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波利

佛陀波利(梵文轉寫:Buddha-pāla或Buddha-pālita[1][2][3],義爲“覺-護”)或覺護尊者,北印度罽賓國比丘,唐代譯經家。

事跡

傳說佛陀波利出家後信心堅固,精進修行,发誓为了佛法可以舍弃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四處參拜聖人遺跡。經中曾授記文殊菩薩住在中土五台山(清涼山),佛陀波利尊者聞此,專於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朝聖五台山,虔誠禮拜。

在山中,佛陀波利遇到一老者,老者問其是否取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如未取來,需回天竺帶來,饒益中土眾生。隨後老者不見。佛陀波利隨之明白這是大覺點化,便返國取好經書。

佛陀波利於永淳年間經海陸入唐。途中遇到海難,幾近覆滅,佛陀波利心繫使命,保護經書,等他再次醒來已身在海灘,經書沒有沾濕地安放在海灘上。永淳二年(683年),佛陀波利到達長安,將經書獻給唐高宗,并受昭與地婆訶羅杜行顗等譯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誰知唐高宗認為此經神異,令賜綢三十匹與佛陀波利後,只願供奉在宮內,未令流佈民間。佛陀波利再三請求,唐高宗才將經書歸還。

之後佛陀波利來到五台山附近的西明寺,與精通梵语的顺贞和尚一同重译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译经结束後,佛陀波利曾出現了嚴重的病象,七日七夜不食不飲,第八日才痊愈,隨後前往五台山。

當佛陀波利來到五台山金刚窟,看到文殊菩薩顯聖在眼前,回頭喚眾僧入內朝聖,可再回頭,山洞裡便不見了菩薩的聖光。佛陀波利明了此前山中所遇的老者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現在自己使命已完成,文殊菩薩來接引他了。於是在山岩下坐化圓寂了。[4][5]

疑似冒名偽經

署有佛陀波利爲译者名的经文有二,一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二者《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印順法師認為,《大藏經·新纂卍續藏》中所收錄的《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一卷題為「唐 佛陀波利譯」,但是中國歷代的『經錄』、『藏經』都沒有收錄這部經,應屬於疑偽經[6][7]经考证,此经内容前後不一致,疑似从各部经文拼凑而成,其咒文音译用字也不一致,对于其伪经的怀疑自古较多[8]

參考資料

  1. . viaf.org. [202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2. . isni.oclc.org. [202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3. . worldcat.org.
  4. . 人名規範資料庫. [201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9).
  5. 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唐定觉寺沙门 志静 述)
  6. 印順. . 第四冊. 1993年: 126 [2018-04-19]. ISBN 957-98261-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7. . 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 [2018-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0).
  8. . [2018-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