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新聞
《呷新聞》(英語:),是一個台灣的網路媒體,由政經傳媒創辦,並以新聞報導及其評論平台之形式開始運作於2019年6月4日,取代已在同年4月被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永久關閉的《讀報》。
网站类型 | 網路媒體 |
---|---|
语言 | 中文 英文 |
成立 | 2019年6月4日 |
總部 | |
创立者 | 彭文正 |
代表人物 | 總編輯:周子愉 |
员工 | 未知 |
母公司 | 政經傳媒 |
网址 | www |
推出时间 | 2019年6月4日 |
现状 | 活跃 |
呷新聞 | ||||
---|---|---|---|---|
YouTube 资料 | ||||
頻道 | 呷新聞 | |||
活躍年代 | 2019年5月1日至今 | |||
類型 | 新聞 | |||
訂閱量 | 13,700 (截至2021年4月15日) | |||
總 | 1,458,995 (截至2021年8月2日) | |||
紀錄
- 2019年11月1日,呷新聞獨家揭露:10月30日喜樂島聯盟在臺灣鐵路管理局花蓮車站外廣場設攤,推動連署支持呂秀蓮與彭百顯參選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但遭鐵路警察局警員包圍驅離。11月1日《自由時報》刊登照片稱喜樂島聯盟人員「在花蓮車站內設攤推動連署呂秀蓮、彭百顯選總統」,但當事人駁斥「我們原本是在樓下柱子旁,後來警察叫我們去手扶梯口招牌下」,設攤時喜樂島聯盟旗幟是藍綠色,此照片中喜樂島聯盟旗幟卻是橘色。喜樂島聯盟高層表示,此照片是喜樂島聯盟位於台北市中山區中原街3號的連署站,「《自由時報》已經成為蔡英文的御用媒體了,假新聞製造中心」。喜樂島聯盟副主席施正鋒表示,「我們的伙伴根本沒有進入花蓮車站內,旗幟顏色也不對」[1]。
- 2020年1月20日,一邊一國行動黨宣布解散,呷新聞獨家披露本月19日一邊一國行動黨中央工作小組會議紀錄,創黨至今負債新臺幣550餘萬元,召集人楊其文請辭案遭全數否決,副召集人張葉森也沒有主持會議之意願,最後授權秘書長許龍俊主持會議。
- 2020年7月17日,呷新聞推出新聞專題《寄生政府》,率先完整揭露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蔡英文政府與各縣市政府如何用政府標案收買各家台灣媒體[2]。
- 2020年11月20日,呷新聞獨家揭露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台灣分會、蔡英文政府五者之間的親密關係[3]。
- 2021年5月14日,呷新聞報導,民進黨網路社群中心主任范綱皓於本月13日晚間與朋友們在火鍋店小酌,在未戴口罩亦未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與朋友們合影、錄影,並將影片上傳社群網站[4]。
- 2021年12月,《呷新聞》獲奧丁丁集團邀請加入其旗下新聞平台「奧丁丁新聞」[5]。
爭議
2019年10月14日,針對蔡英文學位門,呷新聞引述讀者爆料,蔡英文的紐約州律師資格在2014年遭暫停,原因是「不道德行為或未遵守有關紐約律師的規則」[6]。對此,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臉書粉絲專頁指出,蔡英文是因為參選總統,未繳兩年一次的登錄費用,紐約州律師資格才被「暫停」。[7][8]
2020年1月7日,呷新聞引述美國媒體《國家利益》之投書〈台灣不可以讓蔡英文連任四年〉,但由於作者陳以信是「親國民黨智庫」台美關係研究中心的成員,遭到批評[9][10][11]。2020年1月8日,美籍台灣人教授林環牆以凱達格蘭媒體外籍記者Nick Aspinwall在《外交家》發表專文護航蔡英文學位門[12]為例回批,蔡英文才是利用外國媒體「出口轉內銷」的暗黑高手[13]。2020年1月29日,前世新大學副教授吳統雄撰文表示,事實是呷新聞的報導從頭到尾均稱該引文為「評論」,並未稱其為「社論」。吳統雄分析,依據新聞寫作規範倒金字塔結構,重點在導言,呷新聞的報導破題便連續指出該引文為「評論」,且附有原文連結,全文沒有出現「社論」二字;指控呷新聞的報導為假新聞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創造「社論」一詞加諸呷新聞身上,然後指責呷新聞沒有作的事情為「部分錯誤」[14]。
2020年2月7日,呷新聞引述同月5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稱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通事先知情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全球撤僑行動台僑回台專機名單[15][16]。陳明通召開記者會駁斥。[17]
2020年3月19日,呷新聞報導,中央廣播電臺總台長張正將原本分散在各不同樓層的央廣員工調動位置,在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嚴峻之際改成集合在同一個空間內辦公,還花新台幣上百萬元換掉央廣所有鐵櫃,無論鐵櫃好壞,讓基層員工怨聲載道。[18]張正隨後於臉書反駁,「花了七萬七請搬家公司,花了七十五萬汰換設備,調整了二十幾間央廣辦公室。汰換桌子椅子櫃子花七十五萬,看起來數字不小,其實也只是送走「部份」高齡、超齡的辦公設備。這次沒有搬動的辦公室,設備一律不准動。舊椅子能否不要換?也不是不行。不過坐的時候要小心,千萬不能坐姿不良隨便往後靠,怕會翻船。舊桌子舊櫃子不換也可以,但是抽屜可能打不開,因為早就鏽掉了,畢竟服役二十年以上,遠超過使用年限(聽說有使用三十九年的傢俱,應該進文史館了)。」張正並說明搬動辦公室的兩個主要理由:「一,凸顯央廣的多語強項:將外語各組移至同一樓層同一側,打造一條國際街。閩、客、粵語移至獨立辦公室,發展各語特色。二,更合宜的工作場所:將原本在地下室空氣不流通的同仁,搬到地面層有窗戶的辦公室。讓長年發配到停車場另一頭小屋子裡的同仁,搬回本部大樓。」[19]
参考文献
- 專案中心. . 呷新聞. 2019-11-01 [2019-11-17] (中文(臺灣)).
- . 呷新聞. 2020-07-17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YouTube.
- 專案中心. . 呷新聞. 2020-11-20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專案中心. . 呷新聞. 2021-05-14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 . [2021-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 專案中心. . 呷新聞. 2019-10-14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中文(臺灣)).
-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10-15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中文(臺灣)).
- . 《芋傳媒》. 2019-10-15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中文(臺灣)).
- 國際中心. . 呷新聞. 2020-01-07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中文(臺灣)).
- 葉柏祥. . 民報. 2020-01-19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中文(臺灣)).
- . 《寶島通訊》. 2020-01-17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中文(臺灣)).
- 政治中心. . 眾報. 2020-02-09 (中文(臺灣)).
- 政治中心. . 呷新聞. 2020-01-08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中文(臺灣)).
- 吳統雄. . 中國時報. 2020-01-29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中文(臺灣)).
- 王照坤. . 中央廣播電台. 2020-02-05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中文(臺灣)).
首批從武漢接返回台的名單引發討論……外傳首批接返人員中有非我國籍人士,陳明通澄清指出,所謂「非本國籍人士」最主要是陸配,都擁有台灣的「居留證」。且對於首批接返名單的爭議,陳明通還透露,這份名單其實事前有經過陸委會的同意,他說:『(原音)雙方有關兩岸交流的一些管制,絕對是雙方公權力單位來進行合作、協作才有可能,不然他的飛機絕對飛不起來。如果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他的飛機絕對飛不起來。他的名單如果沒有經過我們同意,也不可能進來。』
- 政治中心. . 呷新聞. 2020-02-07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中文(臺灣)).
- . 《寶島通訊》. 2020-02-07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中文(臺灣)).
- . 呷新聞. 2020-03-19 (中文(臺灣)).
- . facebook. 2020-03-21 (中文(臺灣)).
- . zh.greatfire.org. [2022-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 . zh.greatfire.org. [2022-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外部連結
- 官方网站(繁體中文)
- 官方网站(英文)
- 呷新聞的Facebook專頁(繁體中文)
- 呷新聞的Facebook專頁(英文)
- 呷查核的Facebook專頁
- YouTube上的呷新聞頻道
- 呷新聞的Twitter帳戶
- 呷新聞的Instagram帳戶
- 呷新聞的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