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十五音

閩南語十五音是一種用於拼寫閩南語音系的方法,起源於泉州彙音妙悟》及漳州《彙集雅俗通十五音》等閩南語韻書。十五音的拼寫方式起源於由泉州人黃謙於《彙音妙悟》中提出的〈三推成字法〉,成為閩南語發展最早的拼字法。十五音的說法是一種代稱,「十五音」是閩南語的「聲母十五音」,此外還須搭配「韻母字母」以及「聲調八音」,才能完整拼寫出一個漢字讀音[1][2]。爾後,廖綸璣的《拍掌知音》將每一音節個摘取一個常用漢字,製成36張圖表,是閩南語單音字表創作之始[3][4]

閩南語十五音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廈拉新文字
閩南拼音
方音符號
臺語諺文

使用

聲母十五音

閩南語的傳統十五音,也就是十五個聲母,是由以下十五個「字頭」()所組成:

字頭
L Pian K Khù Tē Phó Thaⁿ Tsing Ji̍p Sî Eng Bûn Gú Tshut Hí
字頭呼法[2]
liú-lí

pian-pí

kiû-kí

khì-khí

tē-tí

phó-phí

tha-thí

tsing-tsí

ji̍p-jí

sî-sí

ing-í

bûn-bí

gú-gí

tshut-tshú

hí-hí
國際音標 [l]
[n]
[p][k][kʰ][t] [pʰ][tʰ] [ʦ]
[ʨ]
[ʣ]
[ʥ]
[s]
[ɕ]
[ʔ][b]
[m]
[ɡ]
[ŋ]
[ʦʰ]
[ʨʰ]
[h]
臺羅拼音 l
n
pkkht phthtsjs b
m
g
ng
tshh
方音符號







臺語諺文


韻母字母

閩南語的傳統50個「字母」():

字母 白話字 字母 白話字 字母 白話字 字母 白話字 字母 白話字
kun k kang keⁿ koⁿ
kian kiau kiam kng km
kim ke kau kio koang
kui kiong kia kiⁿ
kee/ka ko koe kiuⁿ koaiⁿ
kan kai kaⁿ kiaⁿ kiauⁿ
kong kin ku koaⁿ kom
koai kiang(文) ka kauⁿ
keng kam ki/ku/kir kis
koan koe/koa kiu kaiⁿ

範例

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去 陽入
1 2 3 4 5 7 8
a1a2a3ah4a5a7ah8
十五音字母
lalahla̍h
papahpa̍h
kakahka̍h
khakhákhàkhahkhâkhākha̍h
tatahta̍h
phapháphàphahphâphāpha̍h
thatháthàthahthâthātha̍h
chacháchàchahchâchācha̍h
jajahja̍h
sasahsa̍h
aáàahâāa̍h
babahba̍h
gagahga̍h
chhachháchhàchhahchhâchhāchha̍h
hahahha̍h

參考資料

  1. 李淑鳳. 台語拼音符號ê類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台語羅馬字拼音符號史論(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 2007.
  2. 董忠司. 傳統韻書的使用法以《彙集雅俗通十五音》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下冊) . 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1-206, 2001.
  3. 教育部. 臺灣十五音字母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及其發音學習網.
  4. 洪惟仁. 閩南語音韻系統(上課講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