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茶

台灣山茶Camellia sinensis f. formosana),別名大葉野生茶,本種葉子和阿薩姆茶十分相似,差別在於本種頂芽平滑無毛,而阿薩姆茶頂芽被伏毛。葉中肋2面突起,花梗彎曲,花白色,5瓣,小喬木。清康熙36年(1697年)以前漢人即入水沙連採山茶製茶。[1][2]目前台灣山茶產於南投仁愛、魚池、鹿谷,嘉義番路、阿里山鄉,高雄六龜、茂林,桃源寶山,台東延平永康山。

台灣山茶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杜鹃花目 Ericales
科: 山茶科 Theaceae
属: 山茶属 Camellia
种:
台灣山茶 C. sinensis
变型:
台灣山茶 C. s. f. formosensis
三名法
Camellia sinensis f. formosensis
Kitam.

臺灣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曾以臺灣山茶與緬甸大葉種阿薩姆茶樹配種,培育新品種「臺茶18號」紅玉紅茶。

在簡誌中處理為C. sinensis的一個forma,植物誌同,而台灣樹木誌則將之歸於C. sinensis var. assamica下的一個forma。

兩者皆可製茶。

在Mong-Huai Su, Chih-Hua Tsou and Chang-Fu Hsieh 2007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s of Taiwan Native Wild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forma formosensis Kitamura) and Two Closely Related Taxa Using Numerical Methods Taiwania 52(1):70-83 中建議將本種提升至種之地位,該論文將台灣山茶處理成種之階級,學名稱為Camellia formosensis (Masamune et Suzuki) M. H. Su, C. F. Hsieh et C. H. Tsou。同時,因為台灣山茶之台東族群在外部形態上已有明顯分化,所以將之處理成變種並命名為C. formosensis var. yungkangensis M. H. Su, C. F. Hsieh et C. H. Tsou,中名稱之為永康山茶。

注釋

  1. 郁永河《番境補遺》:「在水沙連山區有丈高的野生茶,漢人利用焙製茶葉。」
  2. 清康熙56年(西元1717年)《諸羅縣志》:「水沙連內山茶甚夥,味別色綠如松蘿。山谷深峻,性嚴冷,能卻暑消脹…」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水沙連茶,在深山中。眾木蔽虧,霧露濛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效。每年,通事於各番議明入山焙製。」,另《淡水廳誌》:「貓螺內山產茶,性極寒,蕃不敢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