-04)
- . Airfleets.net.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 Acohido, Byron. . 西雅圖時報. 1996-07-27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3).
- Acohido, Byron. . 西雅圖時報. 1996-07-24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