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武裝部隊

叙利亚武装部隊叙利亚军事部队,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

叙利亚武装部隊
军徽
军旗
建立1946年
軍事部門叙利亚陆军
叙利亚海军
叙利亚空军
叙利亚防空部队
军事情报局
空军情报局
總司令部大马士革
領導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国防部长法赫德·贾西姆·弗拉杰中将
军力
服役年齡18
徵兵役期男性强制
(below 2010 est.)[1]
可用人数150,837名男性,16-49,
25,751名女性,16-49
適合服役人數13,510名男性,16-49,
2,151名女性,16-49
每年可徵兵數5,708名男性,
1,712名女性
現役人數154,000[2][3]第13位
備役人數30,700[3][4]
軍費
預算$1.8 billion (FY11)[3][4]
佔GDP百分比3.3% (FY11)[3][4]
工業
外國供應商 俄羅斯
 白俄羅斯
 古巴
 委內瑞拉
 伊朗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玻利维亚
 [5]
相關
歷史叙利亚军事历史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9年3月叙利亚政变
水战争
1966年叙利亚政变
第三次中东战争
埃以消耗战争
黑色九月事件
赎罪日战争
叙利亚伊斯兰起义
黎巴嫩内战
第五次中东战争
海湾战争

叙利亚内战

军力

叙利亚总统是叙利亚军队的統帥,包括动员后的总数为646,500的部队。男性满18岁即應召入伍。[6]义务兵役时间在逐年降低,2005年从两年半降为两年,2008年降至21个月,2011年降到一年半。[7]大约2万名叙利亚士兵被部署在黎巴嫩。2005年4月27日,最后一支叙利亚军队离开驻军了30年的黎巴嫩。[6]

叙利亚军力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埃及伊拉克。2011年内战后,由於陣亡、變節、拒服兵役等,曾經擁有30萬兵力的敘利亞政府軍已經萎縮近半。[8]

组成

大多常规职业士兵属于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派。阿拉维派仅占该国人口的12%,不过却占军队总数的98%[9][10]。20万正规职业军人中有14万是阿拉维派人士[11],而部队的指挥官中的95%都是阿拉维派。

不过在应召入伍的30万士兵中,以及叙利亚空军驾驶员中则有很多逊尼派[9][12]

武器

2011年4月军事装备(包括储存)

叙利亚军队的装备。绝大多数叙利亚军事装备是苏联制造的。[13]

  • ≈9300装甲车(包括储存车辆):
    • ≈5065辆主战坦克
    • ≈4500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
  • ≈6400支拖曳火炮:
    • 1900多支枪炮/榴弹炮
    • ≈1500支反飞机炮
  • ≈850自行火炮:
    • ≈450自行火炮
    • ≈400自行式高射炮
  • 2 190+反坦克制导武器发射器
  • 500多发射火箭系统
    • 84枚战术弹道导弹发射器
  • 4 235+地对空导弹发射器:
    • 4000+单兵携带防空系统
    • 235自行式防空系统

供应

苏联解体导致长期依靠苏联提供训练、装备和贷款支持的叙军队减缓了军事现代化发展速度。1990年代早期,射程500公里的Scud-C导弹买自朝鲜,射程700公里的Scud-D据报道是在朝鲜和伊朗的帮助下本国生产的[14]

由于叙参加了海湾战争,因此叙利亚得到了来自于海湾国家的资金支援,这些钱主要用做军费开支。2005年,俄罗斯免除了叙四分之三的军费欠款,即大约134亿美元中的98亿,这些贷款主要是在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俄方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与叙签署新的武器购销合同[15]。2011年,俄罗斯作为叙利亚最大的武器供应商,当年叙花费了至少40亿美元从俄进口武器[5][16][17][18]

叙利亚更是俄制武器在中东地区的最大进口国[19]。此外,伊朗与叙利亚在2006年签订了联合防务协定[20]

从2011年开始的叙利亚内战中,伊朗俄罗斯继续为叙当局输送武器,伊朗也因此违反了联合国禁止其出口武器的规定[21][22][23]。内战中有不少当局高官变节加入反对派,如陆军后勤部门参谋长卡勒夫将军等。[24]

参考文献

  1.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17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2. (PDF). [20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5-10-29).
  3. IISS 2010, pp. 272–273
  4. . Global Fire Power. [201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1).
  5. .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8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6. .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9).
  7. Syria reduces compulsory military service by three months 存檔,存档日期2011-05-03.
  8. . BBC. 2015-07-26 [201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30) (中文(繁體)).
  9. Bhalla, Reva. . Stratfor Global Intelligence. [9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0).
  10. . US State Department. [14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3).
  11. Marshall, Tim. . Sky News. 7 May 2011 [9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12. . Reuters. 6 April 2011 [5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13. .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14. "Syria's embrace of WM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Eyal Zisser, Globe and Mail, September 28, 2004 (link leads only to abstract; purchase necessary for full article)
  15. Weitz, Richard. . Santa Barbara, Calif.: 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10: 30 [2012-02-01]. ISBN 97803133543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16. Amos, Howard. . The Moscow Times. 26 August 2011 [8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17. (PDF). Centre for Analysis of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pp 15. [8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1-20).
  18. Meyer, Henry. . Bloomberg. 7 September 2011 [8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7).
  19. . 环球时报. 201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3).
  20. . 路透社. 2012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5日).
  21. . 联合早报. 201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22. . 新华网. 201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4).
  23. . [201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7).
  24. . 联合早报. 2013-03-18.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