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狮子会

國際獅子會英語:縮寫LCI)於1917年由企業家兼共濟會成員梅爾文·瓊斯成立,總部設於美國。擁有46,000個分會及140萬個會員分佈於世界。

國際獅子會
Lions Clubs International
國際獅子會標誌
成立時間1917年1917
創始人梅爾文·瓊斯
類型非營利的服務性國際社團
總部 美國伊利諾州杜佩奇縣橡木溪
會員
約 1,360,000 人左右
標語We Serve
我們忠於服務
網站http://www.lionsclubs.org/
太平山獅子會
沙田坳道獅子亭下,半島獅子園內的國際獅子會標誌
澳門国际狮子会

標誌

字母L之外圍圈圈代表獅友們與獅子會結合成一個整體,兩旁之獅頭側向代表獅友們向每一方向尋覓為全世界人群服務及邀請新會員之機會。

分會

狮子会于美國伊利诺斯州橡木溪成立。在1920年3月12日成为国际性组织。其第一个分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成立。

通常,会员们每月或每两周一次参加会议,禁止讨论政治、宗教等争议話題。狮子会是以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的社团,其成员按地区、区域、国家等分别组成。所获得的公众捐助均用于慈善事业,自身的營運费用与捐助分开,由会员自行承担。

在西方國家,狮子会会员的平均年龄不断上升,但会员数量在逐渐下降。这和其他服务性社团例如扶轮社面临的情况相同。

拓展

联合国从1945年成立伊始,国际狮子会一直保持着与之的良好合作关系。它也是被邀请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的非政府组织。

狮子会在为盲人和视力受损人士提供服务方面享誉全球。这一服务是从1925年6月30日为海伦凯勒出席在俄亥俄州雪松市召开的国际会议提供服务之后开始。因此狮子会也被称为“盲人的骑士”。

针对这些服务:

  • 狮子会为盲人提供白杆作为盲人的标记。
  • 狮子会建议并支持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眼库和数百家眼科研究中心、眼科医院和诊所。
  • 狮子会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募集超过5百万副旧眼镜。

澳大利亚

狮子会在社区听力和癌症检查项目上提供了大力支持。在珀斯,提供了超过30年的听力检查服务,并提供了基金,在2001年9月9日成立了狮子会耳科和听力研究中心。这家中心在听力受损的诊断、研究方面非常卓越。

珀斯西澳大利亚狮子会还捐赠了狮子会眼科研究中心

布里斯班昆士兰狮子会医疗研究基金会为很多研究人员提供资金支持。

国际大会

狮子会每年举行一次国际大会,会上各国狮子会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狮子会的精神,分享活动经验。通常还会举行选举和游行活动,讨论设立服务项目和基金,也有胸章和纪念品的交换。第一届会议是1917年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召开的,这一年也是狮子会的创立之年。曾经召开年会的地点包括:

后几届年会举办地点:

狮子会游行队列

很多分会会成立狮子会游行队列参加国际狮子会游行。第86,87,88届年会的游行队列冠军是美国密西西比州的队伍。

青少獅會

第一間青少獅會是1957年由GLENSIDE獅子會在美國宾夕法尼亚州創立。時至今日,全世界青少獅會約5,700間,遍佈139個國家,會員人數多達150,000人。[1]

青少獅LEO英文名其原意是L(Leadership)、E(Experience)、O(Opportunity),意即發揮領導才能,透過社會服務去吸取經驗及爭取機會去達成國際了解。

  • 讓青年人有機會參與社會服務工作
  • 發展個人的潛能和責任感
  • 激發會友接受更高的道德標準
  • 發揮領導才能
  • 提供機會去達成國際了解

香港青年獅子會

簡介

  • 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青年獅子區會(Leo Distrinct 303, Hong Kong & Macau, China,簡稱青獅會)於1979年6月17日成立,附屬國際獅子會總會中國港澳303區獅子區會之青年義工服務團體,現有40間分會,會員800多名。青獅會本著「我們服務」We Serve的宗旨,服務社會及有需要之人士,讓會員能從服務中認識自我,並對社會作出貢獻。

活動類型

  1. 策劃社會服務工作
  2. 籌募社會服務基金
  3. 安排會員聯誼及康樂活動
  4. 定期例會和年會
  5. 舉行各項訓練活動和比賽
  6. 參加國際青年交換計劃

入會資格

  • 任何人士凡年齡在12至30歲(申請入會時年齡須為25歲或以下)之間的青年朋友,有志參加社會服務工作,學習領導才能和發揮一己所長,均可申請加入。

主要舉辦的活動類型

  1. 策劃社會服務工作
  2. 籌募社會服務基金
  3. 安排會員聯誼及康樂活動
  4. 定期例會和年會
  5. 舉行各項訓練活動和比賽
  6. 參加國際青年交換計劃

傳聞

巴勒斯坦伊斯兰运动组织哈马斯章程中宣称国际狮子会是由犹太人建立的秘密组织[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曾要求國際獅子會將“台灣”更名為“中國台灣[3]

參見

其他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1. . [2014-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2).
  2. . [2006-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1).
  3. . [2020-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