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資優班性侵案

台中資優班性侵案是一起2022年臺灣教育性平事件。臺中市立大墩國民中學黃紀生校長,被指控在擔任臺中市立居仁國民中學教師期間,性侵多名未成年女學生。因本案與已故作家林奕含撰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情節相仿,故媒體常以「台中房思琪案」代稱本案。

事件經過

2022年4月,A女(化名)向台中市教育局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檢舉,表示自己在25年前被黃紀生導師性侵。行政調查期間,黃試圖聯繫A女家人要求見面,黃指稱本案在刑法上已過20年的法定追訴期,要求不得公開。A女表示:「黃師並不理會教育局的制止,持續對我的家人電話騷擾威脅,也造成我對自身安全的恐懼。」,因而A女決定將此案委託人本教育基金會共同發聲[1]

8月19日,A女在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控訴黃師,在1997年就讀國中資優班時,被黃姓導師多次權勢性侵,時間長達4年[2][3]。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表示,教育局第一時間要求提供完整任讀資訊才受理,有違《性別平等教育法》中疑似發生性別事件就應該通報、檢舉或受理;並且台中市政府接獲舉發後,未依法將黃姓校長停職,且黃也未確實請假,其先後參與母親節活動、主持畢業典禮,擔任其他性平案件證人[4]

同日,黃師受《蘋果新聞》訪問,他否認曾與A女交往或發生性關係,並且表示「名譽是教育者第一生命」不排除對A女提告名譽毀損[5]。記者會公開後,人本教育基金會表示,相繼接獲2名同校生聯繫,同意對黃師提出性平申訴,目前教育局已受理3名受害者申請[6][7]

8月29日上午,人本基金會號召上百位公民與公民團體至台中市政府抗議,要求正視此案,並發動全民連署「要公道!反校園性暴力!譴責台中市政府打假球 放水台中狼師黃校長!」[8],要求市政府停聘黃師、擴大調查、併案調查,完整掌握黃師的慣用手法及脈絡,才能避免未來再次發生,到場的教育局副局長王淑懿回應訴求,表示市政府絕無放水將追究到底[9]

9月6日,台中市議員張耀中表示,黃姓教師目前任職學校,另有兩名畢業生向校方供稱自己是受害人,稱黃姓教師從2015年開始,選擇班上數學優異學生在午休或假日私下授課,還曾帶學生回住處[10]

9月12日,黃師首度發聲,他表示配合調查選擇沉默,卻被抹黑與政治追殺,並且期間遭受網友恐嚇訊息[11]。他提到4月6日即提出退休申請,並非逃避本案;記者會後有政治介入,校方未見明確合理證據,直接推論他有性騷擾、性侵害之事實,要求提出證據接受司法調查[12]。而人本基金會對此提出聲明,刑事追訴期加上蒐證困難,呼籲政府行政介入、擴大調查。[13]

調查程序

台中市教育局於2022年5月受理此案進行調查,該校長此前提報8月退休,因調查此案已暫緩其退休申請,並且將該校長身分轉任教師,留職停薪,展延調查期限至同年9月[14]。8月24日,中市教育局成立「狼師檢舉專線」擴大調查。26日,中市教育局宣布全面普查,根據《刑法》241條向台中地方檢察署告發[15],但外界質疑違反當事人意願。至於法律追訴期問題,台中市法制局指出,在犯罪時間及事實還未明確情況下,追訴權時效應由檢察官認定[16]

在經歷五次約談和四個月調查後,9月2日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召開性平會審議,性平會同意調查結果及懲處建議,黃師予以解聘、永不錄用、且無退休金,但依法黃師還能申復,有機會回任教職[17]

2023年12月12日,監察院全票通過彈劾黃紀生,移送懲戒法院審理,並指出該師於1993年至2006年間,曾性侵學生,且在事件曝光後,收集受害人及其家屬之聯絡資料,並家屬宣稱「刑事追訴期已過」,犯後態度不佳且無視台中市政府「案件調查處理期間,務必謹遵規定,避免互動」函令,並涉有不當體罰學生及長期違法兼差補習等情事。[18]

各界反應

  • 國教署表示,持續追蹤調查進度,並要求中市教育局須併案調查黃師涉及的其他被害人案件[20]
  • 監察院對於臺中市政府行動,監察委員王美玉、葉大華申請自動調查,葉大華受訪時表示,將深入調查性侵案,以及中市府此次行政是否積極[21]

參見

參考資料

  1. . 人本教育基金會. 2022-08-24 [202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中文(臺灣)).
  2. . 自由時報. 2022-08-22 [202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2) (中文(臺灣)).
  3. . TVBS.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6) (中文(臺灣)).
  4. 李芯.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2-08-22 [202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中文(臺灣)).
  5. . 蘋果日報. 2022-08-17 [202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8) (中文(臺灣)).
  6. . 自由時報. 2022-08-17 [202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中文(臺灣)).
  7. . 蘋果新聞網. [202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8. . 人本教育基金會. 2022-08-24 [202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中文(臺灣)).
  9. . 中央社. 2022-08-29 [202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7) (中文(臺灣)).
  10. . 聯合報. 2022-09-06 [2022-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8) (中文(臺灣)).
  11. . ETtoday新聞雲. 2022-09-12 [202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4).
  12. . 中央社. 2022-09-12 [202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5) (中文(臺灣)).
  13. . 鏡週刊. 2022-09-15 [2022-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5).
  14. . 中廣新聞網. 2022-08-17 [202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8) (中文(臺灣)).
  15. . ETtoday新聞雲. [202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16. . www.cna.com.tw. 2022-08-27 [202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中文(臺灣)).
  17. . 中央社. 2022-09-02 [202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18. 邱璽臣. . cnews.com.tw. 2023-12-12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3).
  19. . 中央社. 2022-08-30 [202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7) (中文(臺灣)).
  20. . 中央社. 2022-09-02 (中文(臺灣)).
  21. . 中央社. 2022-09-02 [202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22. . 中央社. 2022-09-06 [2022-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