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清寺 (天台)
天台山國清寺是一所佛教寺院,位於中國浙江台州天台縣城北天台山麓,建成於隋代,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乃中國佛教天台宗和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国清寺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5-291 |
登录 | 2001年 |
建築
格局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2] 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2]。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文物室)、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 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罗汉坐像[2]。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 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和谐协调。[2]一进朝东的山门转入正中甬道,甬道两旁是仅高1.7米的黄色矮 墙,矮墙后面是茂密的竹林。构成一个拥有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
塔碑
国清寺主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在苍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亭额上写着“法乳千秋”四个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正中的丰碑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碑座高0.86米、宽0.86 米、长1.86米、碑身高2.6米、宽1.26米、厚0.11米。长篇碑文和诗赞颂佛教天台宗创造人智者大师。右连的丰碑为“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 碑”。丰碑稍低于智者丰碑。左边的一座丰碑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这座碑的大小与行满碑大小相同。三座丰碑的背面,有日本山田惠谛1982年5月 写的敬白,长篇日文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在“法乳千秋”碑亭左方,有一口围着石栏的古泉,上刻“锡杖泉”三字,相传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遂以锡杖顿地曰:“此处当有泉!”即有泉水涌出,故名锡杖泉。
隋塔
隋塔位于天台城关镇东北6里。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后人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四周铺筑了台阶,已予整修一新,已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切可直接仰见蓝天。
方丈楼
方丈楼在国清寺建筑群东部的中心位置上,是一座两层七开间房子,前有“聚贤堂”(斋堂——僧众用餐的地方),后有迎塔楼(寺中宾馆)。楼前有一个方石铺地的院子。方丈楼正中直条排列着三张八仙桌,两旁各有三排茶几木椅方凳,条桌上方挂有“弘阐天台宗”的大红底金字匾额,额下排有名画家邵宇、王子舞写的智者大师水墨画像。旁边挂有几幅名人字画,这是国清寺接待中外来宾的地方。
妙法堂
大雄宝殿左侧妙法堂,这是一座两层楼五开间的精舍。堂前芭蕉茂盛,玉桂常青,环境十分清幽。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开敞明净,阁的周转排列着百只木箱,珍藏 着《妙法莲华经》、《大藏经》等经籍。楼下为“台宗讲席”,是弘扬天台宗教义的场所。其布置正中为精雕细刻的讲座,座后挂有阿弥陀佛水墨画像,座前摆有香 案蒲团。讲座两边分列着几十张长条桌。每当讲经时,主讲法师高踞台上,两边讲座上坐落了老少僧众和男女信徒。妙法堂左近有罗汉堂,现辟为文物室。1975 年文物室整修开放,集中展出了佛教天台宗的历代祖师造影,天台宗主要经典著作,国清寺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交往等方面的文物。智者大师遗物衣钵及钦赐龙衣、造型精美的钦赐银亭、白玉卧佛、明万历铜镜。还有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入唐求法时的“度牒”(护照),上有台州刺史的指示。1979年国清寺方丈唯觉随中国佛教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欢迎,方丈将从日本带回的文物、纪念品也在此展出。日本朋友来天台山访问一年四季不断,并留下了“风月同天永,万古结深缘”等字画,及法器、文物。
雨花殿
出门神殿,即见钟、鼓两楼中间又一座殿堂,常匾上书“雨花殿”三字。此名在别的佛寺中难得见到。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天”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并说每一方都有一神堂管着,所以尊他们为“王”。“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神”或“四大金刚”所以一般寺庙中称此殿为“金刚殿”或“天王殿”。
观音殿
与锡杖泉相邻处,新建有重檐歇山,斗拱翘角的观音殿,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观音殿长约15米,宽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此殿为美国洛杉矶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杨茂慈先生、吴梅影女士等捐资十五万元建成。1983年10月29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和法会。
报恩塔
报恩塔是观音殿西邻,建于1985年9月,高约3米,塔顶为黄铜宝顶,紫铜瓦盖成,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塔体为录岩。呈四方形,正前方为日本文“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碑名,[9] 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字的经文。台基也为录岩铺成。这座经幢是日本莲宗信徒捐赠1000万日元建造的。宝塔建立在天台山国清寺的理由是,天台山是传教大师(日僧最澄大师)曾经留学过的最兴盛的灵址,日莲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而且坚信作为正法的法华经的源流是天台国清寺,以表“知恩报恩”的深意。
七佛塔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俗称“七支塔”,也称迎宾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 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建于隋唐时的七佛 塔已不存在,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七佛塔,我们看到的七佛塔只有30多年的历史。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是镂空的。七佛塔的上方,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文物古迹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
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宝。
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
佛事活动
盂兰盆法会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开宗立说后,规定每年在各寺院庵堂举行盂兰盆法会。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五,共7天。以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亦求延年益寿。时国内外信徒云集,可达数千人。法会期间,每天上午由首座在妙法堂讲盂兰盆经,约2小时。
佛诞法会
佛诞法会主要是纪念佛、菩萨、祖师的生日、圆寂日、成道日。
佛诞法会 | |
---|---|
名称 | 时间 |
弥勒菩萨圣诞 | 正月初一日 |
释迦牟尼佛出家 | 二月初八日 |
释迦牟尼佛涅盘 | 二月十五日 |
观音菩萨圣诞 | 二月十九日 |
普贤菩萨圣诞 | 二月二十一日 |
文殊菩萨圣诞 | 四月初四日 |
释迦牟尼佛圣诞 | 四月初八日 |
韦驮菩萨圣诞 | 六月初三日 |
观音菩萨成道 | 六月十九日 |
大势至菩萨圣诞 | 七月十五日 |
地藏菩萨圣诞 | 七月三十日 |
观音菩萨出家 | 九月十九日 |
药师佛圣诞 | 九月三十日 |
阿弥陀佛圣诞 | 十一月十七日 |
智者大师涅 | 十一月二十四日 |
释迦牟尼佛成道 | 十二月初八日 |
以上法会,以二月十九日、四月初八、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十一月十七日最为隆重。
传戒受戒
国清寺
传戒受戒是出家僧尼和在家信徒传授戒法的仪式。传戒受戒或称开戒、放戒。对受戒者说,则称求戒、纳戒或进戒。通过仪式,求戒者才是正式僧尼。 戒法有五种: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法堂进行,第二阶段在戒堂进行,第三阶段在大雄宝殿进行。每阶段午先讲戒法、戒 规,再行戒仪,然后正式传戒。建国前,传戒时间长达数月,一般在30天以内。正式传戒由戒师主持,必须有三师七证到场。程序复杂,有请师、礼佛、求勤劳、 开导、请圣、忏悔、向遮难、受三皈、宣戒相、发愿、劝嘱、回向、剃度等仪式。受戒者男分比丘、沙弥二等,女有比丘尼、沙弥尼之分。俗家信徒受五戒后,男称 优婆塞(清信士),女称优婆夷(清信女)。早时受戒,必须灸头,不再坚持。自愿灸头,亦可。建国前,国清、高明、万年、华顶诸寺,经常传戒。建国后,大为 减少。1988年底,高明寺传戒,三师七证主要向国清寺聘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僧尼约450人。[12]
水陆道场
水陆道场仪 式繁琐,是国清寺最大的佛事活动,相传始自南朝梁武帝萧衍。应施主之请,为生者祈求身心安乐、福寿绵延,使往生者位登上品,高超莲界。行仪前夕,全寺僧从 (最少60人)领前,施主在后,先在大雄宝殿诵经礼佛,然后至寺内各殿堂绕场一周。绕场由主法带头,维洒甘露,有的僧人摇铜铃,其他僧人和施主口念消灾延 寿药师佛圣号,德高望重名法师断后,绕场完毕,进大雄宝殿回向。绕场圈,表示寺内一切闲神鬼魅已经清除。
一堂水陆,需时7天。第三天凌晨一时许,全部施主进入内坛,由主法、正 标、副标、大香灯领头,举行焚香、礼佛、诵经、祈求、忏悔、绕佛、献宝等仪式,局外人不得入内。当天上千,在大雄宝殿前举行升幡仪式,下午在放生池举行放 生仪式。第四天上午,由主法主持,在大雄宝殿内对施主作开示。第五天晚上,由主法主持,在内坛对施主作幽冥戒。第六天凌晨三时许,由主法主持,在大雄宝殿 前举行斋天仪式。当时举行五方焰仪式,约5小时左右。第七天上午,全寺僧众参加送牌位。下午一时许,集中内坛送信。然后鸣锣开道,将水陆榜文、疏文、花 柏、纸马送出山门外焚化,最后至大雄宝殿回向。
报恩法会
释氏谓父母、师长、国王、施主于己有恩(称四恩),为报答恩惠,仪式有报恩法会。1982年,日本天台宗祖师碑揭幕访华团来国清寺参加3座碑落成典礼,1982年,日本日莲宗派团至国清寺参加“南无妙法莲花经幢”揭幕典礼,1987年,日本天台宗佛教青年联盟参拜纪念法会,为纪念日本天台宗开创1200周年,来国清寺参拜。
历任主事
智越(542年—616年),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国清寺工成,智越为首任住持。任道斌《佛教文化辞典》:“因主天台国清寺,几达二十年”。
智璪(554年—637年),旋依智者大师,得三观奥旨。始为国清寺僧使,继主国清。唐贞观十二年(637年)寂于国清寺。《中国佛学人名辞典》:“后主国清,以礼忏为业,有大名声”。
道邃,生卒年代不详。唐大历中(766年—779年)依荆溪湛然大师习天台教观。后居国清,详为讲解,昼夜不辍。后人谥为台宗第十祖。按座主,即大众一座之主,亦即住持。
清蕴,生平事迹不详,唐大和中(827年—835年)住持国清。
文举(759年—824年),唐贞元三年(787年,敕度得戒。会昌二年(842年),圆寂国清寺中。
元琇,出家国清,依正定物外大师学止观。后说为台宗十三祖。
清竦,台宗十四祖。
师静,生平不详,领旨于元沙和尚,传灯《天台山方外志》:“住国清三十年,号大静上座”。
小静,与师静同时代,生平事迹不详。《天台山方外志要》:“时有小静上座,并终本寺(国清寺)”。按上座,禅家云住持。教家云座主。
仲方,生平事迹不详,日本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载着宋熙宁五年(1072年),国清寺寺主仲方的名字。
道逵,生平事迹不详,宋刘潮《国清千门涂田记》:“乾道四年,长老道逵创请宁海县千田涂”,按佛教称谓“长老”即指住持。
晓林,生平事迹不详,宋刘潮《国清千门涂田记》:“未几,诠又有别峰之行。淳熙戊戌夏。住持晓林”。
蕴常,《天台山方外志》卷八:“淳熙间住国清”。
妙伦,(1201年—1261年),历主台州瑞岩、天台国清等寺。
行机,参护国元公得法,历主庐山圆通等寺,寂于国清。《中国佛学人名辞典》:“历主江州圆通、台州国清,寂焉”。
心弘,生平事迹不详。王溍《上天竺湛堂法师塔铭》:“元贞乙未(1295年),性澄上奏易禅为教,上降玺书,命道夫必弘主国清”。
处仁,生平事迹不详。元延祐三年(1316年),《天台山东安隐院建重兴之记》:“国清宗主佛心慈惠大师处仁”。
宗冕,生平事迹不详,元至正元年(1341年),为国清寺建雨华亭,并筑万工池。
昙噩(1283—1373年),洪武二年(1369年),以高僧敕住国清,奉号“佛真文懿大师”。洪武六年(1373年)寂于国清。《元无见睹和尚塔铭》:“天台山景德国清禅寺住持佛真文懿大师昙噩撰文”。
如通(1522—1595年),万历二十二年(1592年),应请主国清。陆光祖《易庵通法师塔铭》:“寻赴国清之请”。
性省,出如通门下,生平事迹不详。王孙熙《重建国清禅寺记》:“通归寂,法嗣性省于以暨”。
海月,生平事迹不详。明万历进士戴澳历书之国清寺《唐一行禅师之墓》碑上,有“当山住持海月”之句。
德音,生平事迹不详。明崇祯十年(1637年)前后主国清。明蒋薰《天台山记》:“德音至,邀至方丈”。
祖宪,生平事迹不详。《天台县志》:“康熙十八年(1679年),住持祖宪”。
元英,生平事迹不详,《台州府志》卷八十三:“历主国清诸名刹”。
达珍,《台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邑令刘公敕请住持”。
耀冶,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继达珍主国清,凡十三年。
文定,嘉庆元年(1796)继耀冶主国清,嘉庆四年(1799年)退席。
全信,生平事迹不详,嘉庆四年(1799年)继文定主国清。
莲舟,生平事迹不详,咸丰三年(1853年),造三圣殿,并为西方三圣造像,见国清寺《万善同归》碑。
成德,生平事迹不详,光绪五年(1879年),于大殿两旁建设琉璃,并广置斋田。见国清寺碑。
清静,《中国佛学人名大辞典》:“双修禅净,勤奋逾恒,主天台国清寺”。
民国时期,有达山、可兴、慧莲等十数位在国清寺主事。
解放后,有澹云、唯觉、可明等4位在国清寺主事。
允观法师(2012年—至今):现任住持。
天台宗祖庭
隋代高僧智顗在此創立天台宗。影響遠及國內外。鑑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叡山興建延曆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後尊國清寺為祖庭。 [1]
該寺曾駐錫不少有名高僧,[1]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台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由此,寺中有不計其數的勝跡和典故,包括乾隆御碑、寺前「一行到此水西流」碑、空海法師紀念碑、中韓天台宗祖師紀念堂、隋梅,以及新塑供奉的五百羅漢像、前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先生墨寶、濟公像等。
圖片
- 山上景貌,遠方為隋代塔,下方為梅亭
- 寺前大書「隋代古剎」
- 「最澄大師天台得法靈迹碑」,旁邊另有二碑
- 寺內建築一景
- 「羅漢殿」之五百羅漢
- 墙壁浮雕
- “教观总持”照壁
外部連結
- 國清寺 中國佛教開宗立派之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浙江天台千年古刹——国清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