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寺
麓山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的半山腰,左临清风峡和白鹤泉,背靠碧虚峰,寺庙包括山门、主殿和后殿三部分,现存主体建筑为1986年以后重修,属于明朝风格;现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寺庙为佛教传入湖南保存最古老的一座寺庙。1983年被评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麓山寺 | |
---|---|
麓山寺山门。 | |
麓山寺在湖南省的位置。 | |
基本 | |
位置 | 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 |
坐标 | 28°11′02″N 112°55′44″E |
宗教 | 佛教 |
宗派 | 禅宗 |
建筑详情 | |
建筑风格 | 中国传统建筑 |
建立者 | 竺法崇 |
开山时间 | 268年 |
建筑材料 | 砖头和水泥 |
地圖 | |
麓山寺在湖南省的位置。 |
麓山寺 | |
---|---|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长沙市岳麓区 |
分类 | 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清 |
编号 | 5-58 |
登录 | 1956年7月24日公布 1972年9月1日重新公布 1983年10月10日重新公布 |
历史
西晋
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初名“慧光明寺”,为会稽郡剡县人(今浙江省嵊州市附近)竺法崇所建,自此湖南始有佛寺,故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1][2][3]麓山寺是湖南佛教发源地。[1][2][3]竺法崇之后有高僧法导、法愍二人曾接任主持大师。[3]
隋朝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智顗法师来到麓山寺讲经布道,宣扬《妙法莲华经》的“三谛圆融”奥义。[3]仁寿时期,天竺上献佛陀舍利子,隋文帝在全国建佛寺供奉,岳麓山在仁寿二年(602年)也建立了佛塔保存舍利子。[3]
唐朝
唐朝初期改名“麓山寺”。[3]菏泽神会大师的弟子堪布摩诃衍禅师来麓山寺传经布教。[3]后来堪布摩诃衍禅师远赴吐蕃(今西藏),与印度高僧莲花戒就佛教奥义论辩三年,史称“拉萨法诤”。[3]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时,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景岑禅师于旧址上重建,改名“麓苑”。[3]
唐朝的文人骚客都来麓山寺参禅论道,杜甫、李邕、沈传师、唐扶、韦蟾、刘长卿、韩愈、宋之问、曹松、罗隐、喻凫、戎昱等文坛大家都相继留下诗作与墨宝。[4][2][3]
建筑
麓山寺全盛时期为唐朝,其时规模宏大,头山门达湘江之滨,二山门位于今岳麓山公园正门入口处,大雄宝殿则在今岳麓书院处,前有放生池,两侧为钟楼和鼓楼,沿清风峡回廊而上,经舍利塔、观音阁、藏经楼、讲经堂、法华泉,直至山顶之法华台,唐代大诗人杜甫称其为“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2]
现存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建筑。
著名僧侣
晋朝
- 竺法崇(麓山寺开山宗长)
- 法导
- 法愍
隋朝
- 智顗法师
唐朝
- 堪布摩诃衍禅师
明朝
- 妙光大师
- 憨山德清
清朝
- 智檀
- 文惺
- 弥嵩
- 天放
- 笠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释圣辉,1994年8月至2019年11月14日任方丈。
- 释永兴,2019年11月15日至今任方丈。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麓山寺 |
- 朱汉民 & 邓洪波 2006,第3頁.
- 张驭寰 2012,第134頁.
- . 凤凰网. 2010-08-05 [201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10日).
- 朱汉民 & 邓洪波 2006,第4頁.
- . 古麓山寺. 2010-03-12 [201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5).
- 唐小晴. . 凤凰网. 2013-05-13 [201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