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派
唐宋派,是明代中葉,嘉靖年間的文學流派,因為提倡唐宋古文,所以被稱為“唐宋派”。代表文學家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茅坤。王、唐、歸三人文筆相近,崇尚義豐文實的唐宋古文,合稱嘉靖三大家。茅坤則以評選的《唐宋八大家文鈔》,確立唐宋古文八大家的地位,此外,本派名人尚有嘉靖八才子,即:王慎中、唐順之、陳束、趙時春、熊過、任瀚、李開先、呂高。
簡介
唐宋派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因為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擬古主張,使當時的文學作品漸漸流於仿古、抄襲。主張則是,作文應抒發自己真摯情感,雖崇尚唐宋古文風範,但不一味仿古。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的選評,明確表現對唐宋八大家古文的肯定和提倡。也影響當時「其書盛行海內,鄉里小兒無不知有茅鹿門者」[1]
王慎中認為「學六經、史漢最得旨趣根源者,莫如韓歐曾蘇諸名家」[2] ,在唐宋文中,他特別推尊曾鞏,認為曾文「信乎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而不醇不該之蔽亦已少矣」[3]
唐順之和王慎中一樣,雖推尊先秦、兩漢文的傳統地位,也承認唐宋文的繼承發展。他的《文編》,除《左傳》、《國語》、《史記》等古文,也選了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王錫爵讚歸有光:「文章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善於即事抒情,紆徐平淡,親切動人,所謂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表 」[4] 。歸有光著名作品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項脊軒志》等都表現這樣的特點。
參考
- 《明史·茅坤傳》
- 《寄道原弟書九》
- 《曾南豐文粹序》
- 《歸公墓誌銘》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