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凯库勒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施特拉多尼茨德語:1829年9月7日—1896年7月13日)是一名德国有机化学家。从1850年代直到他去世,凯库勒是欧洲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特别是在理论化学领域。他是化学结构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奥古斯特·凯库勒
August Kekulé
出生(1829-09-07)1829年9月7日
 黑森大公國达姆施塔特
逝世1896年7月13日(1896歲—07—13)(66歲)
 德意志帝國波恩
国籍德國
母校基森大學
知名于化学结构式
碳四价理论
的结构
奖项科普利獎章(1885)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有機化學
机构海德堡大学
根特大学
波恩大学
论文Ueber die Amyloxydschwefelsäure und einige ihrer Salze(1852)
学术指导者尤斯圖斯·馮·李比希
博士生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
阿道夫·馮·拜爾
理查德·安斯丘茨
受影响自亞歷山大·威廉·威廉姆遜
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格哈特
奧古斯特·羅朗
威廉·奧德林
夏爾-阿道夫·武爾茨
施影响于阿爾貝特·拉登堡

早年

凯库勒出生于达姆施塔特一个旧式波希米亚贵族家庭。1847年秋天,他進入吉森大學就讀,有建築學習的意圖。在他第一學期聽完了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的講座之後,他決定選擇攻讀化學。在吉森大學接受了四年的學習和短暫的義務兵役後,他在巴黎(1851-52)、瑞士庫爾(1852 - 53年)和倫敦(1853-55)在臨時助理工作中受到了亞歷山大·威廉姆森的決定性影響。他的吉森大學博士學位在1852年的夏天被授予。

化學結構理論

1856年起,凯库勒在海德堡大學擔任私講師,1858年赴根特大學擔任全職教授,1867年起在波恩大学任教授,并在他的职业生涯的剩余时间里一直留在那里。广泛研究含化合物,尤其是,并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1857年,凯库勒提出,碳原子为四价原子。

这个理论来自于原子价的观念,特别是碳的四价(凯库勒在1857年末宣布[1]),和碳原子相互联系的能力(在1858年5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宣布[2])以确定分子中所有原子的键合顺序。根据那些先行者们的想法,例如威廉姆森、爱德华·弗兰克兰威廉·奥德林奥古斯特·罗朗查尔斯-阿道夫·武尔茨等人,凯库勒是化学结构理论(1857-58)的主要制定者。

对于有机化学家,结构理论提供了明显的新的理解清晰度,以及分析和特别合成工作的可靠指导。因此,有机化学领域从此开始爆发式发展。除了凯库勒和阿奇博尔德·斯科特·库柏之外,最具活力的追求早期结构调查的人们是弗兰克兰德查尔斯-阿道夫·武尔茨亞歷山大·克倫·布朗埃米尔·埃伦迈尔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布特列洛夫

凯库勒的梦

銜尾蛇,凯库勒对苯结构的启发。

在1865年以后,对于纯化学和应用化学的研究,对苯和所有芳族化合物的新认识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1890年,德国化学学会组织了凯库勒荣誉的精心评价,庆祝了他的第一个苯的论文的二十五周年。在这里凯库勒谈到创造这个理论。据凯库勒本人的著作称,他在梦见一条蛇首尾相接的时候发现了苯环结构[3]。而这个传奇的梦则是源于他经年累月的对碳--碳的研究。

凯库勒声称他解决了碳原子何以能同时跟四个原子结合的原因。在他的说法通过出版得到广泛接受之后,20世纪20年代早期出版的凯库勒传记却得出结论,他对于碳原子的四价学说事实上得益于阿奇博尔德·斯科特·库柏(1831年-1892年)先前的研究。此外,德国化学家劳施密特(1821年-1895年)也早在1862年就先于凯库勒描述了苯的环状结构,尽管他并没有给出证明。

荣誉

1964年西德的纪念发现的分子式的百年邮票。

1895年凯库勒由德皇威廉二世封为贵族,授权在其名字之后加上“冯·施特拉多尼茨”的名号,意指在波希米亚名为施特拉多尼茨的古代封邑。最初的五届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中,他的学生占了三届:1901年的范托夫,1902年的费歇尔,和1905年的拜尔

凯库勒的大型紀念碑位於波恩大學前化學研究所前面。他的紀念碑通常由學生们裝飾,例如情人節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Aug. Kekulé. . Annalen der Chemie und Pharmacie. 1857, 104 (2): 129–150. doi:10.1002/jlac.18571040202.
  2. Aug. Kekulé. . Annalen der Chemie und Pharmacie. 1858, 106 (2): 129–159. doi:10.1002/jlac.18581060202.
  3. Read, John. . 1957: 179–180 [2017-06-26]. ISBN 9780486286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