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法
卡片盒筆記法(德語:)是一种做笔记、知識管理的方法。卡片盒筆記法有許多變種,多以運用卡片索引的方式,串聯各種筆記。
![實體卡片盒](../I/Zettelkasten_(514941699).jpg.webp)
實體卡片盒
![卡片盒筆記法上的筆記會有標籤號碼(藍色),相互參照的指引(紅色),以及目錄](../I/Zettelkasten_paper_schematic.png.webp)
卡片盒筆記法上的筆記會有標籤號碼(藍色),相互參照的指引(紅色),以及目錄
魯曼的卡片盒筆記法
德國社會學家魯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與應用方法,主要包含8個步驟:[1]
- 寫靈感筆記(Fleeting Note):撰寫簡單想法的靈感筆記。
- 寫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撰寫吸收資訊的文獻筆記
- 寫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將靈感筆記與文獻筆記相參照,建立有根據完整想法的永久筆記。一則永久筆記代表一個脈絡(context)。
- 把永久筆記加入「卡片盒」:將新的永久筆記作為「新卡片」,與一張概念相關的「舊卡片」建立參照連結。[2][3]
- 從卡片盒裡發展想法:進行腦力激盪時,透過卡片盒內的的筆記,發展想法。若有不足,重複步驟1到4。
- 從卡片盒挑選主題:從卡片盒中尋找已經自成主題的一組筆記。
- 將筆記轉為草稿:挑選出一堆相關的筆記之後,進行排列組合,調整次序,串聯概念,形成草稿
- 潤飾草稿成品:調整草稿用詞,做出成品。
參考資料
腳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