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特勿失可汗
伊特勿失可汗(?—?),名咄摩支(在突厥蒙古語中解探馬赤軍中的「探馬赤」)。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侄子,末代可汗。
多弥可汗拔灼入侵唐朝,被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领的唐军击败。拔灼逃到阿史德部落,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其首领药罗葛吐迷度,与仆骨和同罗反叛并袭杀了拔灼,屠戮他们找到的薛延陀的王族成员。在回纥接管了薛延陀的大部分领土後,许多薛延陀人向唐军投降。
剩下的7万薛延陀人支持夷男的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以图恢复薛延陀。唐太宗派大臣崔敦礼安抚,但回纥等敕勒部落都不愿重建薛延陀,唐太宗派李世勣进攻咄摩支的驻地,指示:“降则抚之,叛则讨之。”李世勣至郁督军山,其酋长梯真达官帅众来降。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谷,李世勣派遣通事舍人萧嗣业前往招慰,咄摩支投降萧嗣业。其部落犹持两端,李世勣纵兵追击,前后斩首五千余级,虏男女三万余人。七月,咄摩支至京师长安,拜右武卫大将军,薛延陀灭亡。咄摩支死在唐太宗之前,被厚葬[1]
注释与参考文献
- 《唐会要》第95卷、第96卷。但《資治通鑑·第204卷》记载690年,在武则天举办的射箭比赛中,薛延陀籍大将薛咄摩和高句丽籍将军泉獻誠(泉盖苏文的孙子)表現最佳,薛咄摩可能是咄摩支
前任: 多弥可汗 |
薛延陀可汗 646年 |
繼任: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