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
《》(英語:,)是汤姆·霍伯执导、大卫·塞德勒编剧的2010年英国历史剧情片,哥連·費夫领衔饰演约克公爵乔治(后来的英王乔治六世),海伦娜·博纳姆·卡特饰公爵夫人伊莉莎白王后,杰弗里·拉什诠释言語治療师萊納爾·羅格。乔治患有严重口吃,影片讲述他在羅格帮助下竭力克服、练习演说能力的故事。[5]
| 王者之聲 | |
|---|---|
| 基本资料 | |
| 导演 | 湯姆·霍伯 | 
| 监制 | 伊安·坎宁 埃米尔·谢尔曼 格莱斯·乌文 傑佛瑞·洛許  | 
| 编剧 | 大衛·塞德勒[*] | 
| 剧本 | 大卫.塞德勒 | 
| 主演 | 柯林·佛斯 傑佛瑞·洛許 海伦娜·博纳姆·卡特 蓋·皮爾斯 戴瑞克·傑寇比 提摩西·司伯 詹妮弗·艾莉 邁可·坎邦  | 
| 配乐 | 亚历山大·德斯普拉 | 
| 摄影 | 丹尼·柯恩 | 
| 塔里克·安沃 | |
| 制片商 | See-Saw Films Bedlam Productions  | 
| 片长 | 118 分钟[1] | 
| 产地 | |
| 语言 | 英语 | 
| 上映及发行 | |
| 上映日期 | 
  | 
| 发行商 | 温斯坦公司(美国) Momentum Pictures(英国) CatchPlay(台灣)  | 
| 预算 | 800万英镑[3] | 
| 票房 | $414,211,549(2.5亿英镑)[4] | 
| 各地片名 | |
| 中国大陆 | |
| 香港 | |
| 臺灣 | |
影片2010年9月6日在美国特柳赖德电影节首映[6],2011年1月7日在英国上映[7],以约1500万美元(800万英镑)制作成本取得约4.24亿美元全球票房[8][9]。《国王的演讲》在英国公映五周便打破该项国独立电影票房纪录[9],二十余位影评人把该片选入2010年十大佳片[10]。
剧情
    
本片讲述的是英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喬治六世国王治疗口吃的故事,根据英国历史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身為約克公爵的阿爾伯特(暱稱伯帝),父亲是国王喬治五世,兄長是王儲威爾斯親王爱德华。伯帝从小有严重的口吃,為了應付演說而時有無力感,遂連同妻子尋找语言治疗师來治疗自己,最终找到了澳大利亞籍的萊納爾·羅格(Lionel Logue),但卻又以齟齬與羅格決裂。
喬治五世去世后,王儲爱德华即位面對歐洲情勢丕變,納粹德國崛起,爱德华八世仍過著風花雪月的人生,不理岌岌可危的朝政,且坚持要与一个離過兩次婚的華里思结婚,與離婚女子結婚,违背了英國國教與王室的繼承規定,首相鲍得温於是讓爱德华八世做出選擇,並以解散國會作為要脅,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爱德华八世,选择禪讓寶座給伯帝,退隱山林,稱「溫莎公爵」。
伯帝因兄長爱德华不負責任的退位,不得不加冕登基,王號喬治,是為乔治六世。伯帝此時再次想到羅格,为了能顺利发表各种演说,伯帝辛苦經歷了一系列的語言训练,不但與羅格成为好友,口吃也大为好转。最后結局,是喬治六世在二次大战爆发后2天向英国人宣布对德國宣战的一次著名戰時演说,其发表顺利,聲調鏗鏘有力,鼓舞了全國軍民。
人物
    
| 演員 | 角色 | 
|---|---|
| 柯林·佛斯 Colin Firth  | 
喬治六世 George VI 阿爾伯特(原名) Albert 伯帝(家人稱) Bertie  | 
| 傑佛瑞·洛許 Geoffrey Rush  | 
萊諾·羅格 
 Lionel George Logue  | 
| 海倫娜·寶漢·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 
伊莉莎白王后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 
| 邁可·坎邦 Michael Gambon  | 
喬治五世 
 George V  | 
| 蓋·皮爾斯 Guy Pearce  | 
愛德華八世 
 Edward VIII  | 
| 戴瑞克·傑寇比 Derek Jacobi  | 
坎特伯雷大主教
 科斯莫·戈登·朗  | 
| 提摩西·司伯 Timothy Spall  | 
海軍大臣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 
| 詹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  | 
羅格的妻子 
 Myrtle Logue  | 
| 克莱尔·布鲁姆 Claire Bloom  | 
瑪麗王后 
 Mary of Teck (喬治六世的母親)  | 
| 安東尼·安德魯斯 Anthony Andrews  | 
英國首相鮑德溫 
 Stanley Baldwin  | 
| 伊芙·貝斯特 Eve Best  | 
華里絲·辛普森 
 Wallis Simpson  | 
迴響
    
    
获奖
    
电影在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入围12项[14],拿下最佳影片、导演、原著剧本、男主角四项[15]。本片在第68屆金球獎以七项提名领跑,但最后只有费尔斯摘得影帝桂冠[16]。美国导演工会奖授予霍伯最佳导演奖[17],费尔斯获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主角,全体演员获最佳电影群体演出奖[18]。影片以14项入围、七项胜出领跑英国电影学院奖[19],胜出项目分别是最佳影片、英国片、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原创剧本、配乐[20]。
分級
    
因為片中的髒話片段,本片在美國列為R級。後來重新製作一個被列為PG13的重剪版本,從2011年4月1日起在美國上映,取代原來的版本。而在台灣則被列為保護級。
爭議
    
    
相關
    
- 柏帝與伊麗莎白
 
參考資料
    
- .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17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2日).
 - Smith, N. (28 February 2011). "Oscars 2011: Film Council basks in King's Speech gl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 News. Retrieved 28 February 2011.
 - "Never mind the Baftas ... who will get The King's Speech rich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Guardian. Retrieved 28 February 2011.
 - "The King's Spee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ox Office Mojo. Retrieved 20 May 2011.
 - .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 Hoyle, Ben. . The Times (London). 2010-09-09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4).
 - . Variety. 2011-01-11: 8.
 - . Box Office Mojo.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Brooks, Xan; Dawtrey, Adam. . The Guardian. 2011-02-11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Dietz, Jason.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 .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6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3).
 - "Index:The King's Spee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ww.metacritic.com. Retrieved 3 February 2011.
 - 蘋影話:《皇上無話兒》雅俗共賞 必成經典 蘋果日報 (香港). 2011年02月26日.
 - Singh, Anita. .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1-01-26: 31.
 -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 . 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0).
 - Kilday, Greg.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1-01-29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 . Screen Actors Guild.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 Shoard, Catherine. . The Guardian (London). 2011-02-14: 2.
 - . 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2011-01-06 [201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0).
 - 害羞!王者之聲 港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灣東森新聞,2011年3月2日
 - 不要亂用那話兒,香港蘋果日報,2011年3月11日
 -  陶傑.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1年3月8日  [2018年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2月1日). 
香港版的「那話兒」,口口聲聲登基做「皇帝」,把國王譯為「國皇」,字幕翻譯大亂。 King是「王」, Emperor才是「皇」。英國從來沒有過皇帝,只有國王。香港的英書院、皇仁中學,是前清的文人不諳英國憲政,把自己的同治光緒的銜稱投射到英國人身上。即使她的帝國涵蓋遠東,她叫英女,不是英女。
 - . 大紀元時報. 2014年6月18日 [2015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延伸閱讀
    
- Bowen, C. (2002). Lionel Logue: Pioneer speech therapist Retrieved 1 January 2011.
 - Logue, Mark and Conradi, Peter, (2010) "The King’s Speech: How One Man Saved the British Monarchy", New York: Sterling Publishing Co., (written by Lionel Logue's grandson and a journalist with the Sunday Times), ISBN 978-1-4027-8676-1
 - Rhodes James, Robert. .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 1998 [6 October 2010]. ISBN 0316647659.
 - St Claire, M, "An Australian Cures Defect in King's Speech", The Australian Women's Weekly, (Saturday, 2 January 1937), p.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