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豪

包正豪1971年10月18日),中華民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為淡江大學政經系暨戰略所專任教授,現任淡江大學國務院院長、台政會理事長、國政基金會特約研究員,曾任淡江大學蘭陽校園院長兼政經系主任[3]佛光大學政治系教授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科技客服中心營運總監、臺灣民主基金會國合組主任、中華民意研究協會理事[4],畢業於政大政治系學、碩士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國際研究博士,專長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比較政治統計學臺灣原住民研究東南亞國際關係

包正豪
性别
出生 (1971-10-18) 1971年10月18日
国籍 中華民國
职业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学历
经历
荣誉
    • 淡江大學96學年度優良導師[2]

學術

學位論文

  • 1997年,〈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新黨競選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與桃園縣為例〉[5]
  • 2005年,〈Regime Transformation in Asia: Contrasting Experiences in Taiwan and Singapore〉

研討會論文

  • 2008年,〈原住民籍立法委員的代表取向與問政行為:1993-2007之法律提案內容分析〉(發表於2008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 2009年,〈賄選與台灣的選舉動員:「朱紅鎮」縣議員選舉個案研究〉(發表於銘傳大學第三屆轉型與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評

包正豪經常在個人Facebook或投書媒體針砭時政或分享個人觀點,其政治立場鮮明。

怒嗆學生不如甲蟲

一名就讀於淡江大學蘭陽校區的男大學生,因借書逾期未還而無法辦理修業證明,其父親就此事與校方人員發生口角,最後包正豪介入並怒嗆:「這種事情還把父親拉來,自己的錯自己不會處理善後嗎?」。包事後發文,感嘆這名男大學生連自力更生的甲蟲都不如,小事還要父母出面解決,簡直是大學教育的恥辱[6][7]

回應立委蔡易餘的差別待遇說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蔡易餘日前在臉書指稱,對陸配外配作差別待遇「剛剛好而已」[8][9]。對此,包正豪在臉書上回應,人權是無論何時都應被尊重的普世價值,不應因政治立場而有不同適用;最後更狠酸蔡「能夠從身心靈都完美複製『豬』的形象」,讓他很嫉妒[10][11]

稱不給英國情侶補償金是侵害言論自由

BBC報導,一對來自英國的情侶在台隔離檢疫,卻向家人抱怨這段期間像待在監獄[12],對此,疫情指揮中心決議不發防疫補償金給兩人[13]。包對此在Facebook表示,這樣完全是個人意志凌駕法律制度之上,他也認為英國情侶的發言有不妥,但卻因可受公評的言論被懲罰,是侵害言論自由[14]

批林右昌張忠謀接台大校長說

時任民主進步黨代理黨主席基隆市市長林右昌對於國立台灣大學校長遴選遲未定案,竟表示:「找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接任台大校長,各方都能接受」[15]。包正豪在Facebook痛批林「姑且不論對錯,不說幹話會死嗎?」[16][17]

公視董監事審查

公共電視第7屆第2次董監事審查委員會,含包正豪在內,由中國國民黨推舉的5名審查委員全數缺席,文化部部長李永得召開記者會痛斥這是「赤裸裸的政治綁架」[18]。但包於Facebook表示,自己接受高中演講邀約而不克出席,並非刻意為之,認為李應就此發言向他致歉[19][20]。文化部隨後以新聞稿表示,部長的發言是針對國民黨黨團的公開發言,對於造成審查委員被誤會表達誠摯歉意[21]

評大學授課亂象

一名南台灣國立大學教授被爆料,因無熱水洗澡而請假一星期。包正豪表示雖難辨事情真偽,但可就此知道大學之中有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人與事,就他已知還有教授一學年的課程以播放美國影集為授課內容,期待他們自律只是自欺欺人[22][23]

參考資料

  1. .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臺灣)).
  2. . 淡江時報.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中文(臺灣)).
  3. .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中文(臺灣)).
  4. . 中華民意研究協會.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中文(臺灣)).
  5. 包正豪. . 國立政治大學. [2020-11-19] (中文(臺灣)).
  6. . 三立新聞網.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中文(臺灣)).
  7. 汪雅萍. . udn部落格.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臺灣)).
  8. 顏振凱. . 風傳媒.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臺灣)).
  9. 陳彥宇. . 上報.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中文(臺灣)).
  10. 今日新聞編輯中心. . 今日新聞 NOW News.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5) (中文(臺灣)).
  11. 徐秀娥. . 中時新聞網.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中文(臺灣)).
  12. 張茗喧. . 中央社.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中文(臺灣)).
  13. 風生活綜合報導. . 風傳媒.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中文(臺灣)).
  14. 楊德宜. . 聯合新聞網.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中文(臺灣)).
  15. 風傳媒綜合報導. . 風傳媒.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中文(臺灣)).
  16. 楊宇綸. . 風傳媒.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中文(臺灣)).
  17. 徐秀娥. . 中時新聞網. [2020-11-20] (中文(臺灣)).
  18. 鄭景雯. . 中央社.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臺灣)).
  19. 鄭景雯. . 中央社.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中文(臺灣)).
  20. 何豪毅. . 匯流新聞網.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中文(臺灣)).
  21.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0-11-21] (中文(臺灣)).
  22. 尉遲佩玉. . 中時新聞網.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中文(臺灣)).
  23. 潘乃欣. . 聯合新聞網. [2020-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