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
四生(梵語:)[1],佛教術語,指世間有情眾生的四種出生的方式,即胎生、卵生、濕生和化生。「四生」、「四生眾類」兩詞可用於泛指一切有情眾生。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於四生之基礎上,另有十生、十一生類之說。
概论
四生义爲“四种出生”,共胎、卵、湿、化四类。[2]
- 胎生(梵語:):出生前裹藏在“胎藏”(卵巢)中,後破胎藏出生者。如象、馬、牛、驴、羊、鹿、水牛、猪豕等。後身菩薩(指此生結束後即解脫生死之菩薩[3])亦皆為胎生,其原因為引導世人接受正法、增加對佛法之信心、避免外道毀謗其為鬼神化身。[4]
- 卵生(梵語:):出生前在卵中生长,后破卵殼出生者。如鸡、鸭、鹅、雁、孔雀、鹦鹉等。
- 濕生(梵語:):是指由濕氣受形,依靠湿润处如沟渠、廁所、池沼等地而出生者,如蚊、蛾、蟋蟀等。
- 化生(梵語:):是指无所依托,突然自然生化而出,如所有天人、地獄眾生、中有等,為四生中數量最多者。[5]
四生并非和“物种”或六道众生种类一一对应,如《俱舍論》認為人與畜生四種生育方式皆有(龍與大鵬金翅鳥皆屬後者),餓鬼道眾生則有胎生及化生兩種。[6]《楞嚴經》亦認為遍布於各道中的阿修羅各有不同誕生方式,天道修羅為化生、人道修羅為胎生、畜生道修羅為濕生、餓鬼道修羅為卵生。[7]
「四生」、「四生眾類」兩詞可用於泛指一切有情眾生。[8]四生和六趣(即六道、六趨)合稱為「生趣」、「六道四生」。[9]「四生三有」則指有情眾生和其生存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等空間。[8]
文化应用
十生、十一生類
《金剛經》記載:“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除前四生外其餘釋義如下:[10]
以上金剛經所提及者合稱十生,加總之一生則稱為十一生、十一生類,[11]見於空海《性霊集》卷六:「十一生類入,無餘而不度。」[10]
注释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 四生之定義及舉例參考《法相辭典》,詳見朱芾煌. . 《法相大辭典》 (臺北市: 新文豐). 1987 (中文(臺灣)).,其餘論點來源另行標示。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 《俱舍論》卷八:「何緣後身菩薩,得生自在,而受胎生?現受胎生,有大利故。謂為引導諸大釋種親屬相因,令入正法。又引餘類,令知菩薩,是輪王種,生敬慕心;因得捨邪,趣於正法。又令所化生增上心。彼既是人,能成大義。我曹亦爾,何為不能。因發正勤,專修正法。又若不爾;族姓難知,恐疑幻化,為天為鬼。如外道論矯設謗言︰過百劫後,當有大幻,出現於世,噉食世間。故受胎生,息諸疑謗。」
- 《俱舍論》卷八:「於四生內,何者最多﹖唯化生。何以故?三趣少分(人、畜牲、餓鬼)及二趣全(地獄、天人),一切中有,皆化生故。」
- 《俱舍論》卷八:「人、傍生趣各具四種:人卵生者,謂如世羅、鄔波世羅,生從鶴卵,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羅王五百子等;人胎生者,如今世人;人濕生者,如曼馱多、遮盧、鄔波遮盧,鴿鬘、庵羅衛等;人化生者,唯劫初人。傍生三種,共所現見。化生如龍、揭路荼等……鬼趣,唯通胎、化二種。鬼胎生者,如餓鬼女白目連︰我夜生五子,隨生皆自食;晝生五亦然,雖盡而無飽。」
- 《楞嚴經》卷九:「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 慈怡法師主編. . 《佛光大辭典》 (高雄縣大樹鄉: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臺灣)).
- 慈怡法師主編. . 《佛光大辭典》 (高雄縣大樹鄉: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臺灣)).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