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弘吉
嚴弘吉(韓語:,1960年9月14日—),生於韓國慶尚南道固城郡,為韓國著名登山家[1][2],為亞洲首位、世界第八位完登14座八千公尺以上山峰的登山家。[3]
嚴弘吉 | |
---|---|
出生 | 1960年9月14日 慶尚南道固城郡 |
国籍 | 大韓民國 |
职业 | 韓國登山家 |
韓國人名 | |
諺文 |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登山歷程
嚴弘吉早期曾登頂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山數次。1985年9月,嚴弘吉首次嘗試攀登珠穆朗瑪峰,但嘗試失敗,隨後於1988年9月再次嘗試,並成功登頂,開啟14座八千公尺以上高山的挑戰。於2001年9月登頂希夏邦馬峰,以將近13年的時間完登14座八千公尺以上高山。完登之後,於2002年與2003年兩度攀登珠穆朗瑪峰,完成南、北兩條攀登路線,共三次登上珠穆朗瑪峰,[4][5]並於2004年攀登金城章嘉峰西峰(Yalunkang Mountain),2007年攀登洛子峰東副峰(Lhotse Shar)等兩座8000公尺以上山峰。另外,於2007年12月13日登頂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山。 [6]
登頂一覽表
山名 | 海拔(公尺)(排序) | 位置 | 登頂日期 |
---|---|---|---|
珠穆朗瑪峰 | 8848(1) | 中國/尼泊爾 | 1988年9月26日 |
卓奧友峰 | 8201(6) | 中國/尼泊爾 | 1993年9月10日 |
希夏邦馬峰中央峰 | 8008 | 中國 | 1993年9月29日 |
馬卡魯峰 | 8463(5) | 中國/尼泊爾 | 1995年5月8日 |
布洛阿特峰 | 8047(12) | 中国/巴基斯坦 | 1995年7月12日 |
洛子峰 | 8516(4) | 中國/尼泊爾 | 1995年10月2日 |
道拉吉里峰 | 8167(7) | 尼泊爾 | 1996年5月1日 |
馬納斯盧峰 | 8163(8) | 尼泊爾 | 1996年9月27日 |
加舒爾布魯木I峰 | 8068(11) | 中國/巴基斯坦 | 1997年7月9日 |
加舒爾布魯木II峰 | 8035(13) | 中国/巴基斯坦 | 1997年7月16日 |
安納布爾納峰 | 8091(10) | 尼泊爾 | 1999年4月29日 |
南迦帕爾巴特峰 | 8126(9) | 巴基斯坦 | 1999年7月12日 |
金城章嘉峰 | 8586(3) | 印度/尼泊爾 | 2000年5月19日 |
K2峰 | 8611(2) | 中國/喀什米爾 | 2000年7月31日 |
希夏邦馬峰主峰 | 8027(14) | 中國 | 2001年9月21日 |
金城章嘉峰西峰 | 8505 | 尼泊爾 | 2004年 |
洛子峰東副峰 | 8400 | 中國/尼泊爾 | 2007年5月31日 |
與臺灣的互動
嚴弘吉曾於2008年1月受臺灣交通部觀光局之邀,任臺灣玉山的宣傳大使,並邀約共同攀登玉山,同年5月,嚴弘吉與韓國登山聯合會及記者共九人來臺,與臺灣首位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女性登山家江秀真、中華民國山協會國際組組長陳劉茂松、中華民國登山健行會理事胡瑞發等人共同攀登玉山。[7] 2012年5月,嚴弘吉二度來臺,與中華民國山協會理事長等人攀登雪山。[8]
展覽館
於嚴弘吉的故鄉,韓國慶尚南道固城郡,設有嚴弘吉展覽館,主要設立目的為呈現嚴弘吉艱辛的攀登過程,以及勉勵年輕人要具有挑戰大自然的勇氣和力量。整個展覽館共分為5區,各展區之展示內容如下:
- 第一區:描述嚴弘吉的成長過程
- 第二區:喜馬拉雅山脈的地質、地形、氣候等概況
- 第三區:攀登16座八千公尺以上高山的過程
- 第四區:喜瑪拉雅山的登山知識,包括危險性、裝備、緊急應變等
- 第五區:介紹固城郡十大名山、販賣紀念品等[9]
外部連結
- 嚴弘吉基金會(韓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嚴弘吉官方網站(韓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參考資料
- . 人民网.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 . 新华网.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 . 戶外資料網. 2003-03-11 [201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EverestHistory.com: Um Hong-Gil
- 嚴弘吉個人名片
- . 韓聯社. 2007-12-30 [2013-01-19].
- . 交通部觀光局電子報. 交通部觀光局. 2008-05-23 [201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 中華山 Chinese Taipei Alpine Association. 2012-05-15 [2013-01-19].
- . 韓國慶尙南道. 鳳凰博報. 2011-02-23 [201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