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大行动

华沙大行动德語:)是納粹德國针对华沙隔都犹太人的驱逐和大规模屠杀行动的代号,开始于1942年7月22日。[2]大行动期间,犹太人在每天的围捕中受到恐吓,在隔都中游街至集合点车站广场集合。他们将要面临被纳粹委婉地称作“迁居东方”(德語:)的行程。犹太人们被送上拥挤不堪的大屠杀列车,前往特雷布林卡灭绝营[3]

华沙大行动
集合点的隔都在押者即将被驱逐。
华沙隔都在二战时期波兰地图上的位置,位于特雷布林卡灭绝营西南。
华沙在今日波兰的位置
别名德語:
地点德占波兰华沙
52.1446°N 20.5945°E / 52.1446; 20.5945
日期1942年7月23日—9月21日
事件类型驱逐至特雷布林卡处决,大规模射杀
参与组织党卫队
集中营特雷布林卡灭绝营
隔都华沙隔都
受害者26.5万波兰犹太人[1]

华沙到特雷布林卡处死的犹太人运输高峰出现在1942年的犹太节日圣殿被毁日(7月23日)到贖罪日(9月21日)期间。特雷布林卡的杀戮中心在几周前刚刚在华沙80公里外建成,专门为最终解决方案而建。特雷布林卡配备有伪装成淋浴间的毒气室,从而方便处理成批运来的人。由党卫队旅队长奥迪洛·格洛博奇尼克领导的运动(代号“莱茵哈德行动”)是德占波兰境内的犹太人大屠杀的关键部分。[4]

历史

华沙隔都是二战期间整个德占欧洲最大的隔都,超过40万犹太人挤在1.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每间房平均多达7.2人。[5]纳粹警察将隔都囚犯驱逐到特雷布林卡的行动大多通过列车实行,每辆列车上的受害者多达7,000人。[4]每天有两班人满为患的箱式车列车从集合点发车,第一班在清晨,第二班在下午。灭绝营在1942年7月23日至9月21日期间接收了大多数受害者。[6][7][8]“大行动”由华沙地区党卫队与警察领袖(1941年起)费迪南德·冯·萨莫恩-弗兰肯内格指挥。[9]

隔都生活的转折点发生在1942年4月18日,以党卫队的新一轮大规模处决为标志。

在那天之前,无论生活有多困难,隔都的居民都觉得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生存的根基,是建立在一个稳定而持久的基础上..... 4月18日,隔都生活的根基开始从人们的脚下移开..... 此时大家都明白,隔都要被清理了;但还没有人意识到,隔都的所有人都注定要去死。— 马雷克·埃德尔曼[10]

驱逐

1942年7月19日,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命令波蘭總督府党卫队司令弗里德里希-威廉·克吕格尔“在1942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安置总督府的所有犹太人”。[11]三天后的1942年7月22日,以 “重新安置专员”赫尔曼·赫夫勒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为首的德国党卫队召集隔都犹太人委员会,将 “迁居东方”的事宜告知委员会领导人亞當·塞尼亞科夫。塞尼亞科夫了解计划后自杀身亡,其职位由马克·利希滕鲍姆(Marc Lichtenbaum)继任。[12]隔都的居民并不了解“迁移”的实情。居民们直到1942年年底才明确了解,由负责管理他们的猶太區警察监督的这一驱逐行动,并不是为了迁居,而是为了送往特雷布林卡灭绝营[10]

1942年的“大行动”期间即将被送往灭绝营的犹太人。
即将被遣送的犹太人在集合点的围栏中等待。

1942年夏季的两个月内,约有25.4万 - 26.5万[1]关押在隔都的男女老幼被送往特雷布林卡处决。[2][13][14]大行动期间骇人的犹太居民死亡人数令其他行动望尘莫及:华沙隔都在第二年春天爆发起义并遭到清场,死亡人数达到5万,却仅为“大行动”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可以说华沙的犹太人口并非毁于最后的清场过程;与之相比,前一年夏天的灭绝行动的作用更为主要。[3]

向特雷布林卡运输犹太人的列车不间断地运行了近两个月。一节牲畜车厢装载100人,每天运送5,000至6,000人,包括医院的病人和孤儿院的儿童。1942年8月,著名的教育家雅努什·科扎克和孤儿们一同被遣送。他的波兰朋友和崇拜者为他提供了逃生的机会,但他选择和自己倾注心血的孩子们走向相同的命运。[15][16]到达特雷布林卡后,脱光衣服的受害者们被送入伪装成淋浴间的毒气室处死。一开始共有10间毒气室,每间处死200人,用一氧化碳作为毒气。[lower-alpha 1]1942年9月,新的毒气室落成,可以在2小时内杀死多达三千人。灭绝营区域禁止平民接近。[10][17][18][19]

隔都的悲惨结局是无法改变的,但假如有一个更强大的领导人带领,通向结局的道路可能会有所不同。毫无疑问,如果华沙隔都起义发生在1942年8月至9月,也就是还有30万犹太人的时候,德国人无疑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大卫·J·兰道[20]

剩余的犹太人中,有很多人决定参加战斗,其中有很多人得到了波兰地下组织的帮助。[21][22]犹太战斗组织波蘭語希伯來語)成立于1942年10月,负责抵抗未来的驱逐行动。组织由24岁的莫德哈伊·阿涅萊維奇领导。与此同时,波兰家乡军开始向隔都走私武器、弹药和补给,为将来的起义做准备。冯·萨莫恩-弗兰肯内格于1943年4月17日卸任,由党卫队和警察领袖 尤尔根·施特罗普接任。[23][24]施特罗普的上任是由于冯·萨莫恩-弗兰肯内格对隔都地下组织的进攻失利。

1943年4月24日,“大行动”负责人冯·萨莫恩-弗兰肯内格因无能而被希姆莱送上军事法庭,并被派遣到克罗地亚,死于游击队的伏击。[25]尤尔根·施特罗普因其 “杀戮迅速”(阿尔弗雷德·约德尔语)被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统帅威廉·凱特爾元帅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26]战后被美国人判处死刑。他并未被美方处决,而是被移交给波兰当局再审判。在波兰他再度被判死刑,于1951年9月8日在自己的犯罪现场处决。

事件时间线

华沙大行动时间线[27]
1942年7月22日 德国人与穿着党卫队制服的乌克兰和拉脱维亚卫兵包围隔都围墙
7月23日 亚当·塞尼亚科夫获悉每天会遣送六千名犹太人,随即自杀
7月23日 特雷布林卡灭绝营对犹太人的大规模毒气处决开始
8月6日 由于德国人的的赠粮,一天之内有1.5万名犹太人从隔都被驱逐到特雷布林卡。人们为了得到面包而排队好几天,等待遣送。每天两次的运输不能适应运输全部人的需求。[10]
8月13日-27日 53,750名华沙犹太人在15天内被送往特雷布林卡
9月6日-7日 纳粹在隔都街头杀死了超过1000人
9月6日至21日 行动的最后两周有4.8万名华沙犹太人被驱逐至灭绝营
9月21日 最后一批2,196名受害者被送往特雷布林卡。其中包括参与驱逐的犹太警察及其家属。[28]
9月30日 困在隔都的犹太人开始建造碉堡自卫

参见

脚注

注解

  1. 广为人知的氰化物毒气(齊克隆B)是后来才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引入的。

参考文献

  1. Holocaust Encyclopedia. (Internet Archiv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2013-06-10 [201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5). Deportations from Theresienstadt and Bulgarian-occupied territory among others.
  2. Shapiro, Robert Moses. . KTAV Publishing House, Inc. 1999: 35 [2020-05-04]. ISBN 978-0-88125-6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 the so-called Gross Aktion of July to September 1942... 300,000 Jews murdered by bullet of gas
  3. Urynowicz, Marcin. [Gross Aktion – Annihilation of Warsaw Ghetto] (PDF). Institute of National Remembrance (IPN). [2020-05-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04) (波兰语).
  4. Kopówka, Edward; Rytel-Andrianik, Paweł, [Monograph, chapt. 3: Treblinka II Death Camp] (PDF), Dam im imię na wieki [I will give them an everlasting name. Isaiah 56:5] (Drohiczyńskie Towarzystwo Naukowe [The Drohiczyn Scientific Society]), 2011 [2013-09-09], ISBN 978-83-7257-496-1, (原始内容 (PDF file, direct download 20.2 MB)存档于2014-10-10) (波兰语), with list of Catholic rescuers of Jews imprisoned at Treblinka, selected testimonies, bibliography, alphabetical indexes, photographs, English language summaries, and forewords by Holocaust scholars.
  5. . www.ushmm.org.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6).
  6. (PDF). Yad Vashem.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1-23). Shoah Resource Center,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Holocaust Studies. See: "Aktion Reinhard" named after Reinhard Heydrich, the main organizer of the "Final Solution"; also, Treblinka, 50 miles northeast of Warsaw, set up June/July 1942.
  7. Barbara Engelking; Warsaw Ghetto Internet Databa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hosted by Polish Center for Holocaust Resear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Fund for support of Jewish Institutions or Projects, 2006.
  8. Barbara Engelking, Warsaw Ghetto Calendar of Events: July 194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Timeline. See: 22 July 1942 — the beginning of the great deportation action in the Warsaw ghetto; transports leave from Umschlagplatz for Treblinka. Publisher: Centrum Badań nad Zagładą Żydów IFiS PAN, Warsaw Ghetto Internet Databa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6.
  9. . Jewish Virtual Library. 1946-02-24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4).
  10. Edelman, Marek. . The Warsaw Ghetto: The 45th Anniversary of the Uprising. Interpress Publishers.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5).
  11. Longerich, Peter. . OUP Oxford. 2012: 573 [2020-05-04]. ISBN 978-0-19-9592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12. Gutman, Israel.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1994: 200 [2020-05-04]. ISBN 0-395-901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13. . 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2013-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14. (PDF file, direct download 75.2 KB). Yad Vashem. [2013-03-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03).
  15. Lifton, Betty Jean. . New York: St. Martin's Griffin. 1997 [2020-05-04]. ISBN 0-312-15560-3. OCLC 364076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16. . fcit.coedu.usf.edu.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9).
  17. Treblinka — ein Todeslager der "Aktion Reinhard", in: "Aktion Reinhard" — Die Vernichtung der Juden im Generalgouvernement, Bogdan Musial (ed.), Osnabrück 2004, pp. 257281.
  18. Court of Assizes in Düsseldorf, Germany. Excerpts From Judgments (Urteilsbegründung). AZ-LG Düsseldorf: II 931638.
  19. . The Nizkor Project, 19912008. 2012-02-24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4).
  20. {{cite book | last=Landau | first=David | title=Caged : a story of Jewish resistance | publisher=Pan Macmillan Australia | publication-place=Sydney | year=2000 | isbn=0-7329-1063-3 | oclc=49276431}
  21. . 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3).
  22. . www.ushmm.org.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2).
  23. Arens, Moshe. . The Jerusalem Post. May 2003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26).
  24. .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20-04-17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
  25. .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20-04-17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Source: Danny Dor (Ed.), Brave and Desperate. Israel Ghetto Fighters, 2003, p. 166.
  26. Gutman, Israel.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1994: 203 [2020-05-04]. ISBN 0-395-901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27. .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20-04-17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Source: Holocaust Memorial Center
  28. Arad, Yitzhak.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9: 97 [2020-05-04]. ISBN 978-0-253-2130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